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之声报道,世界大学生组织WUS是一个全球化的组织,成立于1920年,目前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设有分部,其名字是源自字母缩写(World University Service)。从90年代中期开始,WUS就针对中国留德学生进行专场的回国就业研讨会,迄今已经举行了12次了。今年5月WUS就进行了一次回国就业的研讨会,结果报名人数超过了400,考虑到上次研讨会有很多人报名但无缘与会,联邦经济发展部破例于今年10月在波恩青年旅馆举行了同名的报告会,会议从10月13日晚上开始,到15日中午12点结束。
WUS的现任主席哈瓦米博士(Dr. Ghawami),钱跃君博士,南京邮电大学的王绍棣教授以及德国工商总会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对留德学生们关心的重点话题如回国就业的热点和政策,大学毕业后如何在德国工业界谋职以及回国就业的中国学生可以得到德国政府的哪些资助等进行了专门的讲解。由于报名人数依然远远超过了计划人数,所以主办者只能优先挑选那些最迫切希望回国工作的学生参加会议。
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在德留学生中,学习经济、信息学、机械和电子的占了绝大多数比例,66%的中国学生希望能在德国先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国就业,有52.3%的中国学生希望在驻华德资企业工作,16.4%的学生希望能有机会在大学任教,11.2%希望在德国本土的企业工作一段时间,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也感受到了这一点。
应该说,德国企业需要高水平的留学生促进对华业务的发展,而留学生们也希望能在适合自己的行业做到人尽其材,两者如果能够很好的协调配合,无疑是双赢的结果:德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与中国关系友好,且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在德国工商总会注册的在华企业已经超过了2500家,80%的在华德国企业希望扩大在中国的经营。从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分部来看,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湾一带,其中在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德国企业占到了60%,这些城市也成为了留德学生回国就业的首选;留德中国学生在德资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会德语善于交流,了解西方背景,专业知识扎实等,多数留德学生也有着相当严谨的工作态度。
不过从目前来看,德国企业的需要与中国留学生的期望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反差。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求职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两点:一是缺乏工作经验,二是对工资和职位的过高期待,这种现象不只是在留德学生中存在,而是一个普遍现象。
随着中国留学生人数的增多,“海归”变“海待”的现象日益普遍,从整体上来看,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才更受欢迎,揣着一张海外文凭就能打天下的日子早已经过去了。留德学生应该在埋头苦读的同时,尽量的寻找机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或者寻找实习的机会,这样对今后回国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德国学制相对漫长,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龄为28.9岁,这个年龄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因此在德国苦读毕业之后希望能获得高薪,谋得高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切忌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根据德国工商总会提供的资料来看,目前德国企业在北京的工资标准大概分三个档次:少于2年工作经验的一般为RMB6000-8000,2到5年工作经验的大概为RMB1万-1.5万,5-8年的大约在RMB1.5万以上,上海地区的工资标准比之略高,但也高得有限。求职者在求职之前最好能掌握该行业的一般工资标准,以免在谈到薪金的时候陷入尴尬。
此外德国工商总会北京代表处的朱凌波女士提醒广大留德学生注意,学好德语当然重要,但是有70%的德国企业要求应聘者要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只把德语水平作为参考,因此想要应聘到德国公司的中国留学生,不要忘记在求职之前再重温一下英语,顺便也准备好一份英文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