觉悟群生,人人瞻仰庄严相;
化通万物,个个皈依方便门。
刘大鹏题奉圣寺
竹满阳台,林开栋宇山堂古;
云飞僧寺,青护隋唐佛地深。
佚名题奉圣寺照壁
鹦鹉和鸣,福慧夙根传桂子;
麒麟抱送,庄严佛果妙莲花。
佚名题奉圣寺观音神龛
宝筏渡迷津,莲花承步,毒龙狂象随时斩;
金绳开觉路,旃檀作像,意马心猿顷刻除。
佚名题奉圣寺
兜率宫现白毫光,用刑修心,都意臻极乐世界;
般若台坐紫金像,以津求道,谁果入不二法门。
佚名题奉圣寺
自奉圣奉建初唐,便来这奉圣寺中,时时奉圣;
唯西山西道雪岭,宁拾此西山脚下,面面西山。
佚名题奉圣寺韦驮殿
佛法谭空,无欲而空,定于五伦外求空,却便冤佛;
禅门宁静,不染为静,只在七情中讨静,即是解禅。
杨二酉题奉圣寺
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太原市东南隅崇善寺街9号,创建于唐,寺内有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题书“琅函宝相”匾额。崇善寺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明代又改称崇善寺。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妻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朱元璋的第三子晋恭王朱棡,是马氏抚养成人的。为纪念其母高皇后,就在该寺旧址大事扩建,从洪武十六年(1383)动工,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建成,历时八载。当年崇善寺的盛景,可以从一幅现仍保存在寺内的《崇善寺建筑全图》中看到。寺院南北长550米,东西长250米,寺内大雄宝殿居中,面宽九间,高达30米。殿堂楼阁、亭台廊庑数近千间。清同治三年(1864)大部建筑毁于火。现存崇善寺的局部,包括山门、钟楼、东西两厢和大悲殿,亦自成格局。大悲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前檐安有隔扇,北面装有板门,殿内设天花板,檐下有斗拱承托屋檐,瓦顶黄边,瑰丽壮观。殿内神台上供千手千眼观音及千钵文殊和普贤三尊巨像,像高8.5米,比例流畅,完好无损。殿宇和塑像,都为明初遗物。寺内还保存有宋、元、明版藏经,大都有确切年代记载。门前铁狮一对,明洪武时铸造,神态威猛,筋骨雄健,为明代狮兽中的佳作。
千手千钵千华子;
大悲大智大愿王。
隆莲题崇善寺大悲殿
千圣万贤齐拱手;
无量神祗皆低头。
根通题崇善寺文殊殿
须知世事如棋局;
长养心田似海深。
力宏题崇善寺佛室
坚固五根培十力;
扫除四相子三心。
力宏题崇善寺精舍
客至莫嫌茶味淡;
僧伽不比世情浓。
佚名题崇善寺客堂
杨岐灯盏明千古;
宝树青姜辣万年。
佚名题崇善寺库房
永祚寺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原城东南隅,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马双塔同时创建,“祚”,是赐福保佑的意思,寺庙依山而建,是万历年间缙绅学士在科举制度下,为“昌文风”、“兴文运”,以开太原文明而创建。寺院布局和建筑独具特色。院子座南朝北,为南北走向,由前院、后院、塔院三部组成。前院牡丹满园,被称为太原的“小洛阳”。塔院两大塔尤为突出,呈东南、西北走向,此走向是古人东南崇拜的反映,整个寺院为砖券无梁式建筑。檐下斗拱、额柱、砖饰均为仿木结构,其雕工细腻,造型精致,特别是大雄宝殿的砖饰与三圣阁的砖砌藻井,极为华丽,是明代砖仿木结构的代表作。双塔现被定为太原市标志,它们均高54米,八角13层,条楼阁式结构,全部用青砖磨砌而成,其造型优美风格古朴,被誉为晋阳奇观。每年立夏之际,寺内明代特丹——紫霞仙率先开放,此时花团锦簇,生机勃勃,为太原胜景之一。穿过院帝东厢月门,是新建的书法碑廊,廊可以看到王羲之、王献之、张旭、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等历代名家的书法碑刻《玉贤堂集古法帖》和《古宝贤堂法帖》等碑文200余块,明代崇帧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军直至太原,登临双塔寺,写下了著名的《咏双塔寺》,它们更为双塔寺增辉。
古寺古殿,古香添韵;
宝塔宝帖,宝墨留芳。
欧伯达题永祚寺共3页,当前第1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