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

2020-07-27 
开卷伊始,首先要向读者表明的是:这是一部哲学书。而在说到“哲学”时,笔者每每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情绪:在很大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 去商家看看
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 去商家看看

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

开卷伊始,首先要向读者表明的是:这是一部哲学书。而在说到“哲学”时,笔者每每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笔者认同一个古老的传统,亦即像乔治·米德那样深信,“一个时期的哲学总是解释这一时期最可靠的知识的尝试”。但笔者同时也认同哲学的当下处境,即认同鲁迪格·布普纳所陈述的一个事实:“哲学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变得越来越谦逊。它的历史越长,破灭的希望越多,哲学表现得便越是矜持。”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情绪贯穿在此项研究的整个进程中。对此心有灵犀的读者,或许在阅读本书时会萌发诸多的同感。
接下来还要说明,这里所尝试的是一项概念史或问题史的研究。它带有一个方法与内容上的双重现象学思路轨迹:在研究方法的意义上,它是对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便提出的所谓“文献史应当成为问题史”之要求的顺应:这里所进行的是对一个哲学问题、并且是对近代欧洲哲学基本问题发展历史的追踪研究。除此之外,它还在课题内容的意义上应和了马克斯·舍勒的一个未竟意向,即撰写一部“关于人本身的自身意识的历史”;它应当是一部“人类自身意识在历史的突出点上随着新的跃进而完成的成长上升的历史。”

编辑推荐

作者在本书中提出,“自识”与“反思”是近代西方哲学的标志性问题,是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重要的区别之一。遵循海德格尔“文献史应当成为问题史”的指导思想,作者在阐述西方哲学大师们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时,侧重展示了其研究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结论,使读者能体验到大师们种种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

目录

卷首语
第一讲 绪论(1)欧洲近代哲学的特征:求自识、究虚理
第二讲 绪论(2)前笛卡尔的自识概念
第三讲 笛卡尔(1)自身确然性的初醒
第四讲 笛卡尔(2)主体性哲学的雏形
第五讲 斯宾诺莎:方法反思观念的形成
第六讲 洛克:自身意识作为人格同一性的前提
第七讲 莱布尼茨:“良知”与道德意识
第八讲 贝克莱:自我作为精神实体
第九讲 休谟:自我的可疑性
第十讲 康德(1)“自身意识”的双重性质与功能
第十一讲 康德(2)自身意识的实践哲学意义
第十二讲 费希特(1)从“自身意识”到“自我意识”
第十三讲 费希特(2)自我的四重展开
第十四讲 谢林:自身意识的历史性与自由的本质
第十五讲 黑格尔(1)绝对精神的自身意识与自身认识
第十六讲 黑格尔(2)自身确然性与良心的关系
第十七讲 过渡:“现代”的界定——后黑格尔时代
第十八讲 狄尔泰:历史-哲学中的“自向思义”与“理解”
第十九讲 布伦塔诺:心理现象的“内感知”与“内观察”
第二十讲 胡塞尔(1)意识的共现结构与自我的可疑性
第二十一讲 胡塞尔(2)“原意识”与“后反思”
第二十二讲 胡塞尔(3)纯粹自我的问题
第二十三讲 海德格尔(1)形而上学基本态度中的人与存在
第二十四讲 海德格尔(2)此在的基本性质之一:去存在
第二十五讲 海德格尔(3)此在的基本性质之二:向来我属
第二十六讲 舍勒:价值伦理学中的伦常明察方法与良知自由理论
第二十七讲 萨特(1)自我的超越性
第二十八讲 萨特(2)自身意识与自身认识
第二十九讲 米德:自身意识理论的转换:发生性与社会性
第三十讲 维特根斯坦:自身意识与私人语言的问题
第三十一讲 赖尔:从分析的心智概念到分析的心智哲学
第三十二讲 海德堡学派:自身意识的当代诠释与诘难
结束语 西方哲学一百年:人类自身认识方式的变迁
引用文献目录
人名索引

网友对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评论

没读完,但是就所读到的而言,本书的确可以作为一项对于意识与自我意识的专门研究,当然是观念史的研究。当然书的内容是很深刻的,足见作者功力,值得阅读!

《自识与反思》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于2002年2月。全书分为三十二讲,还包括一个结束语“西方哲学一百年:人类自身认识方式的变迁”。涉及了十九位经典哲学家,分别是: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莱布尼茨、贝克莱、休谟、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狄尔泰、布伦塔诺、胡塞尔、海德格尔、舍勒、萨特、米德、维特根斯坦和赖尔。绪论分为两讲,即第一讲:“欧洲近代哲学的特征:求自识、究虚理”和第二讲“前笛卡尔的自识概念”。第十七讲是概括性的对于“现代”的探讨,其标题为“过渡:‘现代’的界定与后黑格尔时代”。最后的第三十二讲研究了当代的自身意识学派即海德堡学派,其标题为“海德堡学派:自身意识的当代诠释与诘难”。大致说来,全书可以分为这么几部分,即笛卡尔至黑格尔包括斯宾诺莎、洛克、莱布尼茨、贝克莱、休谟、康德、费希特、谢林等哲学家为第一部分;狄尔泰至萨特包括布伦塔诺、胡塞尔、海德格尔、舍勒为第二部分;米德至海德堡学派为第三部分。这不代表作者的意思,只是笔者为了分析方便所作的划分。第一部分中突出性的重要哲学家是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第二部分的核心哲学家是胡塞尔;第三部分的代表性人物是米德,其突出特点是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尚属陌生的海德堡学派,并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所处的这个过渡性时代作了提纲契领的总结。

在绪论中,作者彰显了伽利略和笛卡尔在规定欧洲近代哲学基本问题意识上的基础性作用。他认为,近"rest":"代欧洲文化虽然与希腊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关系,但它自身却具有着判然有别的新质。这种新质其实就是理性中心主义和本我中心主义,更确切地说就是究虚理和求自识。作者不容置疑地指出,伽利略是开近代纯粹理论精神先河的第一人。正是在这个敢于吃螃蟹的人身上,体现了近代截然不同于古代、近代之所以为近代的特征。在伽利略的眼中,自然是用数学语言撰成的一部大书,因此对自然的观察研究理应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藉此形成了一种与古希腊几何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判若云泥之别的系统理性科学的观念。在伽利略的研究中诞生了普全数理模式。在胡塞尔看来,世界在伽利略这儿突然被看作为一个观念的存在世界,通过对系统的理性方法的不断运用,人类最终可以认识一切对象。也就是说,世界被视为一种理性的绝对存在大全,事物间的联系被视为先天的因果规律联系。作者不无道理地一再强调,在伽利略的研究工作中发生的是一种突发性的裂变,是最根本的范式转变,是引发科学的革命,是一种划时代的苏醒现象,是一种从实践兴趣向纯粹理论兴趣的转换。并非不重要的是,在这一转变中,胡塞尔不仅看到了近代的基本特征在于对数学的自然和方法的理念的发现,而且还洞察到了这个特征也在于生活世界的被遮蔽。"

很精彩!作为一个对哲学比较感兴趣的门外汉,觉得收获颇丰!

刚开始看,感觉不错!

喜欢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