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死亡的脸 | ![]() |
|
![]() |
死亡的脸 | ![]() |
网友对死亡的脸的评论
相较于作者后来写的那本类似医学+生物学科普的书《生命的脸(How We Live)》,这本书有更多的看点和思考蕴含其中。
死亡这个词可能是人类社会中大部分人会恐惧使用的,我们睿智的老祖宗可能也因此而发明了很多不同的词来表达这个相同的意思,比如亡、故、卒、逝、殁、毙、殒、薨、去世、逝世、弃世、过世、 仙逝、千古、作古、归西、归天、不禄等等。这两年间有不少西方医学界有关于死亡的好书引入国内,也让我们能够有机会窥视一下这个讳莫如深的词有着什么样的神秘。然而,死亡却又是让我们从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平衡途径,我们死亡,世界才能继续下去;我们死了,别人才能活下去。在最后的关头,自然的力量最后总是会获得胜利。
但是现代医学的发展,攻克了大量的疾病后,也开始将死亡视作为了无情的敌人,用尽各种策略与攻势,而注定失败。很多医生也因为如此,而建议对重症的临终病人采取激进治疗的方式或彻底遗弃那些医学已经无能为力的病人。病人常常在激进治疗延长了毫无质量的生命或被遗弃后对医生满怀失望。
首先,这是一本需要拥有胆量才能够认证完成阅读的书。作者为读者讲述了主要的一些造成身体衰弱和死亡的疾病或过程,把我们是如何离开这个世界的身体变化过程描绘的通俗易懂。如我们的心脏,是如何因为冠状动脉堵塞而衰老死亡的;中风、阿兹海默症是如何带走人类生命的;HIV感染后的免疫缺陷,脓血症、肺炎轮番"rest":"来袭。死亡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既有着相同之处,更有着个体差异。每个人经历的死亡过程,既与其他人的死亡过程有相似之处,又都是特定的只属于他自己的一段特殊历程。<br /> 然而,这更是一本让我们思考和感动的书,在最后的一章和全书的小结里,才是作者想要真正告诉我们的心声: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面对死亡。作者自己希望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寻找尽可能不受痛苦的方法,不会让自己尝试不必要的方法来维持生命,并且确定自己不会孤寂地死去。我觉得,这也是许多对于垂死病人而言,真正应该期待或“希望”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了解我们死亡的过程和路径,进而能够知道如何选择停止或继续奋斗的时间,不过于挣扎,也不太早放弃,可以为人生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br /> 最后,作者用了自己哥哥和托尔斯泰的《伊万伊里奇之死》来告诉我们,对于患有重症的亲友,怕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而隐瞒病情是非常不对的。病人在由于重症身体不断变差的过程中,其实心里早已认识到了进程的可怕,而且也或多或少的思考过,如果未来永远不会好起来了该怎么办。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诚实以对,用爱和回忆,为亲友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环境,去直面死亡。<br /> 其实作者讲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对于还活着的人,要去明白“死亡的艺术,就是生的艺术”。活着的时候诚实与仁慈,乃是我们如何死亡的真正方法。和死亡哲学课中提到的一样,最明智的建议,是把每天当成我们的最后一天过(提高生命的质量),同时又要竭力生存,就像永远会活在世上一样(延长生命的长度)。"
看起来旧旧的,没有书封,土很大
不错的,很值得读一读
客观,关键字,末期,衰老,反思,最后的路,
喜欢死亡的脸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