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个人其他 > 思想汇报 >

2011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

2011-10-11 
难得的是这些建筑虽经百年风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基本风貌未有大的改变,有些还显示出相当优良的建筑品质。

编辑推荐您关注: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切实关注农村农民问题

入党继续深造思想汇报

金融危机思想汇报范文

大学生金融危机的思想汇报:经济危机中的中国智慧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敬爱的党组织:

  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现昙华林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今天,我们小组一起到昙华林去参观历史建筑,各流派建筑于此,中西文化交汇,风雨不变百年古街,令人叹为观止。我们流连其中,体味革命,感受颇深。

  仁济医院是西式教会医院,是最早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慈善机构杨格非和中华基督教会创建的医院,也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文华书院由美国圣公会创办于1871年10月20日武昌,初为男童寄宿学校,中文校名为文华书院。校址在武昌昙华林街111号,现址湖北中医学院,校内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圣诞堂为省内独有,且是鄂校园中兴建最早和使用时间最长的礼拜堂。辛亥革命期间,日知会成员刘静庵、胡兰亭、余日章等在此宣传反清革命思想。1906年,由张统一作词、余日章作曲的《学生军军歌》在此诞生。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位于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内,系国初年的学校建筑。1938年,国共合作,政治部迁入武汉,三厅在此成立,郭沫若任厅长,属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直接领导,在此荟萃了文化界精英300多人。三厅当时的用房大多已毁,仅存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一幢,为当年工作人员住房。翁守谦故居,翁守谦,福建人。曾是北洋水师官员。甲午战争中兄弟多人战死。作为幸存的翁公,后来弃官隐居于此,潜心修佛,大概是为了寻求心灵的一份长久的安宁。……

  古代的昙华林就是因为佛教、道教的兴盛而得名,到了近代的1861年,外国宗教渗入昙华林, 开始文化殖民,逐步形成了以花园山为主的意大利教区,以戈甲营为主的英国教区, 以螃蟹岬为主的瑞典教区和以昙华林正街为主的美国教区。众多的教会(主要是天主教和基督教), 传至昙华林,留下了具有明显“中西交融”特征的宗教建筑,是当时中国社会进程的历史见证。

  昔指此地多有小型庭院,并善植昙华,因古时花、华2字相通,故名。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代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又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吴禄贞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

  1920年2月,陈独秀应邀来昙华林演讲,标志着****学说正式登陆湖北。1921年,在街区的私立武汉中学,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和李汉俊3位**一大代表。

  中国近代教育发端于此,中国的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科诞生于此; 武昌首义的火种在这里孕育; 武汉人第一次在这里听到传播****思想的演讲; 南昌起义前发生在这里的一次有重大意义的会谈;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全国的“文化首都”;还有林立的教堂,早期的医院,异域风情的西洋小楼,独具特色的江夏民居,阅尽沧桑的武昌老城墙…… 难得的是这些建筑虽经百年风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基本风貌未有大的改变,有些还显示出相当优良的建筑品质。

  它们以实物的、活生生的历史标本形式伫立在那里,形象地展示着中国近代革命史、教育卫生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建筑史、宗教文化史和武昌城邑文明史,内涵如此深厚且密集,资源如此丰富又集中,这不仅为武汉其它城区所没有,在全国也属罕见。历史就在我们眼前,而革命早已深入心中。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