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com/data/
是什么支撑着杨善洲以毕生精力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感人事迹在大江南北传颂的同时,人们禁不住要问。
再次探访杨善洲生前的亲朋好友,听他们细数老人生前的一个个故事,不难发现:杨善洲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人生观,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未改变。
共产党员说话算数,不能糊弄群众。
时隔60年之后,施甸县的许多群众依然对当年杨善洲“重病赴会不失约”的故事津津乐道。
1951年9月,杨善洲在原保山县西南乡搞土改。一次,他与篱笆寨、甘蔗地的群众约定开会,可到了约定时间,天却下起了大雨,杨善洲又感染了疟疾,高烧不退。同事们劝他让其他同志代为开会。但杨善洲不同意:“我和当地群众已经约好了,不能失信于民!”他叫同事们扶他走了6公里泥烂湿滑的崎岖山路,来到篱笆寨、甘蔗地。
“老书记经常说,共产党人说话算数,不能糊弄群众。他这辈子,向来是说到做到!”曾与杨善洲共事多年的施甸县原县委书记杨嘉宾感慨地说。
把信守承诺作为共产党员的一个起码标准来要求自己,是杨善洲的人生信条。退休后上大亮山种树,也一样是为了履行诺言。杨善洲曾这么解释自己种树的原因:“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去照顾家乡父老,他们找过多次我也没给他们办一件事。但我答应退休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至于具体做什么,考察来考察去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现实。”
为了这句承诺,杨善洲把自己退休后的22个春秋献给了大亮山,每天起早贪黑,把荒山建成了苍翠的绿洲,不求一分钱的回报。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说话算数”四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
杨善洲有句口头禅:“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给杨善洲当过11年秘书的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善洲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那时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他常说,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
施甸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孙中惠给记者讲了当地流传很广的“县委书记被当成老农”的故事。1965年的一个早晨,天麻麻亮,一个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矮个子出现在施甸县某人民公社:“请问你们公社的领导在哪里?”
见来人一身农民装扮,接待员答:“领导不在!”来人听了没作声,转身下了村子。过了约好的时间,公社领导仍然没见到县委书记。一打听,原来接待员把县委书记当成老农给打发走了!
这位县委书记就是杨善洲。因为一直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杨善洲被百姓亲切地唤作“草鞋书记”。保山当时下辖5个县,每个乡、村都留下杨善洲的足迹。
作为共产党员,不能光想自己,要时刻牢记使命。
在许多人看来,杨善洲似乎不爱钱,甚至以“贫穷”为荣。从1951年工作到去世前,杨善洲攒下的钱还不足1万元;他拒绝了绿化大亮山应得的高额提成和奖励,还把市里给他的20万奖金捐出了16万,仅留下4万元给老伴养老;一直到前,杨善洲才在老家新盖了一栋砖瓦房。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杨善洲认为自己的使命首先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其次才是自己。于是,他在退休后毅然拒绝了搬至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请,执意回到家乡义务植树造林,每月仅领取70元的生活补助。20多年之后,大亮山80个大山头、180个小山头全部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大亮山周边共有4个行政村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6个行政村解决了公路交通问题,8个行政村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杨善洲的不懈努力下,大亮山的群众们终于过上了致富的好日子!
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善洲依然对自己的使命念念不忘:“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共产党员的身份永远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