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到辽西某村的岳父家小住了几天。见识了一些朴实的乡亲、知晓了很多农家故事,了解了农人的一些疾苦。几天的体验和问询,让我深切在感受到:我们改革的力度在农村还很小,农民分享到的改革成果还很少,农民兄弟的腰包鼓起来的速度和幅度还很慢,他们收入模式还十分单一,而他们的生活压力却在日渐增大,但他们的忍耐力却非乎寻常的强。下面我将用几篇博文的篇幅,交待一下此次采风兼采访获得的一点儿感性认识:
今天谈第一个方面,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太少。
辽西农村老一辈的农民大都还在靠天靠地靠种玉米等粮食作物(俗称“种大田”,辽西山区多为丘陵地不适宜经济作物的生长)吃饭,栉风沐雨、披星戴月、汗珠子摔八瓣,虽不能暴富,尚可温饱。年轻农民多数都去沈阳、大连等大城市打工,壮年男子做建筑活,5月份出去,12月份回家,大半年在外能奋斗回2万多元钱;青年女子多是在饭店、美容院和小工厂做服务或手工等活计,常年在外,在家呆不了几天。
我们狂喊了好几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改革开放过去了三十年,为什么农民们还在吃当年包产到户和进城当民工的老本?劳汇收入也是这两年才提上来、才能基本全额领回来(这还要念温总理和那位敢说真话的熊德明大姐的好)。可遇上金融危机,必然会令多数兄弟被迫打道回乡。他们回乡务农可减轻老人和妻子的劳动强度、减小他们的劳动量,可归根到底却增加不了家里的收入。粮食补贴到是能年年按时足额发放,可粮价下滑的速度不知比补贴上涨的幅度快几倍!大型农机不适宜辽西农民家家小块耕地且相当零碎且多为山地的使用,故他们几乎不去享受买农机国家给出的相当于农机售价三分之一的货币补贴额度。
要想让金融危机化于无形,就得想办法解决内需不振的问题;要想提振内需,光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农民有很多钱赚、赚得着钱才行!要想让农民有钱赚,就得拓宽他们的就业和致富渠道,光靠种地和出外打工肯定是单调了点儿。要想让其赚得着钱,首先要让乡亲们增产又增收!别产量上来了,价格就跟着往下落!这就使潜在的收成被无良的低粮价无情地抵消掉,农民们的付出和所得不成正正比、反成反比,既然皇天不负苦心人,我们的国家为什么要让庄稼汉们心凉呢?观民风者,当深思矣!
依愚之见,在经济危机不利扩大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的情况之下,给种粮农民的补贴不妨再多些。照着一亩地发它1000元,你看农民们乐不乐?种粮的积极性高不高?去消费不去消费?反正我国每年有六万亿的财政蛋糕可供瓜分,一亩地1000元,18亿亩耕地不才一万八千亿元吗?才6万亿的三分之一不到啊!此方案有可行性,建议某位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给呼吁一把,小贾我无偿提供提案原文,并代表几亿农民倾力感谢之!
再者,土地流转的力度不妨再大些,不光要在农民之间流转,更可在商人与农民之间才好!政府要教会农民流转的技巧,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动的去运用多种方式、灵活使用土地的多重价值。农民手中的土地不光可以农用,更可以转为工用、商用,不走出这步棋,中国偏远农村永远不可能发达,农民的生活永远无法达到小康!(待续)
编辑推荐您关注: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