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教学相关 > 学生评语 >

新型课堂教学,让学生走近数学

2007-01-21 

一、 背景。

1、《新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具体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如何运用新的理念,够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强调“穿旧鞋、走新路”指导下。我在六年级数学“求一数与它的几分之几的差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做了有益的探索。

2、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68页“求一个数与它的几分之几的差是多少。”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分数简单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基本会根据题意找准单位“1”的量。数学的关键是能找到所求数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过去设计的程序一般如下:(1)、复习准备:根据关键的条件判断单位“1”的量,然后,找出所求数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2)出示例题,先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指导学生列式计算。(3)、巩固练习。(4)、小结所学知识点和布置作业。这样的教学也能达到教学要求。但整个过程是始终以教师的教为主线。在学习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仅仅围绕教师的思维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率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利用石岐区本周举行古诗朗诵比赛的信息,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二、案例。(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昨天中午你们听了红领巾广播关于石岐区小学朗诵比赛报道,我首先祝贺我校代表队取的好成绩,下面哪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比赛的情况?(学生纷纷举手)

生1:本次共有20所小学参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共三种奖项,我们的学校获石岐区特等奖,被推荐参加市级比赛。

生2:获特等奖的5所小学,其它15所均获一、二等奖。

生3:……

师:刚才几位同学提供了不少有关比赛的信息,下面我们就比赛的有关信息来研究一下,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供的参赛学校数、特等奖数、未获特等奖(一、二等奖合称)数的信息,编几道分数关系的简单应用题。(联系生活,构建学习材料)

生4:在古诗朗诵比赛20所学校中,5所获特等奖,获特等奖的占几分之几?

生5:在古诗朗诵比赛20所学校中,获特等奖的占1/4,获特等奖有多少所?

生6:在古诗朗诵比赛中,5所获特等奖,正好占参赛的1/4,参赛的学校有多少所?

生7:在古诗朗诵比赛20所学校中,没有获特等奖的有15所,没有获特等奖占参赛几分之几?

……

师:不错,刚才几位同学很快就编出了不同数量关系的简单应用题,你来算一算。(肯定大家的表现,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师:(学生交流后)同学们,谁还能根据这些信息再来编一道求部分数的应用题,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要把其中的一个条件换一种说法表示出来,不能直接告诉同学们,难一难同学们!(学生纷纷跃跃欲试,沉默一会后)

生8:我编的题目是:在古诗朗诵比赛的20所学校中,获特等奖的占1/4,没有获特等奖的有多少所?

师:好,厉害!这回可把同学们难住?(学生纷纷表示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9:有点难,就是没有获特等奖的学校占参赛的几分之几不知道。(有的学生冲口说出3/4)

师:你来说一说,怎么想到3/4的?

生10:这道题还是把参赛的学校数量看作单位“1”, 获特等奖的占1/4,那么没有获特等奖的学校占(1-1/4)。(学生在下面悄悄议论,表示同意他的说法)

师:(看学生的反应,多数同学理解后)你真行!谁来口述列式?(学生列式交流)

生11:我还有一种方法,从参赛学校总数减去获特等奖的学校数量,就是没有获特等奖学校。列式:20-20×1/4。这样可以吗?(教师故不做答,让学生讨论得出自己意见)

师:真不错!大家想到了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得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是数学学习最可贵的。

生12:老师,我还有,我编的题目是:在古诗朗诵比赛20所学校中,没有获特等奖的占3/4,获特等奖的学校有多少所?

师:大家能解决吗?(有了前面的基础,大家都说能。),那好,就让你们自己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吧!(学生发表自己的思考结果)

生13:这道题目里把参赛学校总数看成单位“1”,告诉我们没有获特等奖的占3/4,也就是说获特等奖的占(1-3/4),求获特等奖学校有多少所,就是求20的(1-3/4)是多少?列式:20×(1-3/4)。

生14:解答这类题目要先根据关键条件找到单位“1”,在根据数量关系找到要求的数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突破教学的关键于无形之中)

师:噢,原来这样,有这个法宝,怪不得大家都没有被难祝(话音刚完,又同学举手)

生15:我还有一道题,在古诗朗诵比赛中,有15所学校没有获特等奖,正好占参赛总数的3/4,获特等奖学校的有多少所?

师:这次真的难住了吧!我看就算了。

生16:不行,这道题虽然单位“1”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但一定能算出来,被它难住我可不服气。

师:那好,大家可以互相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组织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

生17:求一共有几所学校参赛,就是求单位“1”是多少。可以用除法。

生18:我的列式是15÷3/4-15。

师:大家真棒!解答应用题真有办法。这么难的题目都给大家解决了,我可以放心把一个任务交给你们,我们拱辰小学12月1日要举行校庆活动,到时要表彰学习标兵、好学生、体育积极分子等一批。活动是这样安排的:在全校16个班共800人中,学习标兵人数占其中的1/50,好学生人数占其中的1/20,体育积极分子人数占其中的1/20。每位学习标兵奖励一支价值10元的钢笔和一本价值3元的软皮抄,每位好学生获奖励一本价值5元的软皮抄,每位体育积极分子获奖励一本价值4元学习用品,现在请同学们帮助大队部算一算这三项奖品要花费多少元,请同学们互相合作,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最准确。(几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交流)

生19:学生标兵的奖品费用:800×1/50×(10+3)=208

好学生的奖品费用:800×1/20×5=200

体育积极分子的奖品费用:800×1/20×4=160

三项总费用:208+200+160=568

生20:三项总费用的单位“1”是相同的,所以还可以这样计算:

800×【1/50×(10+3)+1/20×5+1/20×4】=568

生21:我觉得还可以少一些费用,因为买这么多奖品,可以打折优惠……

三、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原来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例题和一道道的练习题不见了。代之以取材于学生生活,学生身边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思维得到充分得法展,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亲身感受做数学的过程。使课堂始终洋溢着欢快的学习氛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炼生活,内容贴近学生。

这节课选择了我区小学古诗朗诵比赛和即将举行校庆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素材,充分体现《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地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使学生对应用题不再感到可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想、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有联系的,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遥远,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主动性。

2、主动参与,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传统的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总是教师安排例题和一道道的练习题;本例中教师由学生提供的一组信息出发,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自己编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内容始终控制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中,充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思维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机会,亲身体会作数学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满足了学生自尊、自信等心理需要,愉快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

3、自主探索,提高应用能力。

如果学生只会对一般数据作简单的代入,将习题纳入一种模式,那么对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只是一句空话。只有经历动手解决问题,进行一次次地重新创造。在本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自编应用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互助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突破常规,联系生活。让学生计算一次统一活动的某项费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实实在在,在不知不觉的学习活动中,巩固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生21提出的“多买可以打折”的观点,更是学生生活体验和数学学习结合的成果。只有这样的教学活动才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持续的影响,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

4、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凸现教学主体。

在本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摆脱了书本和教师的束缚,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得,互相合作,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流露了学习的情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旁敲侧击、点拨引导,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扮演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我想:只有我们教师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工具性,更多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数学知识独有的魅力,让学生在主动、自主、合作、交流、互动氛围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新型课堂教学,让学生走近数学[全文结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