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还不到10天,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第一把火”便烧在了“择校”上:“最近由于我和周济同志工作变动,社会各界非常关注这件事情,在网上,网民提了许许多多的意见建议,其中反映‘择校’问题的最多。”
不久前,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北邯郸举行,袁贵仁第一次面对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教育系统的负责人。而“择校”就是他们之间的第一场对话的内容:“老百姓是最讲实惠的,如果学校都很好,他们不会花那么多钱,跑那么远路去‘择校’。问题的根源是教育不均衡。义务教育是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
“择校”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扰着义务教育,也多为家长、社会人士所诟病。一段时间,取消“共建班”、“重点校”的呼声此起彼伏。然而,这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吗?袁贵仁的观点明确: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根本。
如何实现教育的均衡?优质学校与薄弱校联盟、优质学校兼并薄弱校、优质学校异地建设,新建优质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的引导下,各省市各尽其能做了许多探索:
原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三中是一所薄弱校,生源主要来自周边村庄的农村子弟、开滦矿工子弟及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后该市将其撤并,成立二十六中分校,与主校二十六中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给了矿工子弟、农民子弟相等的机会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地处河北省南段的邯郸市更是按照“以强并弱、资源整合、班子重组、交融发展”的原则,几年时间,引导优质学校兼并薄弱学校35所,使城市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辐射。
广东省从今年年初启动“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在大中城市组织1000所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一对一”对口帮扶1000所农村学校,同时教育部门还与移动公司合作,搭建信息化的帮扶平台,免费为农村学校提供上网电脑和教学资源,开设“同步课堂”。
湖北省探索“区域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些市区不设置乡镇中心学校,同一乡镇内初中合并为一所中学,所有小学合并为一所小学,实行一校多点办学,教育资源一体化共享……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在教师队伍建设
袁贵仁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漂亮的校园与好的教育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今后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
许多省市在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化的思路上与袁贵仁是一致的。
河南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建立完善城乡学校之间、城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郑州就要求在编的教师和新进的高校毕业生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交流人数每年不能低于总人数的10%。
江苏省出台了“万名优秀大学生支教工程”,并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工资。
湖南省每年为农村定向培养2000名五年制大专层次的小学教师,实施贫困、民族地区特岗教师计划……
面对多所学校的探索,有官员和教育专家提醒,均衡发展绝不能“削峰填谷”,不能通过牺牲优质学校,降低其办学水平来拉平与薄弱学校的差距。政府要对薄弱学校采取倾斜政策,尽快提高它们的办学水平,实现高质量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