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祠对联、史可法墓联
〖扬州史可法祠、衣冠冢〗 史可法公祠在扬州市城北史可法路南端梅花岭畔。是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南明时,清兵
〖扬州史可法祠、衣冠冢〗 史可法公祠在扬州市城北史可法路南端梅花岭畔。是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南明时,清兵攻打扬州,史可法以四千孤军死守扬州,粮尽弹绝,城破慷慨就义。由于时逢盛夏,无法辨认史可法遗骸,扬州人民遂在城外梅花岭筑衣冠冢以为纪念。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祠奉祀。祠和墓相连,通称史公祠,现辟为史可法纪念馆,馆内陈列有史可法2米高的塑像和多幅史可法手迹,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文物资料。祠墓的东南尚有桂花厅、牡丹阁、芍药亭等建筑。祠墓围墙北侧有两土阜,相传其中一处为老梅花岭,是史可法抗清泣血誓师处。
公去社已屋;
我来梅正花。
——清·彭玉麟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天地有正气;
园林无俗情。
——江人镜集句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一代兴亡关气数;
千秋庙貌傍江山。
——谢蕴山[谢启昆]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梅花下在衣冠葬;
席帽时知社稷臣。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数占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清·张尔荩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联语言简意赅,曾使海内外宾客赫然领略到史可法“吾誓与城为殉”的凛然正气、飒飒风采。1990年xx总书记在接见台湾“统联”访问团时深情地说:“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在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冢前有一副对联,叫做‘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帮臣心’,就能激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1991年,他在访俄前的记者招待会上,再次吟诵这一对联,歌颂史可法的忠肝烈胆。)
生来自有文信国;
死而后己武乡侯。
——严问樵[严朝标]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死含瑶草千秋恨;
魂傍梅花万古香。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骑鹤楼头,难忘十日;
梅花岭畔,共仰千秋。
——郭沫若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史可法人可法书可法;
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
——贺敬之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明月梅花,拜祁连高冢;
疾风劲草,识板荡忠臣。
——清·俞樾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万点梅花,尽是孤臣血泪;
一抔黄土,还留胜国衣冠。
——黄文涵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风雪江天,吊古剩一轮明月;
衣冠邱垅,招魂有万古梅花。
——欧阳述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
结再世孤臣之局,过墓兴哀。
——清·蒋士铨[蒋心余]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佩鄂国至言,不爱钱,不惜命;
与文山并烈,曰取义,曰成仁。
——陈榕门[陈宏谋]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
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
——清·蒋士铨[蒋心余]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时局类残植,杨柳城边悬落日;
衣冠复古处,梅花冷艳伴孤忠。
——朱武章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我就是史督师,百世如闻狮子吼;
更莫上梅花岭,千秋自有姓名香。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何处吊公魂?看十里平山,空余蔓草;
到来怜我晚,只二分明月,曾照梅花。
——吴清卿[吴大瀓]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家国两封书,壮明代三百年江山之色;
衣冠一抔土,增溧阳五十世俎豆之光。
——史朴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七十日结发效忠,表太祖十六朝人物;
三千人同心赴义,存大明一百里江山。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一死报朝廷,求高帝列皇,鉴亡国孤臣恨事;
三忠扶天纪,与蕺山漳浦,为有明结局完人。
——程仪洛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残局泣孤忠,读奏章终篇,犹见行间含血泪;
溯源同一脉,幸梅花无恙,又从乱后拜忠灵。
——史杰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繁华成绮梦,怅望淮左名都,十里春风吹荠麦;
冷艳入梅花,想见孤臣俊杰,一抔黄土掩衣冠。
——朱祖延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幸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尚张睢阳为友、奉左忠毅为师,大节炳千秋,列传足光明史牒;
梦文信国而生、慕武乡侯而死,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
——姚煜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