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社交礼仪 > 职场礼仪 >

农村社会保障是必然选择 范文

2007-01-07 
传统的农村家庭保障受到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缩小、文化观念变更、计划生育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冲击。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向城市迁徙,计划生育效应的显现,农村的老龄化状况将更为严峻。4:2:1的“倒金字塔”形的家族结构已经初步形成,养儿防老的观念即将成为历史。而与农村老龄化加快相对应的是农村家庭规模的缩小,每户平均人数从1980年的4.61人下降到1999年的3.63人。核心家庭(1对夫妇1个孩子)已经占到农村家庭的绝大比例。家庭保障功能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而弱化。无论是老年人生活必需品(包括卫生保健支出)的供给,老年人生活照料所需劳务的供给,老年期所需精神慰藉的提供,还是疾病风险在家庭内部的分散,都远逊于传统的大家庭。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医疗费用的攀升,家庭内部分散疾病风险的功能减弱,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但已经成为农村贫困最主要的因素,而且严重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的家庭保障已越来越不足以依赖。除了耕种土地外,农村老年农民基本没有其他收入。劳动生产率低下,土地收益降低,终日耕作的老年农民维持温饱都已经十分困难,一旦患病,陷入极度贫困或病亡几乎就是必然。此外,创收能力的降低、科技对老人经验的替代、看护幼儿功能的弱化等等因素都导致农村老年人在家庭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成为农村真正的弱势群体。而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不是通过道德说教或者严肃法纪所能彻底改观的。老年人家庭地位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迫切需要的是一种家庭之外的社会化的保障制度。
长期以来,土地承担着一部分农村家庭基本生活保障的职能,这对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农民一旦离开了土地,在其生命波折期,比如年老、生病、伤残或失去在城镇的工作时,就没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源。农民以土地作为自己的基本生活保障,是农民理性地判断风险环境后的行为安排,也就是说,农民对现有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朴素方式的管理,然后做出了理性的未来预期,并决定了对风险合理规避的行为选择——保留自己手中的土地。然而,土地保障的弊端已经十分明显:土地流转深受制约,土地小规模经营导致农业生产收益率低下又导致大量土地抛荒;老年农民继续从事小块土地的低效耕作而基本生活却无法保障;农民离开土地便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的现实诱致本该城市化的农民离土不离乡,形成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民工潮,抑制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国家的土地政策在土地集聚和保障农民基本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之间徘徊。
同时,土地的保障功能被过高估计,因为农业生产本身的风险因素也很多,频频的自然灾害、较重的税费负担,波动的市场行情等因素都影响着土地的收益,土地的保障功能本身并不强。
在一个物资并不匮乏的文明社会,比如当今之中国,社会成员在其生命波折期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是必然要有人来负担的。而负担的方式有三种:或者是用他自己以前的收入(自我保障,比如个人储蓄)、或者是由其家庭负担(家庭保障,比如养儿防老),或者是由社会负担(社会保障,比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而且,不论用什么方式来负担,所有负担都是由社会财富总量的一部分来支付。现在问题不在于这种负担是否有,而仅在于这种负担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承担,承担方式的效率如何,结果如何。在社会和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在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而占据社会经济主体地位的时代,个人风险增加和风险分散范围狭窄之间的矛盾急剧激化,效率优势明显的社会保障取代个人和家庭保障成为历史的必然。21世纪初的中国仍处在经济和社会大变革的历史阶段。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小规模、低效率的传统农业将不可逆转地被大规模、高效率的现代化农业所取代,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中国农业的冲击是加速这一过程最有效的催化剂。与此相伴,即使城乡人口比例达到1:1,中国也将有3亿以上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远大于当前现有的城市人口规模,更远非发达工业经济国家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劳动力转移可以比拟。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城乡融合、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几十年来,以城市和农村户口为界,二元经济下中国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迥然不同。与城市人口相比,农村人口享受的社会保障微不足道,绝大多数农民被排斥在了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而建立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有机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的城市化,消除城乡壁垒,改变农民兼业转移的现状。此外,社会保障代替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可以减轻家庭负担,缓解农村贫困,增加农民福利,刺激农村消费,缓和家庭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土地流转,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所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必然选择。当然,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在农村长期存在,并且家庭保障也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农村社会保障需要家庭保障的补充和配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