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健康 >

最好的抉择:关于看病就医你要知道的常识

2018-04-01 
《zui好的抉择:关于看病就医你要知道的常识》的内容简介:《zui好的抉择》是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医疗选择的启蒙书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最好的抉择:关于看病就医你要知道的常识 去商家看看
最好的抉择:关于看病就医你要知道的常识 去商家看看

最好的抉择:关于看病就医你要知道的常识

《zui好的抉择:关于看病就医你要知道的常识》的内容简介:
《zui好的抉择》是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医疗选择的启蒙书。如何分辨虚假医疗广告和真实有用的医疗信息?选择好医院还是好医生?治疗真是多多益善吗?要不要因为费用放弃治疗?……看病就医中所有的困惑都将在这本书中得到解答。
书中两位哈佛医学院教授,通过亲访追踪16位高胆固醇、甲亢、乳腺癌、肝癌等患者,从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角度,分析比较了不同职业、背景的患者在面临相同医疗问题时的不同选择,揭示了患者同病不同命背后的种种决定力量,提出了有指导意义的谏言。
《zui好的抉择》邀请了众多知名医生、媒体人和患者家属针对每章内容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教你做聪明的患者,为自己的健康做出最佳决策。

海报:

网友对最好的抉择:关于看病就医你要知道的常识的评论

本书作者是两位医生,据《三联生活周刊》说,是一对夫妻。本书举了一些比较典型的病人的面对医疗选择的案例,从这些案例引出心理学与医学的相关的研究结论。有些人极端相信医学,愿意尝试最新的治疗方案,有些人则极端保守,极力避免接受治疗。

书中一个重要的信息是:医疗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一些灰色领域,多个治疗方案之间不好说哪个更正确。

这是医疗科普书中比较少见的一个题材。作者的专业背景也能保证书中信息的可信度比较高。我的评价是4星。比较值得看。

以下是书中一些观点与信息的摘抄:

1:戴夫现在的状态,被心理学家称为“决策冲突”(decisional conflict),即在不同的方案之间拿不定主意。戴夫知道这是个生死攸关的抉择,但他又担心,无论选择哪个,自己都会后悔。#153

2:按照我们的分类,米歇尔是一个“笃信者”,她认为最充分的治疗是保持健康的最佳途径。#180

3:有一些病人对于药物治疗给自己带来的风险和益处认识不足,医生管这种情况叫作“健康文盲”,#192

4:许多研究显示,有20%~50%的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或者哮喘的患者不会按照医生建议的疗程服药。#293

5:认知心理学家将这种别人的故事对我们施加的强烈影响"rest":"称为“易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311<br /><br />6:病人刚刚开始判断自己的病情,思考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手段的时候,受到“易得性偏差”的影响最大;这是决定他们偏差最强大也是最常见的力量。#321<br /><br />7:这种思路叫作“自然主义”,或者用认知科学的话来说,这叫作“自然主义偏差”(naturalism bias)。他们认为一定有一种更聪明、更安全的自然疗法,不借助人工合成的药物就能预防和治愈疾病。#331<br /><br />8:老生常谈,但是许多人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意采取其他行动,因为担心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糕。心理学家将这种心理称为“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345<br /><br />9:了解某种治疗手段所带来的风险和益处的能力,专家们称之为“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356<br /><br />10:另一项发现则更加惊人。如果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人们,他汀类药物对于预防可能发生的心脏病的真实疗效,超过之前两倍的人将会表示,考虑到这种药物的副作用,他们不会服用他汀类药物。#468<br /><br />11:医生经常将自己对治疗方案的好恶施加在自己病人的身上。#901<br /><br />12:病人们应该意识到,对于某种症状是否应该接受治疗,专家们的意见也不统一。比方说,美国和欧洲的专家委员会所制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就完全不一样。#1029<br /><br />13:在海伍德看来,对于许多治疗手段来说,存在一片很大的“灰色地带,在这里,医学治疗到底有多大的益处其实是说不清楚的”。#1044<br /><br />14:美国内科医师学会代表了全美的内科医生,2010年他们所给的报告指出所有的指南,如果专家组没有对此进行修订,5年之后就应该停止使用了。#1079<br /><br />15:很多人建议,在看病的时候应该带上一个家人或朋友,或者能够为病人代言的人,他们能够充当病人的“耳目”,能够更好地领会医生说的话。#1368<br /><br />16:不论是在医学院还是在作为住院医生实习期间,医生们都没有受到过鼓励病人说出自己偏好的正规训练。#1390<br /><br />17:这些研究认为,想要通过量化数据的办法来决定医疗选择是不周全的,它们想把一个复杂又让人烦恼的想法简化,但是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冲突,因为它总被人们的情绪所左右。#1587<br /><br />18:马特表现出来的是我们医生常说的“科技倾向”,他认为新的科学技术肯定比旧的技术要好,这反映了他曾经接受过工程师训练的经历,以及作为风险投资家总是把目光关注在新事物上的个性。#1606<br /><br />19:研究同样显示,医生在给病人提供建议,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的偏见投射到各种可能对生活产生影响的副作用上。外科医生会强调放疗的副作用,而放疗专家会强调手术可能导致的严重副作用。#1630<br /><br />20:史蒂文找到了一个医生和病人沟通中非常重要的缺口。医生使用的语言和术语对病人来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或者病人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1708<br /><br />21:但是,当医生向保罗提出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的时候,保罗发现生意场上的这些前提根本就派不上用场。因为你根本没有办法客观地评价各种不同的结果。#2350<br /><br />22:同样的道理,许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往往低估了自己适应新环境和新情况的能力。#2395<br /><br />23:在“SUPPORT”项目结束后的几年时间里,很多后续研究发现,生前预嘱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病人对于治疗的预期会在整个治病过程中不断变化。#2491<br /><br />24:但是只有30%的医生表示在他们实际的医学决策过程中,患者的偏好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3050<br /><br />25:我们相信这些词汇能够进一步为我们提供思考的空间:笃信者和怀疑者;无所不用其极和尽量少干预;自然主义倾向或者技术主义倾向。#3242"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Your Medical Mind(How to Decide What Is Right for You)》,是一对年长的医生夫妻共同完成的著作,出版社应该是为了和之前出版的阿图医生写的《最好的告别(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相对应做个系列,因此命名为《最好的抉择》。书中通过9个章节,一步步为读者介绍医疗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种选择环节,让读者通过阅读加上自己的反思,了解自己的Medical Mind,在未来的医疗决策中做出对自己最适合的选择。由于医疗过程中的选择,往往决定着当事人生命的长度与质量,因此,称为抉择也非常恰当。

生而为人,有一些注定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生老病死就属于这类事情,而这四件事情在当下几乎都无法离开医院以及医院背后的医疗系统。也就是说我们几乎所有人的一生都会或多或少的面临医疗选择,并需要做出可能影响未来人生的决定。决定做得好,生命的长度和质量得以提升;做得不好,在治疗后甚至还不如治疗以前的状态。
虽然经过了几百年的研究,医学已经称为一门了解我们自身的前沿学科,但是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相比较是一门充满了未知与不确定的科学。大多情况,医学无法给出我们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给到我们面前的往往只有以往的统计学数值,但我们每个人都是"rest":"由不同的基因组合以及各自的环境早就出来的独一无二的个体。怎样保持健康或者从疾病中康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br /> 因此,在治疗的选择过程中,做决定往往很难。通过了解我们自己对于不同医疗方案的“偏好”更加重要,可以避免我们对已做出决定的后悔,更加能够接受医疗选择的结果。<br /><br /> 对于医疗方案的偏好是我们做出医疗决定的基础,而搞清楚自己的医疗偏好,是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医疗方案的前提。<br /> 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有自然主义倾向或是技术主义倾向,信奉自然产物帮助人体自我复原或是认为最新的医学研究带来的新药与新技术能够解决问题;在采取医疗方式上,很多人又会分别体现出极简治疗或极致治疗偏好,只要有可能就不治疗或是在保健上追求甚高;还有笃信或怀疑倾向,相信自己的问题有可行的解决办法或对治疗方案常抱有深深地怀疑。这三类偏好通过组合,又形成了许许多多种类的个体偏好,一个笃信者可能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坚信自然恢复能力,也可能会有技术主义倾向,确信现代医疗。同时一个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笃信者也可能是极简治疗偏好,一切顺从自然,也可能是极致治疗偏好,大量使用自然主义疗法。这些组合都给我们确定自己的偏好带来了困难。<br /> 通过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也就是明白了自己的医疗偏好属于哪一类,个人应该是极简主义、技术倾向的笃信者。<br /><br /> 了解了自己的医学思维以后,作者进一步从心理学和认知偏差的角度给出了能够左右我们思维、影响决定的平时被忽视的因素。比如损失厌恶、聚焦错觉、易得性偏差等等,明白了这些常见的认知偏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决定。损失厌恶会让我们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上而不去考虑能获得的肯定疗效;聚焦错觉会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生活的某一个方面,这个方面会收到当前治疗方案的负面影响;身边其他人的医疗经历,会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事实上的情况可能相反。<br /><br /> 最后,要尝试理解换上类似疾病且接受同样治疗方式的患者中,有多少个人才会有一个有真正的疗效或得以治愈,可以更好地反映治疗的风险。对于信息的判断,需要反复思考。比如我们看到的医疗数据的呈现方式,可能具有迷惑或误导性。比如某种重症有35%的人进行某种治疗后康复,和65%的人接受了这种治疗之后仍然不治而亡,是相同的数据与事实,却让人感受大相径庭,从两个方面都来评估各种消息是相当有价值的。而且有时候在看到“大多数”、“多数”这类字眼的时候,更明确的数字参考意义更大,毕竟51%也可以称之为多数。<br /><br /> 在这些内容之后,本书的最后两章讲到了临终环节。做好生前预嘱和预立医疗自主计划,会给家人和医生指示一个治疗方向,想法发生变化的时候要及时沟通。生病住院时最好指定一个医疗代理人,确保代理人正确了解自己的偏好,代理人需要做决定的时候需要依照自决原则、行善原则、不伤害原则为患者及其个人偏好着想。<br /><br /> 书中的16位患者案例,读起来离我们非常之近,一个个鲜活的医疗决定和决定的结果在书中一点点展现开来。这本书并不是答案,医学这门学科往往也无法给出我们答案。但是这本书确确实实是一把钥匙,一扇门,在书中的一个个案例与剖析中,一步步了解自己的医疗偏好,让我们思考着如何能够做出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医疗决定。"

读了书,知道不少就医误区,这就避免看病时的一头雾水。实用简单的指导书

主题:从决策的角度,提出了医患关系的思考与选择。
启发:1.医患关系不该是大家长权威式的,而可以是合作伙伴式的。
2.对于疾病的理解,以及基于此做出的抉择需要重新思考。
3.作者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西方思维。用数字,概念,量化分析,逻辑思维构成。有点像论文,为了展示观点,一切都是为了证明理论。
4.推荐阅读中医基础理论,接触体悟东方的思考方法。

如何不后悔,如何自决,如何沟通,如何建构,这些问题都是就医交流决策之间最难的部分,乃至临终告别。人的bias很多,面对他们,解决他们,达到健康,价值自洽和医患交流是需要不断努力的,纵然不能定量的灰色地带很多,但努力和了解永远是战胜未知的最佳方式。

之前读过《最好的告别》,里面讲的是如何面对衰老与死亡,而《最好的抉择》是关于如何做医疗决策的,里面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很有用处。

喜欢最好的抉择:关于看病就医你要知道的常识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