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信的写作技巧与常见问题
让我们先听一听,著名外企的HR们如何评价求职信:
惠普:附求职信没有必要
欧莱雅:求职信作用不大
IBM:写得不好不如不写
微软:不强调附求职信
礼来:求职信没有多大意义
NEC:附求职信是画蛇添足
西门子:不能千篇一律
柯达:写出闪光点很重要 (引自《瑞丽》杂志)
相信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搞不懂求职信是做什么用的,也包括《瑞丽》杂志做出这个报道的记者。过去我们写给人力资源部的简历上要附一封礼貌说明的短信,现在这个不流行了吗?
那些外企HR从他们自身的角度,这样理解求职信也是适宜的,他们追求的是效率原则,给他们简历就足够了。
记住我所说的话:大企业的HR是负责把你筛掉的——他们只有权力拒绝你,没有权限录用你。
写求职信的应聘技巧仍然没有过时,但作为一种高难度技术,这对求职者而言是一项很大的挑战,需要独出心裁。
重中之重的第一个原则是,求职信不是写给HR看的。
掌握这一原则非常之重要,所以,采访众多HR,听他们对求职信的态度,这想法非常奇怪。
那么,求职信是写给谁的呢?
写给那个真正具有人事决策权的“关键先生”。谁是“关键先生”,怎么把他从地洞里挖出来?这足以撰文另述,但是我们通常建议你这样去理解:他就是小企业的老板,大企业具体业务部门的负责人。
比如,你要应聘快速消费品行业一家大型企业的市场工作,你想要谈谈自己对该公司产品营销方面的见解,你该写信给谁?是他们的市场部总监或主管营销的副总裁,还是他们的人力资源总监或招聘专员?
无疑,写信给人力资源部是一个极端错误的方向。
卓越求职的核心就是,挖出有决策权的专业人士(关键先生),通过你的专业见解与能力打动之,促其决定录用你。
我们可以这样说,并非人人需要掌握求职信的高端技巧,对于那些简历本来就符合招聘要求的人而言,通过正常渠道就好了,也体现了你对招聘单位基本程序的尊重。
问题是,我们可能需要“跨越性发展”,我们可能不适合那些僵化的招聘条件,我们可能正在寻求转行——这类人可能是大部分读者——这时候,我会告诉你,求职信确实是一把利器。
我想相当多的雇主已经深深厌恶了“求职信”这么一种东西,它有时臭名远播,不是没有原因的。
历来求职信中最大的弊病,就是被写成抒情散文,什么“请给我一次机会,我就会还你一片天空”“请给我一根杠杆,我就会翘起地球”之类的废话常常充斥纸页。
求职信内容的侧重在于展示你的专业能力,说明你为什么胜任该职位,尽管你并不一定满足一些外围性的招聘条件。
永远不要把简历或求职信等任何东西写成情书式的肉麻作品,除非你应聘想成为言情小说作家。
用专业语言说话!要有你的独特卖点、专业见解甚至提供资源和日后的工作方案,要跟你面对的专业人士在专业语境下沟通,而不只是体现你的血气方刚。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我刚大学毕业不久在出版社工作的时候,曾向一家北京的公司投信应聘旅游图书编辑职位。由于我本身没有任何旅游图书方面的专业经验,我做了几天的前期行业调查。第一,我通过上出版行业的专业网站,阅读任何跟旅游图书相关的述评,并且阅读了一些其它图书策划方面的案例,理解图书策划案的一般格式;第二,我查找了像《中国图书商报》一类的行业刊物,分析了开卷公司提供的图书分类排行榜。第三,我去书店做了店头调查,看哪些旅游图书摆在明显的位置上,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并买了一些热销或特色图书回去研究。
这样,我的求职信有一大页,三大段的内容:一、我对旅游图书市场整体走势的粗略分析;二、以《藏地牛皮书》为个案,我分析了它能引起热销的因素及市场运作得失借鉴;三、如果我明天做旅游图书,会做一系列书的策划草案。
假如今天能找出我当年的求职信,看起来也一定是幼稚可笑的,但是旅游图书市场那时候没有多少像样的资深编辑,我用这封求职信证明了我的文字能力、策划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这都是一个编辑能力要求的核心,但我在求职信上没有用任何“我有XX能力”这样的字眼,我是要用案例表现出来的,而不是空话连篇地自我标榜。
当然,我写这封求职信的背景是,我真的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做成一篇饱满的简历。我的简历只有四行,说明了我的名字,学校和专业背景,目前供职的单位和联系方式reader8.com。
另外,如果有现成的案例可说明你有某方面独特的专业能力,最好不要像我一样,只是写一些看法和展望。
这样的求职信是有效的,虽然他们分不清我是男是女,但我还是获得了面试机会,面试的时候,老板对我信里谈到的观点很有印象。(面试的有趣场面另文再述)
我想说明的是,求职信是没有格式的,他就是为了避免简历的标准化体现不出你的格外特质而存在。对于一切岗位,你都可以写求职信给行内人寻求工作机会,但是对那些需要创意性的行业,这一点会尤其有效。
我见过一个大学肄业的女生,她在应聘某全球顶尖的外资媒体集团公关部助理职位的时候,对其中国掌门人做了大量的调查,对这家公司的公关活动也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最后,她把自己的看法、建议写出来,打成一个邮包,通过快递发给女总裁本人,同时副本发给了不知姓名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她的做法非常漂亮,既不拘一格,又尽可能地礼貌周到。她得到了女总裁亲自的电话邀请:“我们公司正需要你这样用心的人,有时间过来面谈一下吧。”
别说雇主们不喜欢求职信,其实他们也是知音难觅。写求职信只有一个技巧,就是关心对方的价值,不断地分析雇主有什么需求,真正用专业的方式满足对方的需要。这很难,我知道,所以它是淘出卓越求职者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