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今日闭幕。会前引发舆论广泛猜测和讨论的中国改革纲领性文件即将面世,这也被视作习李施政纲领的首次系统性亮相。适逢中国改革“窗口期”,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为使命的本次大会,将如何绘就改革总路线图,各界抱以期待。(摘自中国青年网)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落下帷幕,改革的内容也浮出了水面。占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又一次踏上了改革的道路,也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而对于改革的理解,我们很难用一句话去概括,因为改革是一种针对特定领域而进行的宏观调控,如同一幅抽象的画卷。而在审议通过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中,就总共提出了15项改革要点,而当我们回头浏览要点时不难发现,其要点涉及中国的方方面面,囊括社会、经济、政治、国防等改革方向。可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被一股脑推到公众面前时,很多人难免会发出一种看不懂的疑问。
其实改革的主导权更多在于上层建筑,是一种智力上的投入,而对于困惑的民众就需要体力上的投入。作为普通民众,由于教育、工作和生活的限制,也许会关注时政,但却没有条件设身处地的更深入的理解改革,也很难想象改革的艰辛,而改革也不是一项政策和一句口号就能完成的。
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我们常说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其本质就是事物是普遍联系在一起的。思考公告中15项改革要点,也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往往一点的转变会波及更多方面。例如经济的转型,就会引发环境、就业、养老等诸多方面的变革。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很难有一种特定的改革模式去解决发展的问题。因此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或者急于求成,或者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都行不通,只有缜密而全面的施政才能达成理想的效果,这也阐述了改革为什么会抽象的原因。
一次成功的改革需要经历集体的智慧,俗话说一人智谋短,众人计谋长。在复杂的社会面前,个人的智慧显然势单力孤,正所谓人无完人,事无巨细。而且改革要面对巨大的风险,这是毋庸置疑的,也只有通过集体的智慧推动的改革才能降低风险。
一次成功的改革还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改革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一点的改变就会引发一面的波动,一点的改变也会遭到既得利益群体的抵制,而这种质疑的声音会一直伴随着改革。然而消除这种反对声音,最好的办法就是时间,随着时光的流逝,改革的成果必然会得到认可,一切的不和谐终归会消声觅迹。
新中国历经60余年的光景,走过了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的土路,爬过了文革错误思想的泥淖,也趟过了80年代改革开放的河流。而时至今日,我们改革的脚步仍然再继续,未来也更不会停歇。作为普通人看不懂改革不要紧,我们的改革是让我们走上坡路,只要多些实干就是对改革的莫大支持。面对巨变中的世界格局,面对矛盾丛生的国内环境,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参与改革。
相关阅读: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木文miss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更多精彩请访问读书人网文档频道:http://www.reader8.com/data/x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