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呼兰河传 (典藏?萧红) | |||
呼兰河传 (典藏?萧红) |
网友对呼兰河传 (典藏?萧红)的评论
当这本书回来时,看到里面那么多插图,觉得自己买错了,这书应该是给中学生看的,有点后悔,再加上当时一块买了十几本书,就把这本书放在了后面,昨天晚上才拿出来读了,我平时看外文书多一点,好久没有看中国文学了,因为外文都是翻译过的,所以在文字感受上与中文书没法比,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强烈的阅读体验,让人欲罢不能,一直读完才肯睡觉,从开始的作者对呼兰河城的街道描述,接着是民俗方面(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逛庙),又接着写了自己的祖父祖母,里面自己的天真童趣,祖父对我的慈爱,读来让人心情愉悦,只希望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下去,但是人生易逝,社会动荡,又让读者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忧,同时作者在前几章的描述中,使我们隐约看到人民的愚昧,在后几章中通过对团圆媳妇,有二伯,冯嘴歪子的人物命运描述,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让人同情,他们的愚昧无知使本来不幸的命运更加悲惨。萧红的文笔与才气在本书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的确是中国文学不可多得的佳作,另外本书插图也很好看,纸张也好,满意
在呼兰河,恍若看见幼年记忆中的影子。
生活是件特别随意的事情,
人们总是能在平常日子中过活,
就像是后院里的瓜藤青菜,
结果便结果了,开花便开花了,
枯萎便枯萎了,跟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
人们出生就出生了,死便死了,
呼兰河的人们对生死坦然平静的如看待草芥。
生活自然的,让人觉得一丝波澜都无。
人性,只有最简单的存在。
One-page-summary: 看了这本<幼时记忆转>真棒,想起了儿时大门旁边的马路、村子前面的大土路,下雨的时候小孩子都没法走。生活的节奏永远是慢慢悠悠的,就像牵在手里的老牛,农村里的人活着:不往前看、不往后看。
想起了小时候姥姥、姥爷把自己带大,跟作者一样的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想起了听奶奶讲的她10几岁时给地主家扛活等等,看了本书,这些就像电影似的重新在头脑里过了一遍。
冯歪嘴子的话还是很有魄力的“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他不管他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于是他照常的活在世界上,他照常的负着他那份责任。”
下面是自己喜欢的,文中的句子:
1 他们吃的是粗菜、粗饭,穿的是破烂的衣服,睡觉则睡在车马、人、头之中。
他们这种生活,似乎也很苦的。但是一天一天的,也就糊里糊涂地过去了,也就过着春夏秋冬,脱下单衣去,穿起棉衣来地过去了。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2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rest":"走,那自古也就是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的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世间的世界了。<br /><br />3 家里边多少年前放的东西,没有动过,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怨无尤地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br />等我生来了,第一给了祖父的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又有后花园!<br /><br />4 小团圆媳妇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br />闹到三更天才散了场。大神回家去睡觉去了。看热闹的人也都回家去睡觉去了。<br /><br />5 “你二怕死不了的……那家有万贯的,那活着享福的,越想长寿,就越活不长……上庙烧香,上山拜佛的也活不长。像你有二伯这条穷命,越老越结实。好比个石头疙疸似的,那儿死啦!俗语说得好,‘有钱三尺寿,穷命活不够’。像二伯就是这穷命,穷命鬼阎王爷也看不上眼儿来的。”<br /><br />6 可是冯歪嘴子自己,并不像旁观者眼中的那样的绝望,好像他活着还很有把握的样子似的,他不但没有感到绝望已经洞穿了他。因为他看见了他的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他不管他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br />于是他照常的活在世界上,他照常的负着他那份责任。"
才女萧红拥有孩子般单纯的心性,她疼惜故乡的伤痛,在创作中一遍遍追忆故乡,这部《呼兰河传》就抒写出了她对故乡呼兰的深情。读萧红的作品,会发现她的文字独特生动,极具画面感。你能通过她的文字,清晰地看到一幅幅鲜活而多彩的乡村风土画。深感,这样的笔触不亚于一部单反相机。
现在,经济发达了,好多乡土作家特别是会摄影的,在描写故乡时,喜欢用镜头记录下故乡令人感动的风景和生活在那里的人。比如,这一阵在读的同类书《一去二三里:关于故乡,也关于旅行》就是这种美文和美图相结合的好书。摄影师李双喜行走中国100多个传统村落,用温情的镜头和清新隽永的文字,记录着正在消逝的自己和他人的故乡,展现出一个个纯真质朴的田园生活记忆。如果说,《一去二三里》同《呼兰河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都饱含对故乡的深情。
本来是女儿学校叫买的推荐书,在她还没来得及看时自己先看了.
以前只知道有个萧红,但并没读过她的书.
确实是一个寂寞,忧伤的童年,但又是多么纯真的童年.仿佛那个倍受爷爷宠爱的小女孩的调皮身影就是眼前.
跟着黄金时代的风读了呼兰河传,如果说电影是借着镜头,借着光与影,借着导演和编剧,音乐和画面,借着别人的表情和口,在一层层转述,一片片复原,一个脑海中的萧红,那么读她的书,就是和她面对面地坐着,听她絮絮叨叨地讲,呓语般的话,极朴实的客观的,流水账一般地述说,有的地方甚至于冷酷,却无不饱含着对那个幼年时期自成天地的一隅的无限向往与热爱,对那些质朴的麻木的愚昧的人们的无奈与同情,最初的亲情温暖,最开始体会世态炎凉,一个折射大千世界的小小天地,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那里的人们永远活在那里,所有的悲喜,荒诞又平凡至极,繁盛着荒芜,永不停息。
喜欢呼兰河传 (典藏?萧红)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