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已于11月12日在北京闭幕。社会期盼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再一次释放出改革红利,确定更明确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打破阻碍中国经济发展藩篱,进一步刺激经济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出的最强音无疑是改革。改革千头万绪,路径千差万别,但结果只有一个,用若干年前魏源的话说,“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
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是上下一致的共识,其艰巨性、复杂性几乎是开局未有之现象,这是绝大多数学者、政府官员和百姓的共识。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垄断利益集团成为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挑战社会道德和法律底线的极端行为不断发生、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没有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占据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构成日益复杂,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改革是市场经济的最终归属。随着交易的进行,市场是不断变化并发展的。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如今,这个体系已经初见雏形,但是随着加入WTO,和开放面的逐渐扩大,计划经济思维和体制并没有全面改变,整个市场体系包括法律制度、分配制度、审批制度、监督制度、服务制度与社会经济主体蓬勃的利益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
现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已初显成效。在全球经济发展步履艰难、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同时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又起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实现了稳中向好,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们要牢牢把握住经济的“尾巴”,在经济下行时,中央没有依靠投资来刺激,而是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宏观调控守住了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住了防通胀的“上限”,城镇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都实现同比增长,东西部、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发展红利更多地体现在了“人民得实惠”上。
今天的中国改革,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耀眼光环下,愈发艰难。如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摆好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企业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党中央对进一步改革切入点,也是动态着的市场对改革的要求。
相关阅读: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木文miss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更多精彩请访问读书人网文档频道:http://www.reader8.com/data/x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