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个人其他 > 心得体会 >

有感于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的握手

2011-06-07 
推土机碾碎的不仅仅是一片古老街区的历史文脉,它碾碎的还有蕴涵其中的历经数百年光阴检验的科学精神。

编辑推荐您关注:

矿区政府办公室创建学习型机关部门心得体会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区委组织部选派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心得体会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当美国SASAKI公司将挖湖取得的土方堆成两个缓起缓落的山丘,并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篮球场、棒球场融入其中的时候,世界人们会自然联想起中国的夯土建筑与窟洞民居。

  善于用土是中国建筑的传统,夯高台以壮王威是中国宫廷建筑的表征,而与土相融则是中国民居建筑惯用的手法。以木构为架、以夯土为墙的住宅院落在中国生长了数千年,“就地取材”的土,成为了这些建筑最为经济和有效的保温层,它像一层厚厚的大被子罩在房屋四壁,使室内冬暖夏凉,舒适无比。而窟洞住宅则更为彻底,它直接“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

  SASAKI公司就是想这样把“中国的大被子”披在了最现代的体育设施上面,这些设施看上去是那么自然,可以想像其室内环境同样也是自然的。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最节能的一种设计手法,场馆的投资将从日后节省下来的巨额运营费用中得到回报。

  “2008年奥运会的焦点是绿色奥运,经历了这一真实和具有象征意义的运动、文化和环境的交叉点,北京 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呼喊回响不绝,这也可以被看作是当代绿色奥运的物力论。”SASAKI公司在其设计说明书中这样写道。

  对自然与建筑充满感悟的建筑设计大师们在此次北京奥运设施规划方案征集活动中,正在促成奥林匹克与中国文化的一次握手——他们做出了最传统的建筑,同时也做出了最现代的建筑。这不禁让人想起中国学者季羡林的那句断言:“推崇‘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将被人类重新审视,21世纪将是东方文明的世纪。”

  就在东方文化的强烈氛围里,世界著名生态建筑设计大师杨经文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了他的理论框架:建筑可分成几类,一类是无需电能与机械作用即可保证室内舒适度的,一类是部分需要电能与机械作用以保证室内舒适度的,一类则是完全依赖电能与机械作用的。他认为,最好的建筑应是第一种,比如北京的四合院,最差的则是最后一种,比如外面穿戴着玻璃幕墙、里面拼命使用空调的华而不实的建筑。

  在对自己学说的实践中,杨经文设计出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而不需要空调的大厦。“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杨经文侃侃而谈,“建筑是无机的,植物是有机的。我在大楼里栽种了花草树木,调节了小气候,就像四合院里的花园。”

  听着杨经文的讲述,记者联想起与他齐名的印度建筑设计大师柯里亚,他设计的莲花教堂是那么的美丽又是那么的环保。你看,教堂如一束盛开的莲花立于湖水之中,它是如此的经济,无需“现代化”的空调,大自然的风被从湖面引入室内,凉快极了。

  美观与实用,正是优秀建筑的品质。可是,反观国内一些城市的建筑实践,我们难免会产生一种沉沉的失落感。有的城市的决策者走出国门后看到的只是那些已经落了伍的“最差的建筑”,各大城市玻璃幕墙成风、超高层成风……这些费而不惠的建筑样式似乎成了现代化的标志,对建筑文化的曲解令人扼腕长叹。

  “澡堂子翻在外面了!”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上世纪50年代,对给建筑物乱贴瓷砖的奢侈行为这般讥讽道。可在今天,白花花的瓷砖不但贴满了各大城市,还在大规模地“挺进”乡村;有的城市,往青砖墙上刷青漆,在大马路上“种”假花……朴素的美就是这样被我们迷失了。

  在对自己的建筑文化缺乏应有审视的情况下,“最差的建筑”正在吞噬“最好的传统”。推土机碾碎的不仅仅是一片古老街区的历史文脉,它碾碎的还有蕴涵其中的历经数百年光阴检验的科学精神。

  上世纪最著名的建筑——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巴黎卢浮宫改建工程没有贴瓷砖,他把混凝土打造得像大理石一样精美;当代著名的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也是瓷砖的“死敌”,混凝土墙成为了他建筑作品的标志。

  建筑大师们是诚实的,他们的作品也是诚实的。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大师,是因为他们把诚实升华为最善的功能与最美的造型。

  引中外建筑大师们折腰的北京古城也是诚实的。登景山而望,这个城市层层叠叠的绿海下面,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由金红二色为主调的宫廷建筑在中轴线上律动起伏。它是人工的,也是自然的;它是宁静的,更是热烈的;它决不是热闹起哄的那一种。

  而对这种历史的美、质朴的美、庄严的美、科学的美,国内的建筑师们又有多少人在研究、在品味、在发现呢?在这个城市里,杨经文发现了四合院、贝聿铭发现了古典园林、SASAKI公司发现了绿色奥运的真谛,他们所发现的是中国的、但同样也是人类共有的价值。就在这个“原点”上,这些大师倾情创作、流光溢彩。“一法得道,变法万千”——中国的哲理被他们诠释得是那样的真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