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航海图的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 |||
航海图的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
网友对航海图的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的评论
宏观的历史走向大概是遵循唯物史观的——人类自身繁衍与发展的需求压倒了一切,而在有限资源空间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试图进行博弈,所以自然产生了对立与冲突、缓冲与调和、协作与团结种种复杂的群体关系。而短期的历史事件中则充满了种种不可预知的变数,偶然性与小概率事件为历史增添了无穷的趣味。于是人们尽可以畅想如果1812年克林顿(此克林顿非彼克林顿,乃是当时的美国副总统乔治?克林顿)没有投下历史性的一票的话,合众国银行许可证就无法续签,那么今天我们每日财经新闻上播报的就很可能是“切斯纳特街财经快讯”而非“华尔街财经快讯”了。同样,假如内伊元帅在滑铁卢一战中的增援能够再及时一点,抑或拿破仑的痔疮(天!)发作的不那么严重的话,整个欧洲的历史可能就都要重新改写。种种迷人的小事件让历史在某一刻的走向变得扑朔迷离,当然也同样让它变得绚烂多彩。而在中长期的尺度上,科技和自然的因素却不可遏制的发挥出了他们的威力。
纵观整个世界的文明史,在十六世纪之前基本上就只是一部亚欧大陆史。两个大陆的文明在这篇广袤的土地上碰撞厮杀,撞击出无比绚烂的火花。中国,或说在中国影响下的东亚,由于先天条件的优渥,向来是以一种独特的优越感凌然于众国之上的。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沉迷于天朝上国农耕盛世的满足感之中,而苦逼的欧洲人则不得不利用他们绵长的海岸线,穿行于惊涛骇浪之间,妄图拿勇气与毅力同自然相抗衡。当然,"rest":"在远古的大部分时间里,这是可笑的滑稽之举,人力终究无法胜天。所以北纬30度附近的信风成为了托勒密时代“第一世界”航海家们的主要助力,而这几乎是推动人类早期航海贸易的最大动力,以至于人们甚至将信风称之为“贸易风(trade wind)”。<br /><br />而随着种种新技术的崛起,人类终于不再满足于被托勒密的世界地图所局限于第一世界的囚笼之内,指南针、测星仪、印刷精良的波兰托航海图与多桅三角快帆船带领着人们迈向了更加广阔的海洋空间,原本诡秘莫测的季风此时忽然也变得驯服了起来。最终,在哥伦布发现了另一片广阔的生存空间之后,新的世界以“科萨的世界地图”这种形式被展现了出来。历史又一次被技术所推动,虽然在这背后主宰着一切的仍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索欲与对更大的生存空间的渴望。而这种欲望最终驱使着勇敢的欧洲人征服七海,征服了大半个地球。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马汉最终写出了《海权论》这部皇皇巨著,征服大洋的人必将征服这个世界成为了所有欧陆强国的信条。<br /><br />老实说,我并不建议普通读者阅读此书,虽然作者已经尽其所能的尝试将本书写的通俗易懂,但层出不穷的地理名词仍然让我这个高中毕业以后就没再接触过地理的人小小的发了个晕。可转念一想——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需要关心的,原本就不是那些拗口的港口与地理图志,而是推动了这个世界不断进步的技术和历史。固然,世界不是构建在海图之上的,但也正是海图,将这个世界联结到了一起。"
文/斗樱
人类的“冒险”(航海用语,意为没有海图的航海),就是一部盲人摸象的探索史。航海图的历史,是随着航海发展的历史,依附于人类的发展与探索。从最初的时候,人类开始认知世界的萌芽,到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改变世界;从【学者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制作出来的,到【为了在实际航海中准确应用】而制作出来的,虽然,在【人造卫星提供的准确信息使俯瞰的“世界地图”再也没有了想象的余地】…但就像“地图”永远不可能真正从人类的生活中消失那样,“航海图”这种东西,大概就算到了星际航图的时代,也不会真正退出人类世界的舞台吧。最多也就是是由平面到立体,从书面呈现到电子存储,载体的不同罢了。
读完这本书,口中很是有些苦涩的。说起来,不知道现在的90后、00后们,还有多少人知道因为“水土不服”而得的病?反正,在我小的时候,从爸爸妈妈们那辈的口中还常听说这种‘病’的存在,但到了我长大后就很少听闻了。一直感觉这种病的存在未必不科学,但是,治疗的方法真心感觉是很“封建迷信”的——要用搬家前从老家带来的水和土,调和服下OTZ~艾玛!
大抵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个“恋家”的民族吧。在其他的外国人没那么留恋故乡的时候,感觉过不下去了抬脚就走的时候,始终是死死的钉在土地上。当然,对于上位者而言,这的确是个相当好管的种族,比起“上帝的羔羊”可要强的太多"rest":"了。<br /> <br /> 外国人的大航海是为何者呢?贫穷或者犯罪,甚至是自身缺乏发展机会。但是中国人好像就从没有这种思维,可能是脑子最好使的那批都被忽悠去了“谋国”了,——所以“人们”怀念,或者说那些自认为自己有才能的人,才会那么怀念春秋战国。与其说,为的是百家争鸣,倒不如为了众多的“企业”。在那个美好的时代,那个时候的士与君之间,不过就是单纯的雇佣关系,臣对君是有选择权的,“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和后来无从选择的“货卖帝王家”,大不相同。忠臣不是没有,但是也不多就是了O__O"…又不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被人虐了千百遍,还能待人如初恋的~!<br /> <br /> 也或许,是因为本国的国土太大了,所以历朝历代的君王从来没有将他们的目光投向海上?因为无需外向型发展,自己的国家就已经快管不过来了?或者是这样吧,反正看看那套《中华上下五千年》,南方的百越、北方的游牧民族、雪域的吐蕃、还有时不时因为各种原因爆发的地方性的叛乱……即便是在海商活动最发达的宋朝的时候,被北方游牧民族压迫的一塌糊涂的君臣们,也没哪个有那个远见有想过向外发展的。话说,打不过北方的游牧民族,还打不过南方的小矮子吗?而郑和下西洋,都见识到了那么广阔的世界,那么多的土地,居然也只是因为感觉不如中原繁华而对那里毫无兴趣。就算是对那里的土地没有兴趣,难道说对那里的矿产和商路也毫无兴趣吗?反正,海外移民从来只是个体的自主行为。就算是有海外移民在外建立了国家,也会惦记着回国来讨册封,求个光宗耀祖什么的;而朝廷,面对着平白双手奉上来的海外土地,还能口口声声的“圣人的微言大义”而拒之门外。也最终,闭关自守,活活的把自己耽误死了。想起来就是一把泪啊╥﹏╥<br /> <br /> 书归正传。说起来,这本《航海图的世界史》,和那本《游牧民族的世界史》,一起看的话倒是不错。反正二者观点一脉相承,又兼有着知识点上的互补性,当然,二者的翻译是一样的差。总算还不到不堪一读的程度,也算做到了“精准”,只能说,这书的翻译的精准有之,但是艰涩的文字,读来令人煞是费神。有种在听朝日新闻的语境,感觉作者说话的时候有种日式的拘谨与刻板。像形容罗马打败迦太基后的那段,【罗马打败腓尼基人的城市迦太基,幸存的市民也被作为奴隶,城市废墟被撒满咸盐,暂时从地图上消失。】能算是“通顺”吗?咸盐什么的,说的就好像还有不咸的盐一样( ̄_ ̄|||)<br /> <br /> 这样奇葩的译文,在书中还有不少,也没有闲情一一列举了。实在是感觉有些无语。虽然这样知识性的书,的确是以“精准”为要务,但也绝不是说,就不需要“通顺”和“优美”了吧!反正,这本书的知识性是足够,至少史料详实,但是趣味性太差。读来枯燥而令人感觉乏味。不只是不适合我这种为了消遣而看书的,怀疑就算是对于航海的历史很有兴趣的人,看了这书也没兴趣了。当然,要查询关于航海的发展史实的话,推荐阅读此书。至少还能按图索骥,在这本书里看了感兴趣的内容,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查资料。<br /><br />PS.【】内摘自原书,非原创。"
去南京必看的一个景点是阅江楼,而阅江楼上有郑和下西洋的“片段”,而郑和在中国历史上做出的贡献于航和有关,我可怜的历史中,能够和航海关联的也就这个人了,看了作者在《航海图的世界史》多次提到郑和,可惜郑和的航海资料被销毁了,中国由此也进入了“闭关锁国”的境遇,通往世界的大门由此关上了。
我的地理学得并不好,尤其是关于地图的那部分,总是记不住哪个地方在那里,我想这个和我“足不出户”,埋头学习有关,就像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当低头只走自己的道路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热闹,就像今日之朝鲜一样让世人取笑。
虽然中日关系紧张,因为钓鱼岛等事件对日本人的印象越加不好,但是日本人对于细节的追求不得不让人佩服,为了一件事情的完美,他们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搞好。这个细节也体现在《航海图的世界史》中,大多数人可能觉得花那么多时间,整理航海图的发展历史,有什么用,而且这是一个偏于冷门的题目,但是日本的作者宫崎正胜,却铺下身子潜心研究航海图的发展史,把航海图的产生、发展、作用等各个方面,用详实的资料客观表述出来,是真正的写作历史的态度。
作者不仅对航海图历史的发展了如指掌,更是经过提炼加工,高屋建瓴,将航海图历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世界,与这三个世界分别对应的世界航海历史上的事件也都勾连起来,不仅具有了航海史的意义,更具有了历史和现实的意义。而且通过作者的条"rest":"分缕析地叙述,我们对于航海之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也有了初步的认知,几乎人类社会文明历史的发展都有航海事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br />闭关锁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世界朝着一个地球村迈进,虽然现在的航空事业在蓬勃发展,但是对于海洋面积占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地球来说,航海事业的发展还是会深深影响着人类各项事业的发展,当年初马来西亚航班失联的时候,我们派出船只搜救,那个一望无垠的大海还是给我们出了很多难题,航海事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希望中国人也有自己的“航海图”。"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地图的方位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那么古时候的地图是不是这样子呢?我这里举两个例子。
一是南怀瑾的《杂说易经》里面提到,古代的八卦是指方向的。上乾下坤,乾坤指代天地,也指代阴阳,所以乾坤也代表着南北。然后是左离右坎,离是什么呢?是太阳,是火。而坎则是月亮,是水。所以离和坎指代的就是东西。然后我们把四个方位结合起来就会发现,这里的东西南北是这样分布的,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当然,你可以说南怀瑾说的有点附会。我们再来看看航海图。王尔敏的《五口通商变局》讲中国古代的航海方位。我们常说子午线、本初子午线,那么子午是什么意思呢?你把十二天干放在一个轮盘上,其中子在最上面,代表南,午在最下面,代表北。这里的南北西东又是和现代地图不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画地图的是人,用地图的也是人,所以地图的标识直接反应人对世界的看法。暗自猜测,之所以南方在上,是因为在古代基本以南征为主,大一统也基本以北方统一南方为主,至于这个方向是不是与南面为王互为因果,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为什么西方人是以北方为上,或许是自希腊时代开始,北上进军地中海和欧罗巴,就成为了军事和经济的重要目标吧。
因此,从以上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地图即历史。而观看地图的演变,也就能看出人类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作为航海图,或许算得上人类的又一进步。试"rest":"想,当人类只能沿着大陆边缘航行时,又怎么能知道世界的全貌呢?<br /> 看完本书,最让我感慨的是,其实在明清时期,航海者就把当时的泉州的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并作为西洋和东洋的划分。而现在,航海图的世界里,早已没有了泉州这个地名。"
喜欢航海图的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