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您关注:
管理者与下属的关系
—— 观《赢在执行》有感
用了大约xxxx小时时间,我观看了余世维博士《赢在执行》的讲座。刚开始,这个讲座并没有吸引我,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它是很有意义的。看完一遍,我还有再看的冲动,因为从中我吸取了很多营养,在以后的工作中,在思想上、行动上,我都知道如何去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些。
余世维博士在这个讲座中谈了很多问题,我觉得第三课谈到的“国内企业家在人员流程上的缺失”这个问题给我的触动最大,于是我就针对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讲座中谈到“国内企业家在人员流程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不具备挑选人才的能力;缺乏对人才的信任;不注重也不开发他们的价值。其中第一点,我认为和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生活阅历、工作经验有关。如伯乐可以选出千里马;如武术高手可以瞬间感受对手是否强大等等。准确的直觉与慧眼是靠经验积累出来的,所以这一点缺失是经验缺失,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积累的。 第二点缺失,和管理者的性格、工作方法有关。如武断的周厉王,无视大臣的意见,我行我素;如多疑的曹操,只相信自己,很难相信别人;如黑白不分的宋徽宗,对的意见不听,错的意见施行等等。这一点属于判断力缺失,该信任谁?谁值得信任?谁都不值得信任吗?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放下自己的主观臆断,可以试着客观地去观察,看下属与别人的交往,看下属对别人的态度等等。因为某种程度上,下属对别人的态度,尤其是对比自己弱势的人的态度和行为才是这个人人品的真实体现,而决不应该只看他对待领导的态度。所以,我觉得这一点缺失是可以靠敞开心扉,以诚相待,观察他对别人的态度,客观地考察下属来弥补的。
第三点缺失,我认为是不可以原谅的,因为这是管理者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不仅仅是对下属的不负责,更是对企业的不负责,不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
管理者日常的工作有很多,靠自己来完成所有的工作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找招下属。下属招来了,很多工作他们就可以完成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起到了工具的作用,但他们决不是工具。如果管理者只以工具待之,只以命令、必须服从待之,那么我想任务的完成质量不会太高,或者是很差,甚至是没有完成。这个时候管理者会说:你被解雇了。然后再去招人,再这样对待,然后再解雇吗?
管理者应该明白,大家出来工作首先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而后是能够活得更好。所以这就要求大家要完成工作,把工作做好。可当自己活锝很好的时候,自己就对自己说:好了,维持现状吧,不犯大错误就行,工作差不多就行啊。如果你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那么我要说:如果你是普通员工,那么你的好日子不会太长了;如果你是管理者,那么企业有你真是太遗憾了。
我们出来工作,首先一定要把工作任务完成,然后要把工作做好,接着是怎样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你是普通的员工,你只做到了“首先”,那么我无话可说;如果你做到“然后”,那么我想你可以去做一个领导;如果你可以“接着”,那我想你日后一定是个人物!如果你是领导,做到“首先”,我想你想有发展是不够的;如果做到“然后”,我想你很不错;如果你“接着”,那么我敬佩你!当然了,如果连“首先”都做不到,我想那真该说非常抱歉了。
你是管理者,听到“抱歉”后你郁闷了,那么就这个问题我说说我的想法:
1、下属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助推器。让他们去做工作,让他们去完成工作,指导他们做好工作,鼓励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奖励他们,然后让他们一直这样工作,改进创新、改进创新,然后给他们加薪,提干,最后的结果是你自己也会加薪,也会被提干。不要把你的下属当成是一把扳子,一把钳子,一个瓶子,一跟棍子,或着说不要把所有的下属都当成扳子、钳子、瓶子、棍子。如果你还是这样做,那你充其量是个箱子。是不是应该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手、自己的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影子。如果这样,那么你的下属就成了助推器,你就成了航天员,公司就成了火箭,你说你想飞多高?
2、鼓励劝慰比责骂狠批更厉害。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情况:一领导火冒三丈、七窍升烟,一下属垂头丧气、无地自容。“你怎么这么愚蠢……”“有没有脑子……”该领导在暴风骤雨的时候会不会想到那个下属在想什么。那个下属可能在想:哎,真倒霉……也可能在想:也不是我一个人弄的!甚至在想:你教训我,难道你没有责任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领导的批评有什么用,能让下属改正错误吗?只能让他们自认倒霉,或者埋怨,甚至变本加厉。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批评便没有意义了。
“打一拳,然后再给个甜枣。”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说一个领导批评下属如何高明时评价的。我想老百姓是认同这种做法的,那就是赏罚兼备。拳头和甜枣哪个厉害,哪个更起作用,是很明白的。拳头人人会打,可是甜枣不是人人都会给的;挨了一拳,自己当然会愤怒,而且还会去反抗,但紧接着得到一个甜枣却是另一番情景了。尽管前面刚挨了一拳,很疼,可是得到甜枣后,心情立刻起了变化,不会再去骂“你凭什么打我?”而会去想:哎,都是我的错,我怎么能这么做呢?一个小甜枣就能扭转乾坤,是不是比拳头厉害啊?
所以,当你的下属出现错误,不要第一时间冲出去劈头盖脸一顿狠批,而是要想到底哪出了问题,找到答案后,再想解决的办法,看能不能减少损失、能不能补救,能不能挽回。先给一粒定心丸,然后再出拳头也不迟。
不给定心丸,就是一顿狠批,狠批后损失能避免吗?是不是浪费了补救与挽回的最佳时期?最后也不就是处罚了事,或是开除处理吗?问题没有解决,却又增加了埋怨,甚至是怨恨,这种结果是我们想要的吗?也只能是刮刮我们管理者的“严厉之风”罢了,你会相信有人会说这风刮得好吗,刮得正吗?不说你又风了就不错了。
先给一粒定心丸,然后再出拳头效果就不一样了。挨了拳头的下属会痛哭流涕地反省自己,并怀着感激之情去改正、补救,去进步,去提高。损失一定会减少到最小,经过努力后事情得到了补救,颓势挽回了。问题解决了,你又多了一个“誓死效忠”的臂膀,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看来定心丸不是更厉害呢?我们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把工作完成,把工作做好,把工作做得更好吗?
总之,我认为管理者与下属的关系应该是长幼关系、朋友关系。长幼关系中,管理者是长,要指导、教育、爱护下属,要多夸奖、多鼓励。下属犯了错误,管理者要糖果与批评并举。朋友关系中,管理者是大哥,要关心、照顾、帮助下属,要多排忧解难,要多了解内心世界。下属犯了错误,管理者要劝慰与说服并举。那么在长幼、朋友关系中的下属就会尊长爱长、忠心耿耿、甚至是两肋插刀了。
这就是我看《赢在执行》讲座后的感想,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