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新建县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计划执行情况
20xx年是实施“*”规划的起始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指导监督下,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县“*”规划确定的“跻身省十强,争当排头兵”的目标,按照“三环”经济圈布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全面崛起的良好势头。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100亿元,为计划1*.4%,比上年增长19.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3.9%、21.5%和20.4%,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期末的20.9:42.6:36.5调整为18.5:44.5:37,二、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亿元,为计划103.2%,增长31.7%;
财政总收入5.00亿元,为计划116.3%,增长3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5亿元,为计划117.7%,增长38.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46亿元,为计划105.4%,增长42.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31亿元,为计划109.5%,增长36.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8亿元,为计划101.2%,增长14.4%;
实际利用外资8300万美元,为计划103.7%,增长24.6%;
实际利用内资22.0亿元,为计划110.0%,增长24.3%;
外贸出口总额1646万美元,为计划83.4%,增长9.4%;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164元,为计划102.6%,比上年增加499元,增长13.6%;
人口出生率11.78‰,计划生育率91.51%。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主要情况是:
(一)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均比上年有大幅增长,增速都超过了“*”规划的年均增长速度,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一举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4000元,使我县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在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排名由第99位上升至第51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省十强,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支柱能力日益提高。完成县域工业总产值111.6亿元,增长2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8.02亿元,增长44.1%,占全县工业总产值 52.0%;实现增加值16亿元,增长31.7%,占GDP16%,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增长48.9%,产销率达98.5%。园区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巩固和提高,园区110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 38.7 %,增长55.9%,完成工业增加值10.56亿元,实现利税3.25亿元,增长72%,完成税金11033万元,增长3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8.7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46.3%,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2%。民营工业发展迅速,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工业产值49.3亿元,增长31.1%,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4.2%;实现工业增加值14.44亿元,增长39.4%,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 45.7%。总体上看,我县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园区工业初步构建成为我县经济高地,民营经济日益成长为县域经济生力军。
(三)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年,随着各级政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实施和财政支农资金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农业总产值完成30.79亿元,增长13.6%。粮食总产量11.80亿斤,增长7.9%,生猪出栏43.86万头,下降5%;家禽出笼358.05万羽,增长3.7%;牛奶产量7059吨,增长1.8%;水产品产量5.95万吨,增长2.1%。林业在完成6600亩退耕还林、昌樟公路25.8公里补植任务的基础上,完成了县境内公路绿化200余公里,同时完成退耕还林新造林5000亩,义务植树180万株,建设面积1000亩以上的精品工程三个,200亩以上油茶丰产林、苗木花卉示范基地三个。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试点村建设成绩斐然,村庄整治成效显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国家大型优质油菜生产基地项目已全面建设完成,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成了55座小㈠、小㈡型水库除险加固扫尾工程和第一批100KW以上机电泵站改造,完成山门塘建设450座,改造中低产田6万余亩,使我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后劲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164元,比上年增加499元,增长13.6%。
(四)第三产业日益繁荣,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城乡市场全面繁荣,物价基本平稳。以县城为龙头的商贸业、餐饮休闲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一路火爆飙升,中介、物流、证券等新兴行业日益发展。随着一批高档次大规模现代服务业的涌现,标志着我县服务业在规模、档次上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县城中心经济圈的格局已经形成并在不断拓展,其龙头作用和辐射效应日益增强。城乡建设步伐加快,面貌日新月异。县城老城区加快都市化改造进程,新城区现代化建设强势推进,县城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商机无限,形象提升,县城长堎先后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城镇和省级园林城市,成为南昌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了县城中小学配套工程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及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县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卫生事业完成了19个乡镇卫生院39595平方米业务用房改扩建工程,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全县已有参合农民379526人,参合率达80.2%。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欢乐周末”这种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文化活动持久不衰,并日益唱响,形成品牌,聚成亮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显示了“欢乐周末”的活力和成功。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强势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大加强,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社会互助为补充,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配套的保障和救助体系。科技、民政、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20xx年我县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煤炭、电力、燃油等产品价格上涨,信贷利率走高的趋势使企业的运行成本和筹资成本提高,制约了企业发展扩张,对全县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工业支柱能力还不够强。三是“三农”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资价格和生产费用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使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济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
一.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四年来,全县经济快速增长,20xx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6.2%,人均GDP达14533元,年均增长16.9%。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23.5:43.0:33.5调整为18.5:44.5:37,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第二产业总量增加,比重增大,第一产业比重趋向合理。
二.财政收入快速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xx年财政总收入5.00亿元,年均增长26.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5亿元,年均增长23.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164元,较2002年净增1657元,年均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8亿元,年均增长13.3%。
三.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大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0xx年实际利用外资8300万美元。是2002年的4.81倍,年均增长48.1%;实际利用内资22亿元,年均增长55.1%;外贸出口总额1646万美元,是2002年的7.32倍,年均增长64.5%。
四.固定资产投资提速增效,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四年是我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多,发展最快的四年。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20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8.46亿元,是2002年的6.27倍,年均增长58.2%。
二.20xx年计划草案
20xx年是巩固和进一步发展20xx年建设成就,更好地实施“*”规划,更大步地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以特色经济推动县域经济,着力构建“三环”格局,努力加快“四化”进程,大力打造“五个新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跻身省十强、争当排头兵”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1.8%、18.9%、18.0%,三次产业比例为17.1:45.0:37.9。
财政总收入6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1亿元,增长15.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亿元,增长25.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8亿元,增长2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增长11.8 %。
实际利用外资9545万美元,增长15.0%。
实际利用内资24.2亿元,增长10.0%。
外贸出口总额2100万美元,增长27.6%。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663元,增长12%。
个私民营经济增加值27.4亿元,增长2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6.5%。
人口出生率15.1‰,计划生育率86%。
实现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大做强工业,快速推进工业化
突出工业核心地位,全力主攻工业。按照“工业兴县,园区兴工,项目兴园”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集生产、商贸、市政、居住为一体的工业新城。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一批有一定经济规模,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创立名牌产品。鼓励大企业裂变和产品扩散,鼓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发展本县独特资源工业,开发创立自己新的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大力发展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的资源加工工业。优先支持和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率的企业。下大力气抓好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坚持“放心、放手、放胆、放开、放活”的个私民营经济发展方针,以全民创业为契机,大力发展个私民营经济,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抓好招商引资,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努力促成世界200强,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我县。抓好工业重点项目,着重抓好江西出版产业、德皇电缆、新昌电厂、年产2万吨速冻产品和年产3000吨藠头产品工程等重点工业项目。
(二)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特色化、规模化的要求,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形成特色块状农业。着重围绕都市消费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蔬菜、花木、藠头、优质米、奶牛、家禽、水产品等优势产品,积极培植壮大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优势产业。着力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操作,创建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加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益。继续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龙头连农户,农户连基地,产品精深加工,梯次升值增效的路子,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继续夯实农业基础,切实抓好12个农业重大重点项目,7个水利重大重点项目,总投资1.88亿元,在继续抓好传统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和生态品牌创建,力争实现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国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10家,产品30个。通过这些项目和基地的建设,使我县农业具有更扎实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一个档次。
(三)做强县城中心经济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城内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发展思路,发展、壮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县城中心经济圈。加快发展楼宇经济,以此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金融、保险、证券、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品牌店、星级宾馆、大型酒店、超市、休闲娱乐,使县城服务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要加快建设饮食、建材、文化、精品等各具特色的特色街道,努力培育1-2个商贸精品,商业亮点,使县城商贸多姿多彩、五彩缤纷。加快建设以乐化、望城组团为主体以现代物流业、仓储业、房地产业及高校园区为重点的环城工贸经济圈。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农家店工程,引导城区商业向农村延伸,实现我县城乡服务业全面繁荣。加快做大旅游业,着力推进“红色基地,绿色家园,金色沙漠,古色宅院,特色人文”五色旅游品牌创建工作,鼓励当地百姓依托自然山水风光建立农家园林型、景区旅游型、休闲垂钓型“农家乐”庄园,大力打造旅游亮点,快速壮大旅游经济。规范有序的发展房地产业,打造一批现代花园式居住小区,启动经济适用房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全面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使县城环境更美,面貌更新,品位更高,活力更强,后劲更足。
(四)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加快城乡建设,重点实施县城市政项目21个,总投资1.77亿元,乡镇市政项目8个,总投资4232万元,交通项目9个,总投资4.6亿元。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健全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扶助机制,切实保障困难家庭子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扩大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障体系。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扩大就业范围,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饮食、危险化学品和交通安全的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完善政务信息网络建设,强化政府网站窗口作用,提升我县对外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指导监督下,全县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求真务实,顽强拼搏,我们一定能全面完成2007年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推荐阅读:
欢迎光临读书人网
更多精彩请访问读书人网工作报告栏目:http://www.reader8.com/data/gz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