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com/data/
在解放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很低,人命贱如草芥是那时的普遍现象。解放前,一个母亲总要生十胎八胎,能够成活下来的却只有二三人。旧社会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儿奔生,娘奔死”,“人生人,吓死人”之说。短短的几个字就表达出了母亲所经历的痛苦与危险。
那时在我们农村生孩子的条件极为简陋。妇女生孩子时要坐谷草,垫炉灰渣,由村里的中老年妇女来接生。顺产的,接生婆就用篾片或旧剪刀、破碗片割断脐带,由于不消毒,很容易引发产褥感染,同时新生儿得破伤风的积率也非常高。如果遇到难产的情况,接生婆有经验的话,还有可能化险为夷,否则产妇婴儿只能保一个,更严重的时候母新和孩子都保不住,全家人的希望瞬间成为泡影,剩下的只有痛苦和无耐。
有些母亲在顺利的产下孩子后,往往因为外在疾病的侵害,使幼小的孩子过早的夭折,小到几个月的婴儿,大到7岁或10岁的儿童。这样的孩子在死后都被放进竹篮或畚箕内,送到乱葬岗或河滩里,用铁锹挖坑掩埋了事。
那时的社会,天花、霍乱这些传染病每年都有流行,有句话说得好:“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数”,“麻里不去,痘里去,人人难逃”。有些人在得了天花后,脸上留下了难看的疤痕。在国民党政府只重内战,不管百姓死活,缺医少药的时代里,能够活下来的人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
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是穷苦人家,都看不起病,当家里有人生了病时,小病就会用一些土法子自己治疗,或者就挺一挺,但是能扛过去的病都是小病,大多数的病人却是从小病扛成了大病,等到去药房抓药时,人已经病入膏肓了,没有治疗的希望了。
在解放前,医药事业基础也非常薄弱。我们那化学原料药、西药制剂和医疗器械省内都不能生产,中成药也只靠几家简陋的手工作坊生产,制的丸药也仅限于大蜜丸、水蜜丸。有效的治疗药物都是很缺少的。
在1949后,新中国成立了,改变医疗卫生状况已经成了政府的首要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全国各地建设了大量的制药厂,彻底解决了药物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大力度对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从业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服务素质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达到了给病人看病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立了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和乡村医生制度。特别是在农村从过去以赤脚医生为主,只培训几个月就可上岗,发展到现在具有中专、大专学历的人员成为乡村医生的生力军,尽管总体上技术水平还较低,但与建国初期相比有了长足进步,他们为改善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为了改善孕妇生产的成活率,党中央和国务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在城乡与交通不方便的城镇,建立了大量的基层医院,省市级大医院的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医师和护士,轮流到基层医院去进行帮扶工作。同时,在工作中提高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通过种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妇幼卫生主要指标来看,全省住院分娩率已上升为83.49%。
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关心与帮助下,我省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上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1993年以来,我省已连续16年未发生由脊灰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白喉也多年来未报告病例,以前几乎人人难以幸免的麻疹现已呈散发状态,百日咳等传染病也得到有效控制。而我省自从7月1日正式启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后,儿童计划免疫由以往的“五苗七病”扩大到现在的“十一苗十二病”。可预防的疾病在原有的脊灰、结核、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肝等疾病的基础上,增加了流脑、乙脑、甲肝、风疹、腮腺炎等主要传染性疾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建设得到了显著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也在飞速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在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下,我国在医疗领域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如人工胰岛素合成、断指再生手术等,在当时都属于国际创新技术。随着我国科技力量越来越强大,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加入到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站在科技最前沿,为改善人类健康、探索生命奥妙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教育领域,与建国初期相比,招生规模与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与速度都有明显提高。如今能够提供医学教育的综合类高校与医学类高校从1949年的22所发展到的97所,中等医药学校也发展到400多所。
医药教育领域快速发展,使学科体系得以完善,人才结构与建国初期相比也有质的飞跃,从以往培养中专、专科以及少量本科人才为主发展到能够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曾经的“东亚病夫”早已不在,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健康、积极、乐观的中国人,而中国共产党也在2011年迎来它90周年的华诞,让我们在这里祝福祖国更加美好,医疗卫生世业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