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常用范文 >

[公务员之家]县“十五”计划中期评估报告

2007-01-10 
fgR>

“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000年,[]县制定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并于2001年2月23日经[]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了保证“十五”计划顺利完成,根据《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开展 “十五”计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和县人大的要求,现就三年多来《纲要》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一、“十五”计划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1至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十五”计划纲要目标,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据出发点,聚精会神搞建议,一心一意谋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纲要》中期预定目标,为全县“十五”计划目标的全面完成,为2015年建成四川经济强县和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增长目标。200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6.11亿元,比2000年增长34.8%,年均递增10.5%,比“十五”计划年均增长目标(以下简称“目标”)差0.5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99亿元,24.10亿元,20.02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15.3%、40.5%、38.4%,年均递增分别为4.9%、12.0%、11.4%,分别超目标2.2个百分点,低目标2.8个百分点,超目标0.6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不变价)101952万元,比2000年增长44.5%,三年递增13.1%,比目标高10个百分点(因统计口径调整,具有不可比因素)。农业产值达到35368万元,比2000年降低3.5%,三年递减1.7%,比目标低3.3个百分点。牧业产值达到62742万元,比2000年增长96.0%,三年递增25.2%,比目标高20.3个百分点。粮食产量达到425022吨,达到计划“稳定在42万吨左右”的目标。棉花产量4860吨,比2000年下降8.0%,三年递减4.3%,比目标低6个百分点。油料产量24192吨,比2000年增长25.2%,三年递增7.8%,比目标低2.8个百分点。出栏肥猪1025595头,比2000年增长22.1%,三年递增6.9%,比目标高5.5个百分点。小家禽906.38万只,比2000年增长64.8%,三年递增18.1%,比目标高13.2个百分点。蚕茧总产量1252吨,比2000年下降51.8%,三年递增31.7%,比目标低54.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不变价)达到491502万元,比2000年增长41.5%,三年递增12.3%,比目标低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3076万元,比2000年增长42.1%,三年递增12.4%,比目标低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现价)122666万元,比2000年增长42.8%,三年递增12.6%,比目标高0.8个百分点。销售收入达到296044万元,比2000年增长42.1%,三年递增12.4%,比目标低5个百分点。工业利润19392万元,比2000年下降15.8个百分点,三年递减5.0%,比目标低23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5.52亿元,比2000年增长297.1%,三年递增58.4%,比目标高48.4个百分点。乡镇企业总产值(现价)514899万元,比2000年增长26.5%,三年递增8.1%,比目标高3个百分点。县域财政收入达3.68亿元,县级财政收入1.28亿元,按同口径均保持年均两位数左右的速度增长,高于7%的计划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6.05亿元,比2000年增长45.2%,年均递增13.2%,超过“年均投资保持在12—15亿元以上”的计划目标。

(二)结构调整目标。2003年,全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0年的24.5:42.3:33.2调整为21.4:43.0:35.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4人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结构中,粮经结构由2000年的1.62:1调整为2003年的1.6 :1;种养结构由2000年的1.15:1调整为2003年的1:1.76。工业结构中(规模以上),2003年(下同)饮料食品业产值达到93778.3万元,比2000年增长7.5%。三年递增2.4%,比目标6.2%低4.8个百分点;医药化工业产值达到67606万元,比2000年增长94.0%,三年递增24.7%,比目标高6.9个百分点;电力能源业产值14211万元,比2000年增长40.1%,三年递增11.9%,比目标低0.8个百分点;纺织服装业产值21797万元,比2000年增长1.1%,三年递增0.4%,比目标低5.5个百分点;建筑建材业产值19645万元,比2000年增长52.1%,三年递增15.0%,比目标高4.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308万元,比2000年增长81.6%,三年递增22.0%,比目标高0.9个百分点。三产业结构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87万元,比2000年增长37.9%,三年递增11.3%,比目标高1.8个百分点;全社会货运量193万吨,比2000年增长25.3%,三年递增7.8%,比目标高4.8个百分点;全社会客运量513万人次,比2000年下降11.7%,三年递减3.8%,比目标低4.7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收入10798万元,比2000年增长71.6%,三年递增19.7%,比目标高5.5百分点。城乡结构中,非农业人口达到236178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2.83%,比2000年提高4.59个百分点,其中县城区非农业人口21.5万人,比2000年增加2.6万人。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达到37.1%,比2000年提高2.8个百分点,远远超过计划2005年达30%的目标。

(三)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60元,比2000年增加787元,年均递增6.1%,比目标低0.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2492元,比2000年增加329元,超过“年人均增加100元”的计划目标。

(四)生态环境目标。耕地复耕的整治面积(国家投资)462.38亩,比2000年增长317.3%,三年递增61.0%,远远超过了计划平均增长0.6%的目标;基本农田的比重达到85.51%,比2000年提高1.85个百分点,高于目标3.51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42.5%,比2000年提高4.51个百分点;城区SO2年日均值0.092Mg/m2,比2000年高0.012Mg/m3,比目标高10.37个百分点。

(五)科技发展目标。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01%,与2000年持平。

(六)社会发展目标。全县总人口1034628人,比2000年增长3.3‰,三年递增1.1‰,远低于7‰的计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0.09‰,比2000年1.4‰低1.31个千分点,控制在计划5‰的目标以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比2000年提高0.3个百分点;小学升初中比倒达到98.5%,比2000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初中升高中比例达到59.4%,比2000年提高9.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4.5%,比2000年低1.5个百分点,控制在计划8%的目标以内。

(七)对内外开放目标。2003出口创汇2414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197.7%,三年递增44.3%,比目标高20个百分点;引进县外资金47360万元,比2000年增长132.2%,三年递增43.7%,高于目标35.6个百分点;劳务输出达18.5万人次,比2000年增加4万人次,比目标2005年15万人次多3.5万人次。

二、“十五”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预测

根据今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我县2004年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县农业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商贸流通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建筑业发展迅猛;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金融运行平稳;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年将超额完成年初县人代会审议批准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五”计划目标的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能否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困难和不稳定因素。总体上看,无论是外部发展环境,还是内在因素,仍有利于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宏观层面看,今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全球经济增速可望达到5%,创近8年来的新高,当前影响世界经济的两大不利因素,高位油价,恐怖威胁及地区冲突对经济影响有减弱趋势,明年世界经济形势将向好的方面发展。在国内,虽然国家将实行“双稳键”的财政、货币政策,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会有所减弱,但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入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具有加工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产品出口增长将加快,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从微观层面上看,预计200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达15.6%,创近10年来新高,标志着我县经济发展步入了快速上升通道,为明年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美丰股份“2030”技改工程,美丰股份包装公司三层共挤重载膜生产线,银华公司引进意大利无梭织机和纺场改造生产高档纱工程,沱牌公司白酒罐装生产线,富士机电公司电动自行车生产,隆鑫公司包装生产线等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为经济的强劲增长提供有力保障。高金公司发展5万头优质猪、扩大加工规模,锂业公司、美丰集团,洪达家鑫,双茂纺织,洪洲醋厂、纺配厂,太宗榨菜厂的扩产经营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农副产品价格全面上扬和农村税费负担继续减轻后,农业的比较效益回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之政府一系列助农增收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措施到位,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县实施省级丘区示范县建设一年来成效显著,省市更加关注和支持[],我县可以在国家宏观调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中求得发展先机。从不利方面看,虽然今年农民增收幅度大,但近半源于政策增收和农产品涨价,明年这方面的增收因素肯定会减弱,实现农民较大幅度增收难度很大。随着国家国债投资额的减少和土地征用及房地产投资政策的收紧,明年可能出现全国性的投资回落,并带来消费市场降温,买方市场的特征将进一步显现,这对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销售将会带来新的困难。受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明年就业形势仍相当严竣。

综合分析明年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预测我县明年经济将呈快速发展趋势。预计至2005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比2000年增长80.2%,五年递增12.5%,比目标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亿元,比2000年增长132.7%,五年递增18.4%,比目标高6.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亿元,比2000年投资完成额增加9.95亿元,超过计划“年均保持在12—15亿元”的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7亿元,比2000年增长85.3%,五年递增13.1%,比目标高3.6个百分点;县域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比2004年增长15%(因口径不同,不能同2000年比较,县级相同),县级财政收入达1.75亿元,比2004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比2000年增加937元,年均增加187元,超过计划“年人均增加100元”的目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600元比2000年增加1523元,年递增6.6%,比目标低0.5个百分点。

三、评估总结

通过对“十五”计划实施前三年和2004年经济运行情况预测及2005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由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都能超额完成,充分体现了“十五”计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和预见性,体现了计划编制“积极可靠,留有余地”的原则。虽然有些指标的绝对值可能不能完成计划目标,但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调整和国家政策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对全县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不大。因此建议对“十五”计划不作修订。

四、对策措施

完成“十五”计划,尚有一年多时间,根据分析,“十五”完成目标既令人振奋,又有较大压力,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变压力为动力,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一)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一是继续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城乡集体企业改革,推进商贸流通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二是继续拓展改革层面,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农机等部门下属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三是继续深化其它各项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快资源优化重组的市场化进程。要彻底打破所有制界限,开放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市场,着力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片发展,形成规模效益;要为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搭建平台,大力扶持中小企业转机建制和发展壮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探索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企业融资机制和覆盖全社会的保障机制,切实做好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

(二)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切实增强招商引资实效

一是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努力塑造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在完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着力优化投资软环境,促进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人居环境、经营环境、服务环境等整体水平的提升,增强竞争优势。二是进一步健全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充实力量、应对入世、灵活创新、主动出击,精心包装宣传项目、精心策化宣传活动、精心构思宣传渠道,切实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出让土地或盘活存量的陈旧招商方式。三是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走内外招商并重、一、二、三产业并举、远近结合的路子,紧紧抓住“外资西移”、“内资西进”的机遇,以税源项目、品牌项目、规模项目、高新项目为重点,强化统筹规划、规范运作。四是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突出外向型经济发展,积极扩大出口,搞好出口产品开发,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从我县发展的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把握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加大引导、规范、监管和服务力度,尽快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构调整新机制。

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发挥区域优势、增强竞争能力,增添发展后劲、壮大综合实力的关键环节。实施科学规划,优化工业布局,尽快完成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实现区域经济工业化。根据“相对集中、扶优扶强、注重环保”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和大集团,做精做专一批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引导优势行业进一步扩张,着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二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根本,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要坚定不移调整农业结构,优化配置农业资源;要加速和规范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加大农业招商力度;要抓住国家和省市新一轮农业投资契机,全面加强农业项目的争取力度,夯实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市场建设,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扶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代,重点抓好农村“六通三化”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搞好农民工培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继续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突出旅游业发展,以“两山两湖”的综合开发为主,充分发挥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品牌;加快制订完善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业发展措施及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要把房地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大造宣传声势,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培育和引进房地产知名企业,规范和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主动融入绵渝房地产大市场。要着力发展环保业,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城市化水平为目的,抓好环境保护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提升发展新兴第三产业,积极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会展、拍卖、租赁、网络消费服务等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构建“物流中心”。加快发展通讯、运输等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

(四)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努力增强区域竞争力

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按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形象做美、品位做高”的要求及“山水园林商贸旅游城”的定位,搞好县城建设与开发,形成县域经济增长核。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努力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一要加强城市规划设计,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突出城市特色;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以及河东片区开发,配套完善路、水、电、气、绿化等基础设施。三要切实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功能。加强建筑业管理力度,规范招投标行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通信质量;推广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完善建设政府办公业务网,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尽快形成全县工业框架、城市框架,促进全县投资环境、交通环境、旅游环境质量的改善。四要强化城市管理。搞好以市容市貌、道路交通、市场秩序、建筑工地、河道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和小区物业管理,逐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理顺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健全城市综合管理监督体制,增强分工明确、规范高效、依法行政的城市综合执法的透明度,规范政府性资金的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一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充争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推动作用,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发展环境,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成果转化。二是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构建以城镇为中心,辐射农村,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城乡教育体系。加强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办学,民间办学和利用外资办学相结合的办学体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三是全面发展文卫广电等事业。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净化文化市场,使全县文化市场步入健康有序、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要继续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认真做好预防保健和药品、食品卫生监测工作,严格控制地方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强化县、乡(镇)、村、社四级卫生网络建设。四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重点,发展弹性大、灵活性高的非正式就业形式,促进多渠道就业;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认真做好“两保”、“低保”工作;健全和完善社区就业机构和服务网络,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创建生活环境优美、治安秩序良好、服务方便快捷的城市社区。五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城乡贫困群体,特别是特困群体,健全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

  《[推荐]县“十五”计划中期评估报告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