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环渤海经济区经验 推动我市发展新跨越(2)
市委市政府于今年9月中旬组织党政代表团对环渤海经济区的天津、大连、沈阳、廊坊、海城五个城市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
二、谋求新发展
目前来讲,在外部氛围和我区的自身优势上都有利于我区的进一步加快发展。在外部氛围的优势上,十七大的召开,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发展的战略,使我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得到明确。在自然资源的禀赋上,**河从我区腹地穿流而过,在我区区域内的总长度达17.8公里,平均宽度达250米,仍具有较大的规划与开发空间,为我区经济升级和城市升级,推动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地域优势。在去年末召开的区十二次党代会上,我区提出把**河段的“一江两岸”作为未来的新城市品牌进行开发建设,通过科学的整体规划、合理的区段功能定位及人性化的亲水空间设计,致力营造成为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心纽带,强力打造成经济活力的黄金腰带,重力锻造出城建的绚丽彩带。使“一江两岸”成为最能彰显我区水乡特色,集滨江风貌、商业购物、休闲游憩、居住生活、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城市带状新空间,成为城市的新标志。天津海河的综合规划建设与我区的“一江两岸”规划建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给予我们无限的启示。我区将以这次考察为契机,借鉴海河综合规划建设的先进经验,立足实际,围绕**河段这一我区中心水带,突出综合规划建设,将该流域规划成一个功能布局合理、经济带动力强、生态环境优美的黄金水域。
(一)突出中心建设,凸显“标志之河”。
我区毗邻东莞市区,与市区有便捷的交通网络连接。我区将利用这一地缘优势,以“现代和谐水乡新城”为目标,按照《**区2004年—2020年总体规划》的设计,积极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一个具有水乡特色、适宜居住的生态家园。我区现有中心区面积达8.5平方公里,我区将在确定整体风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好“一江两岸”区域建设。具体围绕**河这一黄金水带,加快一江两岸的改造建设,扩大区中心区规模,拓展城市空间。对**西岸的旧城区,我们将通过加快旧城改造,特别是因地制宜,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办法,从物质形态、管理体制、经济组织等多方面加快对“城中村”改造,努力将“城中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配套、服务齐全、管理良好的文明社区。同时把好临街建筑立面,改造街道,疏理河涌,营造富有岭南水乡特色品位的水城。现通过旧城改造,已建成了商会大厦、外商公寓大楼等高层现代化楼宇。对**南支流的东岸,我们将以经营城市的手段启动建设,以游泳中心、房地产等具体项目带动区域开发,尽快完成该岸沿江景观带建设,与西岸沿江路连接辉映,使“一江两岸”成为我区的新城市中心。
(二)力促经济腾飞,驱动“动力之河”。
以**河段为核心,做好中心区、南城片区、南阁片区、西部片区、白一片区和荣平片区六大片区的“控规”编制工作。合理规划我区的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好各个片区的经济发展导向,使此河段成为一条前舞后摆,左右腾飞的黄金区域。具体是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规划中,在完善六大片区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建立“一中心、两翼区、三支点”的布局,以建立新城市发展格局为总目标,力求营造更优越的环境,为经济社会双转型提供高效的承载平台。“一中心”就是要建设以“一江两岸”景观轴为主体特色的中心城区。“两翼区”就是要把西部冀区,规划建设为高档次工业板块;把东部冀区、打造成为全区房地产业的发展中心。“三支点”就是要全力构建以荣平为支点的重点商贸、物流板块;以阁丫为支点的大型园区经济工业板块;以清晖园路沿线为支点的旅游经济板块。通过合理的经济板块的分布,使各片区为**河段注入源源不断的经济动力,成为我区的“动力之河”。通过经济功能的合理布局,力争我区在今后五年内保持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区财政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在2011年突破9亿元。
(三)完善交通网络,构建“凝聚之河”。
通过完善交通网络,围绕**水道为中心形成一个“三纵三横”的主干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区内及与周边地区的凝聚力,助推我区发展。一是在港口大道全线通车的基础上,全力配合好西部大道、滨江东路、市大道延长线、沿江高速等一批市属重点道路工程建设。加快清晖路、阁丫中路的升级改造,完善环北公路建设。二是积极做好珠深高速公路**出入口地段的整治工作,改善路面状况和高速路周围景观,加强我区与市外经济区域的联系。三是积极配合市完善公交网络,借助我区新公车站落成使用的契机,延迟公交车末班时间,增购区内公交车至50台,优化线路安排,增加班次密度,同时增设与区外联通的公交车次,提高公交承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改善交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