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作文征文:泰州饮食文化的变化
泰州,为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人文荟萃,物产丰铙,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骆宾王所谓:“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足见当年泰州粮米之丰。泰州滨海临江,为里下河之门户,港汉纵横,舟楫便利,苏北物产,集散于此。加以地属平原,乏险可据,非兵家必争之处,故自明初以后,六百后鲜遭兵燹,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经济因得繁荣。《道光泰州志》载:明洪武初年(1368),人丁122380人,至道光初年(1821),人丁已达1139251人(不含东台)在453年间,人口增长了九倍多,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泰州经济发展状况。如此繁荣的经济,如此富饶的物产,必然孕育出深厚的饮食文化。改革开放三十年里,泰州地区的饮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今年暑假,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一些地区,上网、去图书馆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泰州地区的饮食文化有着其读到的魅力。
一、姜堰溱湖八鲜
溱湖八鲜:溱湖水域宽阔,水质清淳,水草丰茂,所繁育生长的水生动植物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由溱湖簖蟹、溱湖青虾、溱湖甲鱼、溱湖银鱼、溱湖四喜、溱湖螺贝、溱湖水禽、溱湖水蔬总称之为'溱湖八鲜'。来古镇溱潼,尝溱湖八鲜,品溱湖水啤酒,将使人流连忘返。
溱潼湖水域宽阔,水质清淳,物产丰饶,以其水产品制作的“溱湖八鲜”名宴,名扬天下。
(1)、溱湖簖蟹:自古以来“南有澄湖闸蟹,北有溱湖簖蟹”,又称“南闸北簖”。溱湖簖蟹,青眼红毛,膏厚肉腴,为上乘之品。
(2)、溱湖甲鱼:具有大、厚、团、黑四大特点,经常食用能滋阴补肾、凉血降压。常与童子鸡、甲鱼蛋、海参配成“霸王别姬”、“带子上朝”、“夜战马超”等名贵大菜。
(3)、溱湖银鱼:通体透明、如晶如玉,体态纤细、形似柳叶,无鳞无骨,是稀有的水产品之一。
(4)、溱湖青虾:壳坚色青,体肥肉厚,取其制成的各种佳肴,别具风味。(5)、溱湖水禽:溱湖水禽品种繁多,各种美食水禽的体内含有赖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等,既有野生风味,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6)、溱湖螺贝:壳薄肉嫩,味道鲜美,无臊腥之气,性温凉。经常食用可滋阴降火,降压补肾,平肝宣肺。
(7)、溱湖四喜:有“大四喜”和“小四喜”之分。“大四喜”为青(鱼)、白(鱼)、鲤(鱼)、鳜(鱼),“小四喜”为昂(刺)、旁( 皮)、罗(汉)、鲹(鱼)。用“大四喜”制作的各式大菜,实为溱湖美食之佳肴。“小四喜”均为野生,营养丰富,味道特别鲜美。
(8)、溱湖水蔬:品种繁多,均为无公害绿色食品,一年四季,源源不断;色彩娇艳,水灵脆嫩。
二、靖江蟹黄汤包
靖江蟹黄汤包,历史悠久,创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据民间传说,至少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全国六大名包之一。因其“皮薄光洁,汤足如泉,浓而不腻,味厚鲜美”而被誉为靖江一绝。曾有外国朋友尝了靖江汤包后赞誉“靖江汤包—中国神奇的包子!”。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也曾多次介绍了“靖江汤包”。靖江汤包皮薄、馅汁特多,有着独特的个性,不但制作绝,而且吃法奇。靖江汤包的汤是包在皮里面的,制作工序较繁,有三十几道之多。不仅寻常百姓家不能制作,就是一般点心师也不能制作,必须有专业汤包师才能完成。
蒸熟的汤包雪白晶莹,皮薄如纸,几近透明,稍一动弹,便可看见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使人感到一种吹弹即破的柔嫩。不了解制作方法的人,还以为汤汁是用针筒注射进去的呢。制作馅心汤包的原料十分讲究,要选上等新鲜猪肉皮、农村散养的草老母鸡、猪膀骨,熬制过程要在传统工艺结合新的科学技术经六个小时的熬制才能真正成为“汤清不腻、稠而不油、味道鲜美”的汤包馅心,才能满足现代人的口味。汤包皮薄如纸,在擀皮时要求四周要薄,中心要比四周略厚。它的折皱要有30个以上,并且要求细巧均匀,整个儿恰如一朵朵饱满圆润、千瓣紧裹、含苞欲开的玉菊,加之皮薄如纸,几乎近于透明,稍一动弹,便可看见那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使人感觉到一种吹弹就破的柔嫩,别说吃了,光是看,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蒸汤包的时间误差不得超过10秒钟,所以蒸汤包的师傅必须专心致志。这些繁复的工序,非专业点心师不能完成。这不能不说是一绝。
看着眼前一个个晶莹剔透的汤包,你可千万不要急着下口,不然可要出洋相的。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靖江品尝汤包,汤包一上桌,抓起一只张嘴就咬,结果一股汤汁直射出来,烫得他手足无措,一股汤汁溅到衣袖上,烫了他的嘴,由于味道太鲜美,手中的汤包又不愿意丢,急忙用嘴吮袖子上的汤,这时手已到了肩膀结果汤包中的汤甩到半背,可是他并未发火因为汤包味道实在太鲜美了,所以给后人留下了“乾隆吃汤包甩到半背”的佳话。后来,店里的伙计教给他一道口诀,叫做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 ,一试之下,果然灵光。。一般来说,是用三只指尖撮住那汤包上面的折皱,小心翼翼地轻轻拎起,慢慢放到盛醋的碟子里,然后低下头凑近去,在汤包的上方用齿尖细细咬破一点小孔,再从那小孔里缓缓地吸吮汤汁,这是因为汤包皮薄且嫩,汁丰又烫,稍一不慎,皮破汤漏,也就不成汤包了。所以品尝汤包不仅是美食的享受,还有些竞技的味儿。如此,吃汤包便蕴含着一份独特的情趣,一种无可替代的韵味。
品尝汤包既是美食的享受,又有一份独特的情趣,一种无可替代的韵味。过去,汤包只是款待贵宾的名点。如今,富裕起来的普通百姓有了大块朵颐的机会,每到汤包上市之时,或举家同行,或朋友相邀,宾馆、饭店里,蟹香袅袅,笑语阵阵,人们在品尝这人间美味的同时,也享尽了人伦之乐。
靖江汤包作为地方一绝,常被用来招待国家元首及重要来宾,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但其名气虽大,由于它的制作讲究,宜现做现吃,再加上本地师傅们的保守,使这地方特色产品至今难以走出靖江。近年来,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很多外地人慕名前来靖江城品尝汤包。靖江城有一百多家酒店经营汤包,个个生意火红,做得好的每天销量在千笼以上,也有外地酒店用飞机空运将靖江汤包空运至香港、北京等地招待贵宾。如今汤包师傅们攻破技术难关,使得汤包可以外卖,不少外地人吃过汤包后觉得味道确实不错,还不忘带几盒回家让家人品尝。
三、宣堡小馄饨
银杏之乡”的泰兴有“三宝”:一宝当首推“银杏”了,二宝为“糖生姜丝”,三宝是“宣堡小馄饨”。宣堡小馄饨由于制作过程精细、考究,并以其汤鲜、味美、馅嫩、柔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食客,经久不衰。宣堡小混饨形成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相传创始人是泰兴宣堡的赵鸿福,人称赵锅子。制作复杂,味道鲜美,皮薄如纸。宣堡小馄饨的制作程序可分为:制成、制馅、包馅、下汤锅、出锅。全为手工制作,分为擀皮、拌馅、做汤、捏包、下锅。其中面皮擀得到功时,薄似宣纸,几近透明,可以用火柴点燃,堪称一绝。宣堡小馄饨的风味特色可与黄桥烧饼相媲美,许多游客都慕名前来品尝,宣堡小馄饨的店铺也开到了全国各地。
四、泰州干丝
泰州一带有吃早点的习俗。早点,一般称早茶,进入茶馆,不需排队,随便选位坐下,自有跑堂的招呼安排,不用开口,服务员便送来泡好的盖杯茶。早茶,并非以饮茶为主,而是要吃点心面条之类,尤其要吃煮干丝或烫干丝。
煮干丝在乾隆时期名“九丝汤”,即干丝加火腿丝、笋丝、口蘑丝、木耳丝、银鱼丝、紫菜丝、蛋皮丝、鸡丝,高档的还要加海参丝或燕窝丝。烫干丝、是用洁白大干劈成细丝,用开水烫泡装盘,然后用芽姜切成细丝,覆于盘顶,干丝洁白,姜丝金黄,另加一小撮虾米,浇上黄豆酱油和纯香小磨麻油,一经拌和,黄白相间,一碟食毕,齿颊留香。“菽乳淮南是故乡,乾嘉传世九丝汤,清清淡淡天资美,丝丝缕缕韵味长”。这是一位宾客对泰州干丝的赞美。
由于“煮干丝”、“烫干丝”既富有营养,又味美、清淡,所以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如今,到泰州的游客,每每要点上一盘“大煮干丝”或“烫干丝”。有些老食客干脆就是一壶香茗、一份干丝,别的什么也不要,足见干丝的诱人魅力了。
据一位“老泰州”说:拌干丝这道早茶,最初是清末州城东门附近一家叫“者者居”的素食馆子里推出来的。说这家馆子里有位姓彭的厨师,早先曾是一户大盐商家的包厨。大盐商常年食素,厨师就给他制作了拌干丝这道早茶。后来,大盐商举家西迁扬州,搬到府里住去了。彭大厨师不愿随往,就到“者者居”落脚帮厨,并随即推出他的拿手杰作拌干丝,在茶馆的早市上出卖。岂知,这道早茶入市后,马上就红火得满城争说,人人求购。以至,一时间,泰州人吃早茶,为了能享受到这道拌干丝,竟非到“者者居”不可,且留下了一句歇后语,就是:“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者者居’哩?”(意思是说此人太固执,不活络。)
制作拌干丝的关键在于“烫”。就是把切好的生料,投碱用滚水浸泡,使干丝捏在手里要“软而不烂、柔里带韧、挺而不硬、爽滑适度”的感觉。待干丝“烫”到这种程度再用开水冲洗后就成了熟料。以这样的熟料加工为成品,其质量上乘,就不用提了。
拌干丝的作料也很有讲究,现在的麻油、酱油是不能用的。得用酱油、食糖、味精等按适当的比例熬制成汁才能用。还得把生姜切成丝丝,辣椒砧得碎碎,花生煨成烂粒,青蒜烫成翠碧。待到一一齐备,再把干丝装进“锡烫子”(一种专门用于拌干丝的保温容器)浇上熬好的料汁,撒上姜丝等配菜,款款地端到顾客面前,这才称得起是一道精致的早茶。
以上还只是素食馆里的讲究。要是你去的是“富春”、“荣春”、“海陵春”,或是去了“饮香”、“斌园”、“金凤楼”,那里拌干丝配菜的品种就更加丰富,除了为主的拌干丝,你还可以要上一碟肴肉、一碟卤蛋、一碟炸鳝鱼、一碟盐渍虾;抑或是不吃拌干丝,来一盆“大煮八珍”(就是用鲜肉、海参、野鸭、火腿、蟹肉、虾仁、牛筋、羊脯作配料与干丝烩成一锅。这样的“大煮八珍”乃是当初盐商大贾和殷实富户才享用得起的。到上世纪40年代中期,泰州的几户盐商家道衰落,他们进茶馆,订包间的次数也少了,“大煮八珍”几乎无人问津。到后来,竟连这道早茶的品名都不大被人提起了)。
倒是时下,类似这种煮干丝的方法,依旧被沿袭下来。茶馆里,照样有煮干丝可吃。只是配料已没有了当初那样穷奢极欲,豪华绝顶。如今,邀几个朋友或家人,坐一次茶馆,吃一顿早茶,在泰州,被叫为“早上皮包水”,既称“皮包水”,这包子、茶、汤就都是不可缺的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里,泰州美食已经走出了小巷,来到了大街,走出了泰州,来到了全国。著名的黄桥烧饼暂且不说,因为那早就已经名扬海内外了。就单单上面提及的几样美食,如今也应名声赫赫。就拿姜堰的溱湖八鲜来说吧,水乡溱潼著名的乡镇企业“麻石铺”已经实现了八鲜的产业化经营。得天独厚的水产资源,加之优秀的员工、严格的管理,使“麻石铺”系列产品更传统、更优质、更营养、更美味、更正宗。 “麻石铺” 鱼饼、虾球、鱼圆所选取的原料源自万亩里下河生态水面,它们是孕育绿色、健康“麻石铺”食品的根本。随着一年一度的溱湖会船节的举办,水乡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八方游客汇集此地,共赏美景,共品佳肴,旅游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将我们的传统美食推广到更远的地方,是小吃不再小,小吃的舞台更加广阔了。
希望凤城泰州的明天如腾飞的凤凰,张开她美丽的双翼,非得更高,更稳!泰州的饮食文化也必将随着泰州的新发展而更加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