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分作文解剖
贴上标签之“信马由缰”
近几年来,以话题形式为主的高考作文普遍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话题作文能给不同的考生提供有话可说的空间,不会闭塞思路,不会让考生写不出文章来。但话题作文也日益显现出其弊端,那就是高考作文产生了大量的套用文、克隆文,这些文章有些得了高分甚至满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考作文评分失去了可信度和公正性,也产生了不良的导向。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命题者在命题上加强了限制,提示语更具规范、更科学,再也没有“可以编故事写寓言”等宽泛的要求,就连“文体不限”也改成“文体自选”了;另一方面,拟定了更加实用到位的评分细则。这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再也不能“扣上话题,信马由缰”了。
内容空洞之“标新立异”
诚然,求新、求变是高考作文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但有些考生以为创新就是形式新奇古怪:一会儿“故事新编”,一会儿“总经理日记”,一会儿“四幕剧”,一会儿“给联合国写信”,一会儿“去太空旅行”……形式可谓丰富多彩,但结果呢?不注重内容充实,不注重思想深刻,导致的结果也是得分不高。老舍先生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感情,不是字典辞源里找来的字汇、词汇。”这就告诉我们:锤炼思想,在作文根本处下工夫,而不是过分追求形式的“标新立异”,才会获得阅卷者认同。
另起炉灶之“另类走题”
从2007年高考作文阅卷实践操作来看,阅卷者大都看重审题立意,将是否切合题意作为一条重要评分标准,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2007年全国高考及各地高考的作文题虽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有很多的省区甚至采用了命题作文这一传统的模式来考查,但考生的表现还是不尽如人意,审题上还存在很大偏差。审题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技能,题意立得准,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作文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得分的重码。得低分者大都是偏离题意的。
简单模仿之“抄之大吉”
如果一篇高考作文完全按往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的思路行文,而且一成不变,就是“黄胖夯年糕——吃力不讨好”了,这也是作文失分的原因。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以前的高考作文非常熟悉,你想“驾轻就熟”——偷懒,那给你的回报就是低分。2007年各地高考阅卷中还是发现了此类考生,有些从构思到材料几乎全是往年的高考作文。在高考评卷中,一贯反对抄袭和套作。如果抄袭或者仿作,情节、结构、立意均雷同于一些已经发表过的文章,那么这样的作文就不能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如果这样的作文得高分,显然违背了高考公正的原则,所以有的完全照搬照抄的文章甚至被阅卷老师判了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