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om/)
“被留学”主要指:无法正确面对就业压力,盲目出国留学,把国外当避风港;迫于父母要求,不情愿地出国留学;自愿留学,但不了解自己,随便找个所谓热门国家、热门专业就读。
后果:“被留学”者在准备或远赴海外求学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学业不但没有精进,个人的发展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有的人成了海带(海待),有的成了海参(海剩)。更有甚者,由于无法适应国外严格的教学制度,而中途被开除……这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学生和家长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近年的留学热潮中,很多学生都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出国,只是一味地为了留学而留学。
据了解,家长们一心追求留学低龄化,让很多孩子在还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被“不明不白”地送出了国,如此被动地去留学也被一些留学生自嘲为“被留学”。
重伤一:
不敢违背的“父母之命”
“在我爸妈眼中,只有出国读名牌大学,将来才能找到一份高薪、风光的工作。”冯霖(化名)表示,自己从小喜欢画画,但是高考并未考上理想的美术院校。
望女成凤的父母一直希望冯霖能够去法国进修美术,在不顾她的意愿下,家里开始给她安排去法国留学的各种事宜。
“语言不通,我听课十分吃力。”冯霖表示,到了法国后,对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非常不适应,由于学校老师讲课是全法语的形式,这对语言本来就未过关的她来讲,十分烦躁和郁闷。上课迟到、早退,不按时交作业等一系列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逐渐在她身上出现。
“国内的老师和留学机构帮我做了很多争取的工作,可我当时真的是念不下去了,我一心就想回国,最后没拿到文凭就回来了。”冯霖无奈地表示,由于违反校纪且屡次不改,学校最后做出了开除的决定,所交的费用也一律不予退还。
分析:
业内专家陈晨指出,像冯霖同学这样“被留学”的学生很多,他们的父母在没有争取孩子的意愿,没有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的情况下就送孩子出国,不仅最后孩子没有拿到文凭,同时也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建议:“有意让孩子出国留学前,一定要和孩子进行沟通,积极调整计划或者求助专业的留学机构,进行合理的规划。”陈晨表示,避免让孩子成为被动实现“父母愿望”的工具。同时,建议家长根据孩子自身的兴趣特长,以及他现有的学习能力和职业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估选择,不鼓励让不适合或不具备这种学习能力的学生盲目出国。
重伤二:
随大溜 流行啥就跟啥风
“我单位同事的孩子都去的美国,我儿子高中毕业也让他申请美国的大学。”家长袁女士表示。记者在一些留学机构了解到,像袁女士这样想法的大有人在,学生之间喜欢跟风,家长之间喜欢随大溜,至于具体选择哪个国家、读什么专业、留学后能有什么样的出路,他们大多没有多少概念,在留学机构进行咨询中,这类人群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
徐允哲(化名)就属于这类“被留学”人群,就读于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他,两年前看到身边很多同学都出国留学了,于是也“跟风”选择了赴美留学。为了方便申请而不是基于自身爱好,他选择了理论数学。
“现在很后悔选了这个专业,每天只要我醒来一想到要学这个就郁闷,根本也学不进去,现在只能硬着头皮把毕业证混到手了。”许允哲说。
分析:启德教育沈阳分公司英爱主管陈晨表示,出国留学最忌讳没有规划,因为在选择专业上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兴趣,更主要的要考虑到日后就业问题。像徐同学这样如果不采取措施,继续在“被留学”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其后果是不但给家庭造成经济损失,学无长进,毕业回来后也是毫无竞争力可言。
建议:
业内专家杨松林曾表示,当初盲目选专业的这类“被留学”者,现在可以根据所在国家和学校的相关政策,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爱好,重新选择专业。比如美国,转专业需要跟本专业的导师商谈,一般而言,导师会先判断学生是否真的不适合读本专业,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潜力和个人意向来推荐适合学生报读的专业。
重伤三:
家长一想到留学就“近视”
很多家长在考虑让孩子出国留学时,容易抱着“以始为终”的心态,只将跨出国门作为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
这类家长一旦确认孩子要出国留学后,接下来的每天都会乐此不疲地比较着大学的排名,盘算着专业是否热门,关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手,签证能否顺利过关……众留学专家表示,如果家长出现这种情况,就已经陷入了严重的留学申请的误区。
分析:“家长很容易让自己参与过度,完全不让孩子参与进来,毕竟是孩子要出国,而不是家长。更有一部分自理和独立能力都较弱的学生被家长全程‘报送’出国。”亨泰莱国际教育总经理吴群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留学过程充满了不稳定性,风险也很大。
建议:
吴群指出,不是家长参与得越多,就越能选到适合的学校和专业,如果没有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选出的也不会符合孩子本身意愿的读书环境。在低龄留学蔚然成风的当下,学生和家长们更应理性地认识到,出国深造是一项带有前瞻性的教育投资。
出国留学应该是建立在学生个人及整个家庭意愿的基础之上的理性决定,切不可一时冲动或盲目攀比。学生在着手规划如何走进国外大学的校门之前,更要好好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去留学。除了在考试成绩和语言成绩上下功夫之外,还要更“远视”些,在孩子文化适应、自我规划等方面也要做好积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