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间,信息瞬息万变,芸芸众生,终日忙碌不亦乐乎。人生在世,确实需要拼搏,所谓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然而一个人在使用生命的同时,也应该懂得忙里偷闲,领略生命本身的乐趣,否则生活在单调乏味之中,而失去了许多原本美好的光阴。
人生苦短,生命转瞬即逝,千万别到弥留之际,才幡然醒悟而悔恨不已!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说:“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悠闲,乃是人类高层次的时间体验和生命享受。
我们羡慕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其实,感受景色之秀丽,主要取决于人的心态境界。那《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内虽然亭台轩榭假山池沼,处处都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可是,在林黛玉的眼里却只是一座愁城!
倘若没有自由悠闲的心境,即便身处秀美之地,也无法享受悠闲之乐。
工作是俗务,是身不由己;悠闲是雅兴,是偷得浮生。正如萧伯纳所说,工作是我们必须做的事,而悠闲是我们喜欢做的事。
悠闲难得,惟会心者知之。
比如,林语堂在《我个人的梦》里说:“换上便服,带一渔竿,携一本《醒世姻缘》,一本《七侠五义》,一本《海上花》,此外行杖一枝,雪茄五盒,到一世外桃源,暂作葛天遗民,‘领现在可行之乐,补平生未读之书’。”这是一种悠闲生活。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种泰然等待的时间艺术,这样的意绪闲适,浑然忘我,流露出来的也是悠闲生活的韵味。
而那“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脑,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以及“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更是高雅的悠闲情怀。
我梦寐里的悠闲,是能够自由地欣赏阳光与月色,沐浴清风和细雨;可以独得山水之幽,虫鸟之乐和花草之芬芳,以荡涤凡世之尘俗,洗尽心中之烦忧。
我心目中的悠闲,是有一栖身的陋室,有一缕轻柔的乐曲,有一杯浓香暖热的绿茶,有一份宁静闲适的喜悦,可以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里,盯着一台电脑的显示屏,敲打一些同样悠闲的文字,沉浸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而如醉如痴忘乎所以;如果,再有相爱的人静静相伴厮守着,时而嘘寒问暖,时而添茶加水,时而深情回眸,那更是人生之极乐!
亚里士多德说过,悠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
人生在世,我们可以固守生活的清贫,但无法忍受心灵的荒芜。
悠闲生活,是心灵自由的生活,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风清云淡的生活。享受悠闲生活,需要有宁静丰富的心灵,需要有欣赏品味的情趣。享受悠闲生活,在于我们拥有自己觉得可爱的东西,而不在于我们拥有他人觉得可爱的东西。它跟金钱名望、地位权势毫无关系。
功名显赫之人恰恰常因为其心灵浮躁而与悠闲生活无缘。
悠闲生活,充满了对生命趣味的喜悦。人活一世,没有比拥有喜乐心情更为重要的了。以美好的心情去看这个世界,自然就会产生出美好的感觉。梁启超曾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
世事喧嚣,人生寂寞。古人曾云“我身如寄”。人活在世上,不过是借来几十年时光而已。生前的显赫富贵,终究是些过眼烟云。如果为此穷尽一生,岂非本末倒置?
幸福,其实蕴藏于平淡之中。惟有淡泊宁静的心境,才能真正品味人生。幸福的感受在于各人对生活的细咀慢嚼。悠闲之道,因人而异;贵在超脱,随意为美。世界在新旧更替中闪烁着眩目的光华,生命却在日复一日的忙碌里悄悄地消逝。我们努力生存的目的,只是让别人和自己都活得更快乐。珍惜生命,享受生活,勿为追求目的而忽略过程,其实过程也就是目的。生活不管有过怎样的甘甜苦涩,终会归于平淡。
东晋张翰说:“使我有身后名,何如眼前一杯酒”。此话虽不无颓废之嫌,但对生命的价值观已由功利追求转为自身玩味,恰也透着一份悠闲的满足。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生存在同一方蓝天下,生活的差距不在所处的环境,而在于心态.
调整好心态,懂得享受悠闲,那么,就能把自己生命过程的细节设计得娴雅脱俗,就能生活得更好。悠闲生活,说到底,就是享受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