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中国大陆因城乡的发展差异极大,大都市拥有较丰富的资源。因此,相对落后地区的大量人口涌入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寻找发展机会,沦为所谓“北漂”、“海漂”的滞留城市中的弱势族群。当前,大学校园中又出现了新的族群--“校漂族”。
中国校园里,有一批人,虽然过着和在校大学生一样的生活:找自习室上自习,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食堂吃饭……。但是,他们已经不再有大学生的名分。这个族群,被称为“校漂族”,指虽已毕业,但因种种原因,仍然继续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
考研校漂族 毕业仍留校
据北京‘新京报’今年4月的一篇报导显示,在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10所大学的110个毕业班级所作的调查统计中,重点大学的“校漂族”约占毕业生人数的5%,普通高校的“校漂族”约占10%。
“考研族”是“校漂族”的主力。一般来讲,大陆的大学生,进大学后如果将“考研”(考研究所)作为人生下一阶段的目标,就会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复习,在大四上学期末的时候,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如果考上了,大学四年一毕业,就马上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考研敢死队 屡败屡战
而考研失利的学生,一部分会在毕业时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而另一部分,就成了校漂族;虽已毕业,但继续留守在学校,准备研究所考试。有的考研校漂族,成了“考研敢死队”,即屡败屡战,越挫越勇,重考一次失败后,来年再战,直至考上为止。
当然,有学生毕业之后选择考研,实属无奈之举。这部分人,大都是毕业后还未找到工作,为了逃避社会的现实和残酷,而选择了留在学校考研。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自己不适合工作,或者对工作不满意,而回到学校来考研。
校漂族 掌握最新资讯
学校的丰富资源,以及生活的低成本,是考研族校漂的主要原因。学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资源丰富的图书馆,更重要的是,考研族可以随时去傍听报考研究所的专业课,课后还有机会和自己的“未来导师”(未来指导教授)交流。更重要的是,身处学校,可以随时掌握考研的最新资讯。
除此之外,学校的生活成本低,花几块钱人民币,就可以在学校食堂饱餐一顿,不仅便宜,而且基本上安全卫生。而且,有的校漂族,通过熟悉的师弟师妹,可以租到床位住进学生寝室里。
就算不住寝室,学校周边的房子,因为大多是专门供给大学生租赁的,租金一般不高,一个月约三、四百元人民币,有个甚至更低。对于毕业后没有收入的考研族,校园是一个再理想不过的栖身之处了。
校漂族 族群日益壮大
学校有这么多的便利和优势,近年来,校漂族的考试族群,有逐渐壮大之势。考国家公务员的学生,也加入其中。计划申请到国外留学的毕业生,也成了校漂族。因为考研失利,或者是申请留学失败等原因,留在学校复习英语、等待签证的毕业生们,也不在少数。
另外一部分人,他们选择作校漂族的原因,虽然不是为了各种考试,但也是五花八门:直到毕业都没有找到工作;或者就算找到了工作而因薪资太低无法支付较高的生活费用,而被迫留守校园;更有甚者,是根本没有人生规划,不知道去哪的无目的派。
面临大学扩招,毕业生增加,而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大陆出台了暂缓就业的规定。这个规定,让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继续留在学校,变得合情合理。
暂缓就业规定 保学生户口
暂缓就业,是指对于毕业时仍未找到工作的学生,学校仍继续保管其户口和档案。如果学生在毕业后两年内找到工作,就可以从学校将户口转到工作单位。如果毕业后两年,学生都未能将户口迁出,学校会将学生的户口和档案打回原籍。
大陆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考上大学将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是相当多人考大学的主要目标。因为不同城市,其户口所捆绑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差距太大。
拿上海来讲,父母如果没有上海户口,小孩就不能在上海一般小学念书。甚至,没有上海户口的,就不能享受上海较为完善的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
躲在学校 暂解燃眉之急
所以,学校的暂缓毕业政策,给了很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解了燃眉之急。虽然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工资待遇低,但大多数毕业生仍然想要留在大城市,毕竟可能的机会会多一些。
无论是为了躲避严峻的就业形势而漂在学校的,还是为了能继续深造而在留守学校的,对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讲,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留在学校,都像是躲在避风港的孩子。种种原因,使得学生毕业后,继续在校园生活,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的“校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