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
新加坡不再发永居邀请信 留学生去留挣扎
翁康(右一)说,同届毕业的朋友中只有一半还留在新加坡,照片中两个朋友(左一和左三)已回中国。(受访者提供)
中新网1月10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010年初,政府收紧移民政策,移民与关卡局(ICA)停止了多年的一贯做法,不再向理工学院和公立大学的应届外国留学生,发放申请永久居民(PR)邀请信。受影响的毕业生包括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得主和自费学生,分别在本地修读大专、本科、硕士或博士课程。
由于留学生可通过PR邀请信,向雇主证明自己有资格申请永久居民,因此不少本地公司在聘请外籍员工时,会优先考虑收到PR邀请信的求职者。少了PR邀请信,留学生似乎也少了一块强而有力的职场敲门砖。即使他们找到工作后,也不能凭PR邀请信申请成为新加坡PR。
这个转变,让当年那些即将毕业的留学生措手不及,甚至是无所适从。两年过去了,这批留学生中有不少人,不管需不需要履行奖学金合约,已陆续回到自己的国家。依然留在新加坡的留学生,心情是否已平复?这两年期间,他们的生活又起了怎么样的变化?
无PR邀请信工作难寻
来自中国辽宁鞍山的翁康(26岁)于2009年初来到新加坡,就读南洋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并在一年后毕业。与很多其他那年毕业的外国留学生一样,翁康是第一批没收到PR邀请信的外籍留学生。
回忆起当时的心情,翁康说:“刚开始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都一样,觉得当局的决定不公平,也很失望。为什么那些比我们早半年毕业的学长获得了邀请信,我们却没有?”
他说:“过了这么长时间,我已经不再那么想。无论如何,出国读书是我自己的选择,不可能万事顺心,只能尽力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对翁康而言,2010年是非常艰辛的一年,没获得PR邀请信让他在找工作时四处碰壁,心中一直在挣扎,应不应该回中国。
那年1月完成课程后,翁康便展开觅职活动,几乎每天在网络上投下好几份履历,一共发出上百份履历。
不过,翁康遇到的大部分雇主只关心他是否是永久居民,学历和能力还是其次。他说:“很多本地公司只聘请公民和永久居民,那时真的很迷茫。”
雇主不多聘外国人,不是没有原因。根据人力部的规定,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海事业等不同业界的雇主,都得按照特定的比例聘请持有S准证(S Pass)和工作准证(Work Permit)的外国雇员。
以服务业为例,雇主可聘占全体雇员25%的S准证外国雇员。一些薪水未达到3000元、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最低水平的外国留学生若改而申请S准证,就会面对觅职的限制。
经过五个月,翁康找到第一份私人建筑公司的工程师工作。不过因为自感不适合工作环境,他在工作几个月后辞职,转入另一家做建筑结构生意的小公司。
翁康说:“那家公司说只要我通过三个月试用期,就会帮我申请永久居民,可是后来却又擅自把试用期延长至半年。”
认为第二家公司不讲理,翁康又再次辞职。失业期间,他持有临时就业准证,感觉像是与时间赛跑,需要在准证过期前找到工作。还好,翁康终于找到房地产发展公司的行销工作,事业才算稳定下来,目前已任职九个月。
同届留学生约一半回国
工作难寻,许多在这一两年内毕业的外国留学生干脆卷席走人。翁康说:“这是一个身份问题,没有永久居民权,工作难找,创业困难,申请信用卡也难,生活和经济规划都受到很多阻碍。”
他说:“我身边的那批同学,有一半在毕业一年后就陆续回国,现在还留在这里的人,应该都打算在这里长期发展。”
“留学毕业后,两手空空地回到中国的话,就不是‘海归’,而是‘裸归’,意思就是什么也没带回来,白白浪费了留学机会。我不想做‘裸归’,因为那很没面子,感觉就好像是混不下去才回去的。”
“要服务,没身份”的尴尬
来自中国湖北的董志鸿(24岁)2009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系,同年来新加坡继续深造,在南洋理工大学修读为期一年的信息研究硕士课程。
虽获得新加坡政府奖学金,毕业后需在本地履行三年服务,不过董志鸿的奖学金得主身份,未能让他在2010年毕业时获得一封PR邀请信。他说:“刚来时没特别想要永久居留权,住久了就想留下来,却没赶上PR邀请信末班车,当时有一点失落。”
董志鸿认为,政策变化太快,让那些有奖学金合约在身的留学生尴尬地卡在“要服务,没身份”的阶段。他说:“大概50%的同学没有履行合约就回国了,未来他们也不特别想回来。”
“没有PR邀请信,找工作不自由。就业准证的最低门槛最近从2800元提高到3000元,一般本科或硕士毕业生的起薪不一定有3000元,如果申请不到就业准证的工作,又不愿申请技能水平较低的S准证,留学生就只得回国。”
董志鸿没回中国,因为他已在一家本地海事企业找到工作,目前持就业准证。他认为新加坡的生活质量较好,所以在去年6月申请成为永久居民,不过申请遭拒。
今年他打算再申请一次永久居民,若还是被拒就会索性回中国,而奖学金合约也将不是限制他的因素。他说:“我知道本地人认为现在外来人口太多,但新加坡同时也需要外国人。”
董志鸿认为,移民与关卡局应改变现有的移民程序。他说:“那些做基础建设、持工作准证的外劳基本上不会移民,因为他们只想多赚一点钱衣锦还乡。想移民的人,其实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端人才。然而,当局却没有一个移民标准。什么样的人没有希望?申请被拒是因为什么原因?往后应该如何补救?完全没有方向感。”
董志鸿也认为,成为公民的管道可变得更直接。他说:“现在公民的必经之路,就是先成为永久居民。很多人不想看到更多永久居民,却想有更多公民,倒不如让外国人直接申请成为公民,但把门槛调高。”
翁康:不想以配偶身份 获得永久居留权
除了考虑个人发展,还有另一个原因,让翁康心甘情愿地留在新加坡。他在2010年认识了同样来自中国的女友,目前已到谈婚论嫁的阶段。
来自中国内蒙古的女友是一名律师,在前年就已获得永久居留权,现在就等翁康拿到永久居留权,才能注册结婚买组屋。
他说:“去年下半年我们决定结婚,明知新加坡大选过后,申请永久居民不乐观,我还是硬着头皮在去年8月申请,女友特地给移民与关卡局写了一封信,不过10月还是收到被拒通知。”
当局没有给予任何原因,不过,翁康准备在今年4月再申请一次。他说:“我们想在这里组织家庭,没有永久居留权,婚期好像被无限期地延迟了。”
当然,翁康明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最快途径就是先与女友结婚,以永久居民配偶者的身份获得永久居留权。
然而,他并不想走捷径,因为“那样太利益了。”
他说:“我和女朋友是真心相爱,如果因为要获得永久居留权结婚,那么结婚的动机就不纯粹,好像是我在利用女朋友,别人会如何看?她的感受不好,我也没有面子。”
要组织家庭应拥有自己的房子
要组织家庭,也不完全需要购买组屋,购买私人房产或租房,都是替代选择。不过翁康认为,要组织一个家庭,无论如何、无论大小,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房子。
他说:“每次走进宜家,看到好看的家具都想买下来,但转头再想,现在住的房子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买再好的家具都没用。结婚还是要有一个属于自己落脚的地方,每天才能有那种回到‘家’的感觉。”
翁康来自小康家庭,事业刚刚起步,没有经济能力购买私人房产。
他说:“政府去年底又突然推出房地产降温措施,外国买家须支付房产售价或估价10%的额外买方印花税,更让我买不起私房。”
目前,翁康感到颇有压力,因为申请永久居民,不再是他个人的事。
他说:“我一无所有,女朋友身份比我高,收入比我多,却在日常生活中很照顾我的感受,看好我的为人,这样的女孩子很难得,我是真心喜欢她。”
为了能更快获得永久居留权然后结婚,翁康尽可能提升自己,包括到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上英文课,申请调到其他部门工作等。
他说:“今年4月的申请批或不批,将是关键。”他希望,今年就能和女友共结连理。(沈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