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七册第三页例1的稍作改动和第六页练习一第五题,让学生根据图意,先编一道买5个排球求总价的题目;再把它分别改编成求排球单价和排球数量的题目,觉得远离了学生实际。
[说明]
每一个学生都去过文体用品商店,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是去买学习用品的,哪有一个学生去买5个排球的呀,所以我觉得书上的编题内容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把第三页例1也稍作改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应用教材时,要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于是,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案例]
期初复习之后,我进行了如下布置。
师:今天放学后请每个同学去镇上的联华超市,同时路上要注意安全。
(学生诧异——)
师:请同学们根据2、5、10(数字较小)三个数字,自己编有关:(单价 X 数量 = 总价)的应用题,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兴趣盎然,个个都很乐意。)
师:同时,请同学们也注意一下较大单价(最好是整数)的商品。
第二天的新授课上(教学内容: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请把你昨天根据 单价 X 数量 = 总价 编的应用题说出来。
(同学们跃跃欲试,举手的同学很多。)同学们编题的面很广,有编学习用品的、有编食品的、有编玩具的……
生一:联华超市里的自动铅笔每枝2元,买这样的5枝自动铅笔,一共需要多少元?
生二:联华超市里的鲜牛奶每袋2元,买这样的5袋要多少钱?
生三:联华超市里的七巧板每块5元,买这样的2块需要多少元?
……
我选择了生一编的应用题再改编课本上的例1:(1)联华超市里学习用品区的彩色笔,每盒有12枝,3盒一共有多少枝?例题出示后,学生很快就解答出来了。而且正确率也很高。而后又改编了(2)联华超市里学习用品区的彩色笔,每盒有12枝,36枝彩色笔可以放多少盒?(3)联华超市里学习用品区的3盒彩色笔一共有36枝,平均每盒有多少枝?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举夺破,何乐而不为呢?
在巩固练习第六页练习一第五题时,我就让学生联系在联华超市里看到的,编数字较大的应用题,学生编的题目就更多了,涉及的范围也更广。如:
生一:旺籽牛奶每听3元,我买1小箱(12听),需付多少钱?
生二补充:旺籽牛奶每听3元,我带了50元,能买1小箱(12听)吗?
生三补充:旺籽牛奶每听3元,我带了5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
……
学生的思维多么活跃呀,后两题已涉及到混合计算了,哈哈……下课的音乐铃声响了,可同学们还在编着。我看着快乐得像小鸟似的同学们,欣慰地向办公室走去。
[反思]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课堂教学中学生气氛活跃,参与面也很大,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期盼的。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只有让数学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愿学、乐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