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 | |||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 |
网友对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的评论
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也曾幻想过生养我的村庄,是否能有不同于此前,不同于现状的生活方式,那种幻想,没有具体形状,更多着重点在于,“我”自身能否有新的可能。在被动和主动的多年选择后,我同很多人一样,必然地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家乡,只能在和父母通电话时玩笑地说一句:“干不下去我就回去种地”,爸妈也会回一句:“草和庄稼你都分不清了,还种什么地。”
在绿妖的这本书中,让我看到了远隔千里之外的同样身为“农民”的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不是单打独斗,猜测市场行情,为了能够出更多的产量加量化肥农药……他们有产销班,班员耕作互相帮助;有农业团体,能否形成集体帮助自身的发展;有四健会,帮助农民建立渐次充实的精神世界;有半行政半民间的农会,有技术资金的支援,还有愿意斗争的人们,在民主制衡的制度中得到有限但已然能看到希望的效果。
读书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新闻,《焦点访谈》中调查到河南一处农村灌溉小麦用造纸厂排出的废水灌溉,记者采访田地的主人,视频中那个农民说:“这小麦种出来我们都不吃,我们自己种一片,用干净的水浇,用来自己吃。”他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我记了很久,那张脸让我想起父亲,我总是想,我的父亲,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如果我不曾生活在乡村,我是不是能轻易地说,这个人没有良心,怎么能这样云云。可我偏偏作为当事者,我了解那个似笑非笑背后的茫然和无奈。“现在的粮食哪有"rest":"不打农药种出来的!”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总在心里默默辩驳,“我们也不想打啊,大夏天的打农药、施化肥对我们身体还不好呢。”这样几乎并无希望的沟通,让我在书中看到了可能燃起的一簇簇火苗,不论是“主妇联盟”这样的民间组织,社会风气上对有机食物的认可和需求,还是已经制度化的农药检验,既能刺激有机农民的积极性,也会遏制投机心理。我闷在心里的无声辩解,原来不是一个死局。<br /><br />绿妖笔下只有台湾的农民,免不了比较之下以及预先设置的“美化”效果,没有大陆农民境况的真实对比,仿佛带着想象的苦悲。幸好,她的文字中有实实在在的人,这些人,让我看到了我的父母们熟悉的生活,但他们却更有机会,也更有尊严,他们体现出的“底气”,是我,按照世俗的说法,已经“逃”出农村的人,所羡慕的,那种堂堂正正、名正言顺的底气,即使我生活在城市,也不曾得到。<br /><br />每天上班时,公交车站会坐着一个老伯,黝黑皴皱的皮肤,在没有一点遮挡物的站牌旁栏杆下卖水果——李子、杏、桃子,拿的也不多,但光顾的人更少。总会想到绿妖书中七十八岁的刘陈昭亭,她的果园是“主妇联盟”的直接供应商,不用发愁水果的销路和收益(这可能并不是她在意的)。而我面前的老伯,是否也能,坐在家里,保有水果的销路和收益,如果可以的话,他是不是也可能,不在这暴烈的阳光下,为卖出那一小筐水果而辛苦呢?"
最初很肤浅地被书名吸引,“这样做农民”,到底是哪样做?多不一般?
举凡与“农”相关,条件反射一般地总免不了想及“黄土背朝天”,好像大地厚德载物的同时也免不得沉重。讲农村、农民凄苦的文章不是少数,苦是常态,苦中作乐是美德。绿妖这本书是颇有些颠覆的,原因腰封上写得很清楚:当农民不再代表阶级,而是代表一种职业、一种生活方式。
于是,我们看到台湾的乡村有民谣音乐会,有很花心思布置的民宿,有供给产销自由且效益可保的民间农业团体……农人不断学习并研究农业种植技术,抱团似的向当局争取权益……他们自足、自傲、自得其乐,在青山绿水间稳稳地扎根,有动力地骄傲地生活着,十分动人。
这些相对简单的具象概念并不能全部概括这本书想传递的内容和价值,还是自己来看吧,值得一读。
喜欢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