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办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学校有能力培养高水平人才。发挥特色优势与提高教育质量,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是相一致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建设高水平的大学,人才是关键。要培养高水平的人才需要以科学的定位和科学的发展战略为前提。
学校从“十五”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科技大学”为奋斗目标,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明显增强。先后承担“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万余篇,科研工作在实现经济效益方面成效显著。
学校在由行业特色型大学向多科性综合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行业特点,以行业为依托,结合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方面特点,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宽于高职,实践能力强于传统大学,成为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能力、创新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在与行业的“血肉”联系上,在为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上,人才培养、学科优势、服务、产学研结合等优势明显。几十年来,学校潜心办学,始终把精力和财力集中用在优化育人环境上,扎扎实实抓质量、抓管理、抓人才队伍建设,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7万余名。
3.科大进入了科学发展时期。当前,天津已经进入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时期,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已被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地处滨海新区的高校,面对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学校始终紧密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注重主动融入的科学性、前瞻性,瞄准国家及滨海新区近期与相当长时期内最紧迫、最关键、最有竞争力的重大需求,积极开办新专业、开设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目前,学校根据学科特点正着力调整学科的总体布局,在突出国家重点学科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的培育与成长,力求在重点方向上有所突破。
在学校积极主动融入滨海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优先REader8.cn 转载请注明出处发展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着力发展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完善校内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积极尝试与企业联合办学,联合建立研发机构等,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着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促进滨海新区成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各类人才的创业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中充分发挥促进作用。
学校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把改善育人环境,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视为首要任务。泰达校区自投入使用以来,围绕建设“生态型、国际化、开放型”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尚德尚学尚行,爱国爱校爱人”的校园精神成为激励科大人不断奋进的重要力量;以“三育人”为理念的校风教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教书育人、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与机关干部“为师生员工服务,让师生员工满意”的工作理念相得益彰;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健全的文化组织机构,为良好学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学校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使尚德、尚学、尚行融于一体,爱国、爱校、爱人互为促进,着力培养“德才兼备、文理互通、实干创业、心怀大爱、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才。
现在,学校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教学名师、优秀科研工作者、优秀大学生、毕业生已逐渐成为滨海新区一张亮丽的名片。以泰达校区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和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为依托的国内外各类大型会议、论坛等搭建了滨海新区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宽阔平台。
3“滨海新区做尖兵”要发挥自身优势,在“三链”对接上下功夫
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凝练办学特色、锻炼教学科研队伍,提升科研平台建设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学校整体建设水平。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和导向性力量,进一步推进高校与研究院所的结合,与企业和滨海新区的结合,有助于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人才交流、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是学校积极参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良好途径。
(一)要在工作思路上实现“两个转变”。在探索适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符合高校自身发展规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学校要统一认识,着力坚持并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1.要努力从个体自发式的合作方式向有组织的合作方式转变,要善于打“组合拳”。科学发展观讲求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高校与地方的合作必然要经过一段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发展之路,然而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或者轻视质量的发展模式,必然会最终影响到高校自身学科的科学发展。高校单个学科可能在人才和科研方面的资源具有极大的挖掘潜力,然而如果各个办学单位都把大多数精力用在思考如何通过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以便于在同一项目上获得比竞争对手更有利的竞争优势上,势必会影响到学科的办学特点和学科的发展方向,甚至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去向等。建设高水平的大学,科研固然重要,但是合理有序、分工科学的统筹管理也同样重要。科技大学要求校内各单位要围绕服务科研和科研单位进行统筹考虑,把各学科建设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到提高科研的内涵上来,按照资源配置不同、发展层次不同、需求不同、发展方向与目标等的不同,围绕生物、食品、材料、海洋、机械等重点学科,有所为有所不为,系统思考,全面部署,精心组织,分类指导,集中学校的优势力量,有组织有步骤地打出组合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