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国的保险业就与“假”字纠缠上了。先是假保单,形式有“鸳鸯保单”和“阴阳保单”等变异型保单,在这些变异型保单的背后是内部人员以各种理由的“吃单”和“埋单”,渐渐就出现了外部的伪造和变造型假保单。今年初,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携程网的“保单门”事件,使得假保单问题一下子成为公众的焦点。于是,中国保监会重拳出击,顺藤摸瓜,查出了三亚辰龙航空售票责任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销售假的航意险保单等案件。在假保单事件刚刚平息不久,又出现了假公司问题,一家号称“恒亚迪保险”的假公司被曝光,在其“像模像样”的网站上公然称:“恒亚迪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05年10月18日正式创立的一家专业性保险公司,总部设于西安,主要经营各种财产险、责任险、信用保证险、农业险、意外伤害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经营方式是通过设在海外的服务器,采用电子商务的模式“开展业务”,即通过网站吸引客户投保,通过网上支付方式收取保费,通过邮寄配送保单。
此外,在保监会的70号文件和财务业务数据真实性大检查“两道金牌”的推动下,各地保监局加大了对行业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再次揭开行业“假”的面纱,最突出的问题是假赔案。日前,山东保监局查处了一家保险公司的虚假赔案,赔案中“交警队事故认定书”系伪造,多处环节签字也系伪造,并报销虚假费用46717.5元。说实在的,这个案子不过是“小儿科”,只是冰山一角,我国保险业的假赔案问题可谓是登峰造极,触目惊心。从事故造假看,已经有了职业事故车手,能够在道路上制造出“天衣无缝”的交通事故;已经有了能够搭建出电影棚式场景的修理厂,让事故索赔照片“形象逼真”。从单证造假看,无论是各种证明文件,甚至包括政府部门的抚养证明等,还是各种发票凭证,可以说是无所不能,无所不有,而且是专业化和流水线作业。
其次是假费用问题,最突出的是假手续费,明明是直销业务,但为了获得更高的费用,就采用“变性处理”,将直销改为代理,开始是联系一家中介机构“走账”,后来就干脆自己弄几个“代理证”,直接操作。这也是我国保险中介业务“突飞猛进”的内在原因之一,也是保险公司账面上中介业务占比很高,直销人员却不少的真实原因。再就是假的各类经营管理费用,一般是以“发展业务”和“改革”的名义造假。所谓发展业务,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不得不进行“变通”倒费用;所谓改革,就是推行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行费用包干,采用一包了之的办法。于是,各种各样的假凭证就出现在保险公司的财务单证中,有买来的,不知是真是假的发票;有直接涂改的发票;有机票订购单,有各种复印件,林林总总,千姿百态,但背后均隐藏着一个字——“假”。
世间事没有绝对的真,也没有绝对的假。假的东西背后一定有真,一定有其真实的原因,一定有其由真为假的内因。正如我们谈的数据真实性问题,其实数据永远都是真实的,也包括它真实着我们经营管理的不真实。因此,假数据背后是真问题。这些年行业的车险经营严重亏损,而在数以百亿计亏损的真实数据背后,又有多少假赔案、假费用?
就假保单而言,内部管理薄弱是其真实的原因。航意险就是一个典型,这个领域的恶性竞争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了争夺业务,保险公司不惜将手续费从原来的15%提高到80%,更夸张的是虹桥机场一个一两平方米的销售航意险柜台竟然拍出月租金31.5万元的高价,可谓是中国最贵的地皮。这么高的费用怎么处理,只有一个办法:造假。除了手续费竞争外,保险公司对于代理人的要求也是“尽量满足”,特别是保单管理环节。渐渐地,代理人就发现其中存在大量漏洞,于是,一些不法的代理公司就萌生了自己“当家做主”念头,与其给保险公司代理,不如自印自卖,假保单就应运而生了。
而从假赔案看,内因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就一般情况而言,假赔案一定有“内鬼”配合,往往是内外勾结,里应外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天衣无缝,瞒天过海。这也是为什么假赔案能够长期存在、愈演愈烈、日益猖獗的一个深层原因。但无论是内鬼,还是外鬼,从根本上讲是保险公司自家的篱笆没有筑牢,如果保险公司的各项理赔管理制度到位,外部欺诈的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另外,这几年保险公司一方面是为了服务客户;另一方面是为了争夺4s店渠道,加大了对4s店代索赔的授权力度。如果从方便客户的角度看,这种授权是值得肯定的。但任何授权均应当有制约,不受制约的授权就可能导致滥权,就会引发道德风险。保险公司对4s店授权之后,相应的管理并没有配套,更缺乏有效落实。于是,一些不良的4s店就开始利用这种授权,大肆开始保险欺诈活动,从开始的高估修理费,虚开发票,到后来干脆制造事故,伪造现场,可谓是无奇不有,无所不能。
说到假公司,沈阳的万征案是一个典型。万征原本是通过保险代理公司开展业务,但在与保险公司的交往过程中,他发现保险行业有太多的漏洞,无论是保单的管理,还是理赔的管理,原来觉得挺神秘的金融机构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于是,他就萌生了自己“办保险”的念头。先是到广东印了3000份假保单,然后就招兵买马,有负责展业的,有负责理赔的,于是乎,一家“保险公司”就像模像样地开张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居然发展了100多个业务员,为1000多个客户提供了保险服务,而且,对一些小赔案,基本上是简单快捷,立等可取,客户口碑颇好。这个案例给中国保险业有太多的启示,无论是从保险市场、保险消费者方面,还是从保险监管、保险公司方面,万征的假公司都折射出我国保险业许多真问题。
现代金融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转移机制,充当这种转移中介的灵魂是诚信,如果诚信不在了,一切都将不复存在!保险的本质是什么?是管理社会的保险基金,是解决人们的不确定性问题。人们通过保险制度把自己对未来的安宁和预期的确定托付给保险公司,正如保险行业那句经典的广告词:相知多年,值得托付。投保人就是因为担心自己难以承担风险,才将未来托付给保险。但如果他们突然发现连保单,甚至是保险公司都可能是假的,那么,还有什么诚信可言,还有什么是可以托付的!这些年困扰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发展,决定发展有两个因素,一是供给,二是需求,而需求是决定发展,特别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保险而言,决定需求的因素有许多,但消费者对行业和公司的信任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诚信对于保险业而言,就是命根子!
今年保监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保险业打击“三假”的工作方案,并召开全行业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了打击“三假”专项工作。同时,与公安部形成协同机制,共同打击保险犯罪活动。保监会可谓是下决心,动真格,出重拳。但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保险业自己,还是要靠“真”。
一是要认清“三假”问题的真原因。如果我们深入分析我国保险业的“三假”问题,就不难发现这种假,其实是我国保险业初级阶段的真实反映,就是“四个不成熟”的必然结果。初级阶段的“四个不成熟”是“三假”的真实土壤与环境,而其中保险经营主体不成熟是主要矛盾和问题。我国保险业发展非常快,主体增长迅猛,客观地讲资源和能力供给是难以适应的,加之资本盲目,急功近利,规模冲动,粗放式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就给内外部留下了造假的空间和可能。
二是要认识到保险业发展的真规律。透过“三假”的表象,我们不难发现在这许许多多假的背后,冥冥之中是有一个“大真”在左右,这个“大真”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不知做大业务规模,需要一个过程,也要有一个度,一味要求高增长,揠苗助长,其结果必然是假;如果不知保险公司的盈利需要一个周期,急于求成,想立竿见影,其结果必然是假。更重要的是:“假”欠下的账,追究是要还的。我们看到一些公司前几年突飞猛进,这些年不得不停顿、整顿和调整,其实,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尊重规律,尊重科学比什么都重要。
三是要意识到行业共识和协同是解决问题的真途径。其实这些年人们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存在的问题,但行业存在着“谁先规范谁先死”的悖论,存在着劣币逐良币尴尬,存在着囚徒效应,于是,就出现了集体无意识,这也是“三假”问题为什么会愈演愈烈的内在原因。行业要认识到“假”字不除,行业就没有了立业之本,生存和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而解决“三假”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让“假”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四是解决假问题需要真办法。假的法宝是“背靠背”,是信息不对称,因此,解决问题要对症下药,要动真格。在保监会和行业协会的共同推动下,赔款实名制、无现金支付、客户自助查询系统等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已经并将继续发挥明显的效果。针对4s店存在的问题,广东保险业终于走到了一起,三巨头采取联合行动,叫板车行的潜规则。同时,行业车险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问题已写入了保监会主席的报告。保监会与公安部就打假问题采取了联合行动,立马就把假公司“申邦”的杨成等给法办了,判了5年,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这些办法的最大特点是以真治假,真到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