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
首师大附中校长:走自己的路做培养人的教育
工作中的沈杰校长
中美课程实验班毕业典礼与美国校长颁发毕业证书
2011年1月,数学特级教师沈杰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担当起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附属中学(简称首师大附中)校长的重任。一位名师,长期以来一心只想默默无闻地做一名好老师,被寄予厚望。
优雅端庄的外表,淡定从容的神情,蕴含着高雅脱俗的气质;温文尔雅的谈吐,精辟深刻的论述,给人一种挥洒自如的感觉。眼前的沈杰给人一种内涵丰富之美,融东方女性的美丽善良、温柔娴淑、自强自尊等特点和知识分子的正直、务实、聪慧、睿智、忠于事业等品格特征于一身。她思维敏捷,逻辑清晰,语调平和,更有着奋发前行的责任感和厚重的使命感,听她讲述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教育感言、实践探索和人生追求,你会觉得尤为亲切。
“走自己的路”是沈杰长期以来的行为准则。也正是这种执着和坚守的品质,让她以特有的方式感悟着数学教学的精髓,体验着成长的幸福,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大气磅礴的构思,提出了“四个发展”和“三个追求”的根本价值方向,确立了“四为六化”的理念和策略,做育“人”的教育,展示出了一所名校校长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深厚的学术修养。
采访中,沈杰常常谈到首师大附中老师们的可爱和奉献,说起学生们的聪明和才气。采访结束时,她一再叮嘱,“学校里人才济济,我只不过很幸运而已。”
历程:酷爱数学 走自己的路
沈杰,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员,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优秀教练员,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经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魅力女教师”等荣誉称号。
从教二十多年来,沈杰的快速发展历程无疑是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缩影,但同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参加工作不久,沈杰就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破格晋升高级教师,35岁时被评为数学特级教师。她的公开课从学校到市里,再到东三省,直至全国。沈杰先后获得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十大杰出青年”、“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等各项荣誉。
沈杰坦言,自己喜欢数学,主要源于中学时代遇到了两位好老师。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她的班主任都是数学老师。他们纯真的品质、渊博的学识,尤其是在数学研究上的开阔视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沈杰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考(微博)填报的志愿几乎都是数学专业,大学期间,她的数学成绩依然很优秀。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两位班主任对沈杰的影响,无论是在她学生时代,还是她自己当了教师,甚至做了校长之后,都能找到一些印迹。
大学毕业后,沈杰被分配到一所著名的重点中学,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多名省状元均出自这所百年名校,学校里青年教师学习成长的环境非常好。她所在的数学组的老师至少要比她大20岁,工作能力、学术水平都很高,四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一个年轻人,沈杰的进步就可想而知了。
沈杰没有像一般意义上的优秀教师成长一样,去听很多名师的课,博采众长,她采取的是更加激进的方式,独辟蹊径,追求自己的特点。
“一开始也是去听别的老师上课,但是听课之后我就比较懒惰,发现都是别人的思想,自己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我就把主要精力转向独立思考,再有针对性地去听课,查阅资料、向同事请教。”
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长诗《神曲》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鲁迅先生也曾经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走自己的路”,意味着更加强调过程,享受并体味人生那丰富的过程,如同细细去品美味浓汤的感觉,惟有你细细去品尝,才能充分地领略到汤中那丰富而细致的滋味。
听沈杰谈论数学,你会发现她对数学的喜爱和兴趣无时无刻不溢于言表。也正因为如此,沈杰的教学非常重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我教数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还追求对难点能一语道破,上课时我的每一句话学生们都会认真去听,我的思维走到那儿,学生思维就跟随到哪儿。课堂上我会随着学生的思维而思考并及时进行点拨,同时能深入浅出的讲解透彻,这样学生理解到位,学生在课外就无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复习。”
“我教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深刻的思维和能力,才能带领学生创造,同时,注重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不惧怕数学,觉得数学学起来很轻松,很有趣,很好玩。”
在具体的教学中,沈杰又有其独到之处。“我不太强调预习,预习之后学生就缺少体验和再创造的过程。而是更加重视探索过程,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引领学生体会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一点一点去尝试、去发现,在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理解,然后越想越深刻,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喜欢数学。重视过程的教学,结果自然就会产生,学生们也能自然领会。”
针对各学科学法的共性,沈杰认为,通过用脑去思考学到的知识,才有可能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学起来也会觉得轻松。学习的过程一定要踏踏实实,无论学什么东西必须学准,学清楚,然后才能进行到下一环节。另一个共同点,就是基础知识必须要扎实。“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就是数学的逻辑性很强,不需要死记硬背,学起来很灵活,很有趣味性。”
倾听沈杰的心路历程,她的朴实无华,她的发自真心的、没有丝毫空洞的语言,给人以纯真质朴的美感。她的教学心得和人生感悟,实用且极具实效性,看似简单,实则是化繁为简、大道至简。
“走自己的路”,站在国家民族的层面,中国人要走自己的路,是一个大国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之后的经验总结,也是一个民族面向未来、不断发展的方向指南;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走自己的路”是一种心境,一种胆魄,一种善待生命的大爱和一种执着追求真善美的勇气,始终保持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是一个人走向成熟、深刻和卓越的必需。
耕耘:悟道“三个阶段”
曾经有人把教师的成长归纳为四种境界,第一境界是“合格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上升为“经验之师”、“迈向名师”、“走向大家”等更高的境界;也有人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任教师,然后是胜任教师、精通教师、卓越教师。
“作为老师必须要有自己的追求,至少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随着教师的教育信仰不断加深、丰富、完善,直至坚守,最终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喜欢数学,对数学的研究就比较深入,从业务发展的角度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沈杰所说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教学上要教得清楚,教得明白,立足于怎样把学生教明白,给学生一种启发。
第二个阶段一般在工几年以后,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这时就要琢磨怎么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让学生在理解和明白的基础上,感到学习数学不再是负担。
第三个阶段是怎么把数学教活,在自己拥有了很多感悟的基础上,由量变进而产生质的飞跃。
教得明白、让学生学得轻松、把数学教活,是沈杰成长过程中依次经历的三个阶段。她所追求的是那种一语道破的境界,就是对于某个问题一眼就能看透,一眼就要看到结果。
在教学的同时,沈杰还担任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她带的班级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学生有一种积极向上、阳光的心态。因为沈杰有追求,她的学生也有着自己的追求。常常有毕业后的学生说起,“老师,是您影响了我。”要想影响学生,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着自己的事业追求。
“当然,老师需要追求业务上的高水平、高境界。你的业务水平高,课讲得好,学生们就会信服你。此外,老师不能与学生家长有什么特殊关系,要一碗水端平,这是一个原则。能够做到这些,你在教育学生,管理班级的时候就会觉得轻松。”
曾经听到有些老师谈及当班主任很辛苦,沈杰却不这样看。“当班主任需要全身心投入,会很累,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苦差事,往往会为班主任能影响一个班的学生积极向上而自得其乐,教育是幸福的。”
教育力量的源泉在于教师的个性,有教学个性的教师往往会独立思考,努力展现自己丰富的学识和素养,这样就有吸引学生的魅力。“走自己的路”的沈杰显然就是这样一位魅力十足的老师,不为那一连串的称号和荣誉,也不为那一篇又一篇的获奖论文,而是因为她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因为那些在她的数学课堂上受益终生的学生们。
沈杰校长和校篮球队与到访的NBA球星员合影
沈杰校长与运动会获奖的学生合影
突破:度过教师发展“高原期”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暂时性的专业成长停滞现象,心理学上称这一现象为教师发展中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很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沈杰的成长也遇到过“高原现象”,发生在工作十年左右的时候。那时她对课堂教学驾轻就熟,感觉业务的提升空间也不大了。
2000年,沈杰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首期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作为年轻的入选教师,沈杰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追求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不再停留在满足于课堂教学的层次,而是要在学术上有所提升,形成自己的风格。
她开始静下心来做自己的学术研究,阅读书籍的范围扩展到数学专业以外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
读书使人充实,并能不断发现自己的欠缺。沈杰每年都给自己订阅十几种专业杂志,在研读的过程中,她不断地思考、验证,并把自己的体会与同行们分享、交流。近几年来,她分别在《数学通讯》、《数学通报》、《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二十余种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和随笔百余篇,编写教学参考书十余本。她执教的公开课,多次获得省市、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教学优秀课一等奖、“十佳课”,她的教学录像被编入《课堂教学精品系列》师训录像教材中。她的学生中有数十人在全国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必须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身上和专业发展上,你自然就会很快成长起来。”
从酷爱数学,到对数学问题的深入研究;从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到形成自己的风格;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路走来,沈杰的数学教学臻于佳境,对教师的成长过程有着深刻的认识,教师发展“高原现象”的破解更使她的教师生涯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升华:传承中创新 “四为六化”策略诞生
首师大附中始建于1914年,在将近一百年的办学历程中,经过历经师生的不懈努力成为一所在北京乃至全国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学校。沈杰来到首师大附中的初衷是专心做一名普通老师,做一名与学生最亲近的班主任。因此,她并没有向学校领导提及自己曾经多年从事教研组长、学年组长、教导主任、校长助理等教学管理岗位的工作经历。
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让沈杰在首师大附中的工作如鱼得水。2006年,她所带的创新实验班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
带完一届学生之后,沈杰被任命为校长助理,分管高三年级的教学。一年半后,又被任命为首师大附中主抓教学的副校长。
为什么原本不太喜欢行政工作的她,却一再被赋予行政管理的使命,直至成为一所名校的校长,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师生的认可呢?
“主要是我所处的环境很好,又遇到了很好的学生,使我这几年的课堂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做校长助理的那段时间,我把高三各个阶段的任务理顺得比较清晰,第一轮、第二轮复习抓什么,高考前复习侧重点放在哪儿,老师们都很清楚,在每个阶段配合得也非常好。其实,首师大附中这几年的成绩这么好,完全是因为首师大附中的老师们特别好,他们都很有才华,很有责任心,很爱学生。我只不过是理顺了各个阶段的任务,每一步都很明确。这可能与我学数学、教数学的经历有关系吧。”沈杰这样解释其中的原因。
无心插柳却往往能收获满陌凉荫。一心扑在教学上的沈杰,凭着高尚的人品、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出众的能力,成为一所名校的校长,这让她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所担负着的历史使命。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
沈杰要做的是继承首师大附中百年积淀的深厚传统文化,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之路。她在传承学校“一种意识、两种精神、三种能力”(即责任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刻苦学习精神,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把人的培养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办学理念和策略上,沈杰提出了“四为六化”的概念,“四为”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即“育人成才为本、学术研究为魂、课堂教学为主、责任大局为重”;“六化”指的是学校建设的“六大工程”,即“学校管理民主科学化、德育教育系列化、教研组建设学术化、国际教育典范化、艺术体育教育特色化、后勤服务规范主动化”。
除了“六化”之外,沈杰还强调了一个“化外之化”,那就是“学生评价标准多元化”,即全方位地去评价一个学生,让老师评价学生的时候多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引导,让学生自由享受多姿多彩的人生。
在首师大附中,有一门课程叫博识课,每周给学生半天的时间,让孩子们带着课题参加社会实践,参观科技馆、博物馆、航天馆、军事馆、名人故居等,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接触社会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首师大附中的“创新教育实验班”正在变革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模式,实行“双导师制”,实现全员育人——即校内专职导师负责学生的常规教学和教育管理,校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规划和个性化指导。
“早在成立‘创新教育实验班’之初,我们就将‘努力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培育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厚德博学的创新人才’作为核心目标。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将实现真正的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每一步都作出评价,结果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沈杰校长的“四为六化”和“化外之化”把其数学专业思维的特质充分融入教育大家的理念之中,实现了自身的升华,同时也为一所名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沈杰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检阅学生军训方阵
愿景:教育家办学 做培养“人”的教育
2003年教师节之际,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教师代表时说:“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随后,总理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到这个话题,“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倡导教育家办学,要造就一批教育家。”
贯彻温总理“倡导教育家办学”讲话精神,落实《纲要》的要求,最迫切的是正本清源,恢复教育“育人”的核心功能,提倡尊重教育规律、有教育思想的人办学,提倡有教育实践行动的人办学。这不仅是我国基础教育转型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回归“人本”的需要,更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从沈杰的从教生涯中不难看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她一直在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把教育的知识、思想和情感融入真实、鲜活、生动的教育行动之中,将对教育的思想、理想、感情、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创新实践之中,又在创新实践中不断生成新的智慧,形成新的创新实践的基础,直至成为全国数学特级教师,并完成了由研究型教师向教育家的过渡。
做了校长之后,在沈杰的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就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上真正的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学生时代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全面地去发展,同时又追求自己的个性,在这个基础上,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使人感到一种特有的活力。走进她的学校,也会使人感受到有“人”在这里办教育。
首师大附中有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勤奋、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昆玉长河“秀甲京城”给首师大附中注入了睿智的灵动,近百年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让首师大附中于恬静、淡定和潜移默化中蕴含教育智慧。
基于这样的思考,沈杰倡导“四个发展”和“三个追求”的根本价值方向,让首师大附中师生尽享人生关爱、学术滋养和事业发展。
沈杰所说的“四个发展”,即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她说:“首先要促使学生发展,教育应达到让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人;教师的发展,要提倡学术研究,让学生成功的同时教师自己也要成功,强调集体的思想和智慧;学生发展了,教师发展了,整个学校就在发展;学校发展了,社会当然就会向前发展。”
“校长要带领着师生发展,学校就必须有自己的追求。首先,我们追求教职工生活的高品位,希望教师有很丰富的精神世界,把成为大师作为教师们的发展方向。其次,我们要追求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此外,我们还要追求学生的高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责任感,健全人格、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创新人才。”
有专家认为,杰出校长和普通校长的区别,在于他们对于学校核心目标和根本价值方向的理解,在于对学校核心目标的明确程度,以及对学校根本价值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和超越性的差别。真正的教育家必须具有广阔的价值视野、丰富的价值意识和卓越的价值领导能力。
首师大附中核心目标和根本价值方向的确立,显然源于沈杰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把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也源于沈杰的眼界、胸怀和境界,在她的心中时刻想着学生的成长、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和未来的希望。
享有“科学史之父”盛誉的美国著名科学史学家乔治·萨顿曾经说:“生命的最高目的是造成一些非物质的东西,例如真善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说:“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
沈杰深知,人对精神生活的渴求和对精神世界发展的向往,是人实现自身解放的源动力。教育的原则是培养人类理性的思考和人性的光辉,理性和情感的和谐统一则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人类所创造的科学所追求的最高使命。
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有着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对于学校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有着清醒的认识,对前景有一种超前的清晰的感觉,再加上数学出身的背景,使沈杰总是喜欢把问题进行长远而深刻的思考,理出前瞻而清晰的思路,这将使她的路越走越宽广,向着更高的有助于生命的舒展、生命的律动的教育情境的创设,乃至整个社会崇尚开放与多元文化形态的创新方面发展。
“走自己的路”,浑身散发着魅力,终生都有梦,沈杰就象一本精彩的书,打开了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