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机械 >

现代机械设计实用手册

2017-06-11 
《现代机械设计实用手册》一书涵盖了常规设计和机械产品系统化设计的精华,它的特点是篇幅小、内容新、实用可靠、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现代机械设计实用手册 去商家看看
现代机械设计实用手册 去商家看看

现代机械设计实用手册

《现代机械设计实用手册》一书涵盖了常规设计和机械产品系统化设计的精华,它的特点是篇幅小、内容新、实用可靠、简明便查、携带方便。
全书共6篇,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连接与紧固、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与轴承、其他零部件(含弹簧、起重机零部件、润滑、密封、常用电动机)和机械产品系统化设计。
本书供从事机械设计、维护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使用,还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参考使用。

编辑推荐

《现代机械设计实用手册》一书是与《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6卷本、2011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3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现代机械设计师手册》(上、下册)配套编写的,它的出版发行使机械设计手册系列配套大型工具书在国内首次配套齐全,并将成为机械设计领域内容最为系统、全面、新颖和 权威的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这三部书既互相独立又可以配套使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情况的读者的需要。《现代机械设计实用手册》采用和贯彻新的标准,本手册采用了2014年12月以前出版发行的相关国家新标准和相关的国际新标准,其中2008年到2014年的新标准超过240个。本书重点介绍了产品绿色设计、和谐设计与系统化设计,也介绍了产品的创新设计等内容,汇总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设计资料,以及在产品设计时必须采用的技术标准,同时还介绍了设计中许多不可缺少的相关设计知识。因此,可以说手册是设计师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所必需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目前她已成为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利器”及其它设计器具无法取代的重要的和强有力设计工具,这不仅在现在,而且在将来也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本手册系统地叙述了机械设计各专业的主要技术内容,归纳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机械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不少新内容是本手册编者们研究得到的,此外,还吸取了国外的若干先进科学技术,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目录

前言
第1篇机械设计基础资料
第1章常用资料和数据1 1
1标准代号1 1
2法定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1 2
21国际单位制(SI)单位1 2
22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SI)并用的我国法定计算单位1 3
23常用物理量符号及其法定单位1 3
24常用计量单位换算1 6
3常用数据1 7
31常用材料的物理性能1 7
32黑色金属硬度与强度换算1 10
33常用材料及物体的摩擦因数1 14
34机械传动效率的概略值1 16
4常用几何公式及截面的力学特性公式1 17
41常用几何体公式1 17
42截面几何及力学特性公式1 18
第2章一般标准和设计规范1 24
1一般标准和金属切削加工零件的设计规范1 24
11标准尺寸1 24
12机器轴高1 25
13机器轴伸1 26
14棱体的角度与斜度1 29
15圆锥的锥度与锥角系列1 30
16中心孔1 33
17零件的倒圆、倒角1 34
18圆形零件自由表面过渡圆角半径和静配合连接轴用倒角1 35
19球面半径1 36
110燕尾槽1 36
111T形槽1 36
112弧形槽端部半径1 38
113砂轮越程槽1 38
114刨切、插切、珩磨越程槽1 39
115退刀槽1 39
116插齿、滚齿退刀槽1 40
117滚花1 41
118分度盘和标尺刻度1 41
119锯缝尺寸1 41
2铸件的设计规范1 42
21铸件的最小壁厚和最小铸孔尺寸1 42
22铸造斜度1 43
23铸造圆角半径1 43
24铸件壁厚的过渡与壁的连接形式及尺寸1 44
25铸件加强肋的尺寸1 46
26压铸件设计的基本参数1 47
3锻件的设计规范1 47
31模锻件的锻造斜度和最小内外圆角半径1 47
32模锻件肋的高宽比和最小距离1 48
33模锻件的凹腔和冲孔连皮尺寸1 48
34锻件腹板上冲孔的限制1 49
4冲压件的设计规范1 49
41冲裁件的设计规范1 49
42弯曲件的设计规范1 51
43拉延伸件的设计规范1 53
44成型件的设计规范1 54
5塑料件的设计规范1 56
51壁厚、高度和最小壁厚1 56
52脱膜斜度、圆角及加强肋的尺寸1 56
53孔的最小直径、孔深及孔的尺寸关系1 56
54用成型型芯制出通孔的孔深和孔径1 57
55螺纹孔的尺寸关系与螺纹成型部分退刀尺寸1 57
56滚花的推荐尺寸1 58
第3章机械制图1 59
1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1 59
11图纸幅面和格式1 59
12标题栏和明细栏1 60
13绘图比例1 60
14图线1 61
15剖面符号1 62
2尺寸标注1 62
21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1 62
22尺寸标注的常用符号和常用结构的注法1 65
23图样中尺寸公差的注法1 68
24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编排方法1 69
3图样画法1 70
31视图1 70
32剖视图画法1 71
33断面图画法1 72
34局部放大图画法1 73
35简化画法1 73
36一些规定画法1 74
4常用结构规定画法1 74
4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和标记方法1 74
42花键画法1 76
43齿轮画法1 78
44弹簧画法1 79
45滚动轴承画法1 81
46动密封圈表示法1 82
47标准中心孔表示法1 85
5机构运动简图符号1 86
第4章机械零部件精度设计1 94
1极限与配合1 94
11标准公差1 94
12基本偏差1 96
13极限偏差1 96
131公称尺寸至500mm轴的极限偏差1 96
132公称尺寸至500mm孔的极限偏差1 106
133公称尺寸>500~3150mm轴和孔的极限偏差1 114
14一般公差1 117
15极限与配合的选择1 117
151孔、轴常用公差带的选择1 117
152轴的各种基本偏差的应用1 117
153公称尺寸至500mm的基孔制优先和常用配合1 117
154公称尺寸至500mm的基轴制优先和常用配合1 117
155常用、优先配合特性及应用举例1 117
16圆锥公差1 123
161圆锥公差项目及给定方法1 123
162圆锥公差的数值及选取1 123
2几何公差1 126
21几何公差的分类、几何特征、符号及附加符号1 126
22几何公差标注方法1 127
23几何公差常用项目的注出公差值1 129
3表面结构1 133
31粗糙度轮廓的主要评定参数1 133
32表面结构的符号和代号1 133
33表面结构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1 135
34表面结构要求的新旧标准对照1 138
35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用1 139
第5章机械工程材料1 143
1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名称和符号1 143
2钢铁材料1 144
21铸铁1 144
211灰铸铁1 144
212可锻铸铁1 145
213球墨铸铁1 146
214蠕墨铸铁1 147
215抗磨白口铸铁1 147
216耐热铸铁1 148
22铸钢1 149
221一般工程用铸钢1 149
222焊接结构用碳素铸钢1 149
223合金铸钢1 149
224奥氏体锰钢铸件1 150
225耐热铸钢1 151
23钢1 151
231碳素结构钢1 151
232优质碳素结构钢1 152
23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1 155
234合金结构钢1 157
235弹簧钢1 168
236工具钢1 169
237不锈钢1 172
238耐热钢1 177
239滚动轴承钢1 180
24钢材1 181
241热轧圆钢、方钢、六角和八角钢1 181
242冷拉圆钢、方钢和六角钢1 183
243热轧等边角钢1 185
244热轧不等边角钢1 188
245热轧槽钢1 192
246热轧工字钢1 193
247冷拔无缝方形钢管1 195
248冷拔无缝矩形钢管1 196
249无缝钢管1 200
2410焊接钢管1 202
2411冷轧钢板和钢带及热轧钢板和钢带1 203
2412不锈钢冷轧、热轧钢板和钢带1 204
2413耐热钢板和钢带1 206
2414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1 207
2415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1 207
2416弹簧钢丝1 207
2417钢丝1 210
3有色金属材料1 212
31铜与铜合金1 212
311加工铜与铜合金1 212
312铸造铜合金1 216
313铜棒1 218
314铜管1 220
32铝与铝合金1 221
321铸造铝合金1 221
322变形铝与铝合金1 223
323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1 224
324铝及铝合金冷拉、冷轧管材1 226
4非金属材料1 226
41橡胶及橡胶制品1 226
411工程常用橡胶的性能及应用1 226
412橡胶管1 230
413工业用橡胶板1 231
42石棉制品1 232
43工程塑料1 234
431常用工程塑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1 234
432常用工程塑料的技术性能1 237
433塑料管材1 241
434塑料棒材与板材1 243
44其他非金属材料1 244
441工业有机玻璃1 244
442工业用毛毡1 245
443软钢纸板1 246
444常用密封填料1 247
5复合材料1 247
51金属基复合材料1 247
511钛 铜复合棒1 247
512不锈钢复合钢板1 248
513铜 钢复合钢板1 249
514钛 钢复合钢板1 250
52塑料基复合材料1 250
521碳纤维增强热塑料1 250
522玻璃纤维增强塑料1 251
53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1 253
531碳(石墨)纤维增强铝复合材料1 253
532碳纤维增强铅复合材料1 253
533碳纤维增强铜复合材料1 253
54塑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1 254
541塑料 青铜 钢背三层复合板材1 254
542塑覆铜管1 254

第2篇连接与紧固
第1章螺纹与螺纹连接2 1
1螺纹及螺纹零件的结构要素2 1
11螺纹2 1
111螺纹的种类、特点和应用2 1
112普通螺纹2 2
113管螺纹2 6
114梯形螺纹2 13
115锯齿形(3°、30°)螺纹2 18
116矩形螺纹2 23
12螺纹零件结构要素2 23
121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2 23
122螺栓和螺钉通孔及沉孔尺寸2 25
123地脚螺栓孔和凸台2 25
124扳手空间2 26
2螺纹连接2 27
21螺纹紧固件连接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2 27
22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2 27
221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2 27
222螺栓强度计算2 29
23螺纹连接紧固件机械性能和材料2 31
24螺纹连接的标准元件及挡圈2 36
241螺栓和螺柱2 36
242螺钉2 49
243螺母2 57
244垫圈2 70
245挡圈2 77
第2章轴毂连接与销连接2 86
1键与花键连接2 86
11键连接2 86
111键和键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2 86
112键的选择和键连接的强度校核2 87
113键连接的标准元件2 89
12花键连接2 97
121花键连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 97
122花键连接的强度计算2 97
123矩形花键尺寸及公差2 98
2过盈连接2 100
21过盈连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 100
22圆柱面过盈连接计算2 101
3胀紧连接2 105
31胀紧连接套的形式与基本尺寸2 105
32胀紧连接套的选用2 105
4销连接2 112
41销的类型、特点和应用2 112
42销的选择和销连接的强度校核2 114
43销的标准件2 115
第3章焊接、铆接与黏接2 125
1焊接2 125
11焊接方法分类、代号及应用2 125
12焊条及金属材料的焊接性2 128
121焊条2 128
122金属材料的焊接性2 129
13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坡口及其选择2 132
14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2 132
141电弧焊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2 132
142电阻焊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2 139
15焊缝在图样上的表达及标注2 139
16焊件设计中一般应注意的问题2 150
17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2 153
2铆接2 154
21铆缝设计2 154
22铆钉2 156
221常用铆钉的型式及应用2 156
222铆钉标准元件2 157
3黏接2 160
31黏接设计要点2 160
32胶黏剂的选择2 160
33黏接接头的结构型式2 164

第3篇机 械 传 动
第1章带传动3 1
1带传动的类型及设计要求3 1
11带传动的类型3 1
12带传动设计的基本要求3 2
2V带传动3 2
21V带尺寸规格与结构3 3
22V带传动的设计3 5
221主要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3 5
222设计计算3 5
23带轮3 20
231带轮设计的要求3 20
232带轮材料3 20
233带轮结构3 20
234带轮的技术要求3 24
24V带传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3 24
25设计实例3 24
3平带传动3 25
31主要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3 25
32平型传动带的尺寸与公差3 26
33胶帆布平带传动3 27
331带的规格3 27
332设计计算3 27
34聚酰胺片基平带传动3 29
341带的结构与规格3 29
342设计计算3 30
35高速带传动3 30
351带的规格3 31
352设计计算3 31
36带轮3 32
4同步带传动3 33
41同步带传动常用术语3 33
42一般传动用同步带的类型和标记3 34
43梯形同步带传动设计3 34
431梯形同步带的规格3 34
432梯形齿同步带的选型和基准额定功率3 36
433梯形齿同步带传动设计方法3 41
434梯形齿同步带带轮3 43
435设计实例3 45
5带传动的张紧3 46
51张紧方法3 46
52张紧力的控制3 47
521V带的预紧力3 47
522平带的预紧力3 48
523同步带的预紧力3 48
第2章链传动3 50
1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3 50
2滚子链的基本参数和尺寸3 51
3滚子链传动的设计3 54
31滚子链传动选择指导3 54
32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3 54
33润滑范围选择3 56
34滚子链的静强度计算3 57
4滚子链链轮3 58
41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3 58
42齿槽形状3 58
43轴向齿廓3 60
44链轮结构3 61
45链轮公差3 62
46链轮材料及热处理3 62
5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方式3 63
51链传动的布置3 63
52链传动的张紧3 64
53链传动的润滑方式3 66
6滚子链传动设计计算示例3 67
第3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3 69
1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性能3 69
2渐开线圆柱齿轮基本齿廓和模数系列3 69
3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70
31标准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70
311外啮合标准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70
312内啮合标准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70
32变位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70
321变位齿轮传动的特点与功用3 70
322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的变位系数选择3 73
323内啮合圆柱齿轮传动的干涉及变位系数选择3 75
324外啮合变位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81
325内啮合变位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83
4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厚的测量与计算3 90
41齿厚测量方法的比较和应用3 90
42公法线长度3 90
421公法线长度计算公式3 90
422公法线长度数值表3 90
43分度圆弦齿厚3 96
431分度圆弦齿厚计算公式3 96
432分度圆弦齿厚数值表3 97
44固定弦齿厚3 100
441固定弦齿厚计算公式3 100
442固定弦齿厚数值表3 101
45量柱(球)测量跨距3 102
451量柱(球)测量跨距计算公式3 102
452量柱(球)测量跨距数值表3 102
5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3 103
51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计算3 103
52主要参数的选择3 103
53主要尺寸的初步确定3 104
54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与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计算3 105
55齿轮传动设计与强度校核计算中各参数的确定3 106
551 分度圆上的圆周力Ft3 106
552使用系数KA3 106
553动载系数Kv3 106
554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Hβ、KFβ3 107
555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Hα、KFα3 108
556节点区域系数ZH3 108
557弹性系数ZE3 109
558接触强度计算的重合度与螺旋角系数Zεβ3 109
559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σHlim3 109
5510接触强度计算的寿命系数ZNT3 112
5511润滑油膜影响系数ZL、ZV、ZR3 113
5512工作硬化系数ZW3 113
5513接触强度计算的尺寸系数ZX3 114
5514最小安全系数SHmin、SFmin3 114
5515复合齿形系数YFS3 114
5516抗弯强度计算的重合度与螺旋角系数Yεβ3 115
5517齿轮材料的弯曲疲劳极限基本值σFE3 116
5518弯曲强度计算的寿命系数YNT3 118
5519弯曲强度计算的尺寸系数YX3 118
5520相对齿根圆角敏感系数YδrelT3 119
5521相对齿根表面状况系数YRrelT3 119
56齿轮静强度校核计算3 119
57变动载荷作用下的齿轮强度校核计算3 120
58开式齿轮传动的计算3 120
6齿轮的材料3 121
7圆柱齿轮的结构3 123
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3 126
81齿轮偏差的定义和代号3 126
82精度等级及其选择3 129
83齿轮的检验3 130
84齿轮偏差数值表和齿轮偏差计算公式3 130
85齿厚与侧隙3 136
851齿厚3 136
852关于侧隙的术语和定义3 137
853最小法向侧隙3 137
854齿厚的公差与偏差3 138
855公法线长度偏差3 139
856量柱(球)测量跨距偏差3 139
86齿轮坯的精度3 139
87齿面粗糙度3 142
88中心距公差3 143
89轴线平行度偏差3 143
810接触斑点3 144
9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计算示例及零件工作图3 144
91设计示例3 144
92渐开线圆柱齿轮零件工作图3 147
第4章圆弧齿轮传动3 149
1圆弧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3 149
11单圆弧齿轮传动3 149
12双圆弧齿轮传动3 150
2圆弧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3 151
21单圆弧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3 151
22双圆弧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3 151
221同一工作齿面上两个同时接触点间的轴向距离qTA3 152
222多点啮合系数3 152
223多对齿啮合系数3 152
224齿宽b的确定3 152
3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及模数系列3 153
31单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3 153
32双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3 153
33圆弧齿轮的法向模数系列3 154
4圆弧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154
5圆弧齿轮传动基本参数的选择3 157
51齿数z和模数mn3 157
52重合度εβ3 157
53螺旋角β3 158
54齿宽系数d、a3 158
6圆弧齿轮的强度计算3 158
61圆弧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公式3 158
62各参数符号的意义及各系数的确定3 159
7圆弧圆柱齿轮的精度3 165
71误差的定义和代号3 165
72精度等级及其选择3 165
73侧隙3 165
74推荐的检验项目3 165
75图样标注3 165
76圆弧齿轮精度数值表3 169
77极限偏差及公差与齿轮几何参数的关系式3 172
8圆弧圆柱齿轮设计计算实例及零件工作图3 173
81设计计算实例3 173
82圆弧圆柱齿轮零件工作图3 175
第5章锥齿轮传动3 179
1概述3 179
11分类、特点和应用3 179
12基本齿制3 180
13模数3 180
14锥齿轮的变位3 181
141切向变位3 181
142径向变位(高变位)3 182
2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182
21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182
22斜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184
23弧齿锥齿轮传动和零度弧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184
3锥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3 190
31轮齿受力分析3 190
32主要尺寸的初步确定3 191
33锥齿轮传动的疲劳强度校核计算3 193
331锥齿轮传动的当量齿轮参数计算3 193
332锥齿轮传动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校核计算公式3 195
333疲劳强度校核计算中参数的确定3 196
334开式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3 201
34锥齿轮传动设计举例3 201
4锥齿轮的结构3 205
5锥齿轮的精度3 206
51术语和定义3 206
52精度等级3 208
53锥齿轮的检验组和公差3 209
531锥齿轮的检验组3 209
532锥齿轮的公差3 209
54锥齿轮副的检验和公差3 209
541齿轮副的检验项目3 209
542齿轮副的检验组3 209
543齿轮副的公差3 209
55锥齿轮副的侧隙3 210
56图样标注3 210
57应用示例3 211
58齿坯的要求3 211
59锥齿轮精度数值表3 212
510锥齿轮极限偏差及公差与齿轮几何参数的关系式3 220
6锥齿轮工作图例3 221
第6章蜗杆传动3 223
1概述3 223
2普通圆柱蜗杆传动3 225
21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基本齿廓和标记3 225
211基本齿廓3 225
212圆柱蜗杆传动的标记3 225
22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3 225
23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226
24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3 226
241齿上受力分析和滑动速度计算3 226
242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和刚度计算3 226
243蜗杆、蜗轮的材料和许用应力3 232
244蜗杆传动的效率和散热计算3 233
25提高圆柱蜗杆传动承载能力的方法3 235
26蜗杆、蜗轮的结构3 235
27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设计实例3 236
28圆柱蜗杆、蜗轮精度3 239
281术语和定义3 239
282精度等级3 242
283蜗杆、蜗轮的检验和极限偏差3 242
284蜗杆副的检验和极限偏差3 242
285蜗杆副的侧隙 3 242
286齿坯的要求3 252
287极限偏差和公差数值表3 252
3圆弧圆柱蜗杆传动3 255
31轴向圆弧齿圆柱蜗杆(ZC3)传动3 255
311基本齿廓3 255
312ZC3蜗杆传动的参数及其匹配3 255
313ZC3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257
314ZC3蜗杆传动强度计算及其他3 258
32环面包络圆柱蜗杆(ZC1)传动3 258
321基本齿廓3 258
322ZC1蜗杆传动的参数及其匹配3 258
323ZC1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 261
324ZC1蜗杆传动承载能力计算3 261
325ZC1蜗杆传动设计实例3 264
4环面蜗杆传动3 266
41环面蜗杆的形成原理3 266
411直廓环面蜗杆(TSL型)3 266
412平面包络环面蜗杆3 266
42环面蜗杆的修形3 266
421直廓环面蜗杆的修形3 267
422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修形3 267
43环面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选择和几何尺寸计算3 267
44环面蜗杆传动承载能力计算3 272
45环面蜗杆传动设计算例3 272
46环面蜗杆、蜗轮工作图3 274
47环面蜗杆、蜗轮的精度3 277
471直廓环面蜗杆、蜗轮精度3 277
472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蜗轮精度3 280
第7章螺旋传动3 284
1螺旋传动的种类和应用3 284
2滑动螺旋传动3 284
21螺母的结构型式3 284
22滑动螺旋传动的受力分析3 284
23滑动螺旋传动的设计计算3 286
24滑动螺旋副的材料和精度3 288
25滑动螺旋传动设计举例3 288
26螺杆、螺母工作图3 290
3滚动螺旋传动3 291
31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3 291
32滚动螺旋的几何尺寸3 293
33滚动螺旋的代号和标注3 294
34滚动螺旋的选择计算3 294
35材料及热处理3 298
36精度3 298
37预紧3 299
38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3 299
第8章减速器与无级变速器3 301
1一般减速器设计资料3 301
11常用减速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3 301
12减速器的基本参数3 303
121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基本参数3 303
122圆柱蜗杆减速器的基本参数3 304
13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3 304
14齿轮、蜗杆减速器箱体结构尺寸3 305
141铸铁箱体的结构和尺寸3 305
142焊接箱体的结构和尺寸3 308
15减速器附件及其结构尺寸3 309
16典型减速器结构示例3 312
161装配图3 312
162减速器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3 321
2标准减速器3 323
21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3 323
211型式和标记方法3 323
21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 323
213承载能力3 326
214选用方法3 330
22运输机械用减速器(锥齿轮 圆柱齿轮减速器)3 331
221型式和标记方法3 331
22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 331
223承载能力3 331
224选用方法3 334
23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3 338
231型式与标记方法3 338
232公称传动比和实际传动比3 338
233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 338
234承载能力3 342
235选用方法3 342
24摆线针轮减速器3 347
241型号和标记方法3 347
24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 347
243承载能力3 348
244选用方法3 348
25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3 350
251型式和标记方法3 350
25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 350
253承载能力3 351
254选用方法3 353
3机械无级变速器3 354
31常用机械无级变速器的类型、特性及选用3 354
311机械无级变速器的类型、机械特性及应用举例3 354
312机械无级变速器的选用3 356
32齿链式无级变速器3 357
321型式和标记方法3 357
32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 358
323性能参数3 360
324选用方法3 364
33行星锥盘式无级变速器3 365
331型式和标记方法3 365
33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 366
333性能参数3 369
34四相并列连杆脉动无级变速器3 370
341型式和标记方法3 370
34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 370
343性能参数3 370
35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3 371

第4篇轴系零件与轴承
第1章轴4 1
1概述4 1
11轴的分类4 1
12轴的设计特点和步骤4 1
13轴的常用材料4 1
2轴的结构设计4 3
21轴上零件的布置4 3
22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4 4
23提高轴疲劳强度的结构措施4 7
24轴的结构工艺性4 8
3轴的强度计算4 9
31按转矩估算轴径4 9
32按当量弯矩近似计算轴的强度4 9
33轴安全系数的精确校核计算4 11
331轴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校核4 11
332轴的静强度安全系数校核4 14
34轴的强度计算实例4 18
4轴的刚度校核4 20
41轴的弯曲刚度校核4 20
411能量法4 21
412当量直径法4 21
42轴的扭转刚度校核4 24
43轴的刚度计算实例4 25
5钢丝软轴4 27
51软轴的结构形式和规格4 27
511钢丝软轴的结构与规格4 29
512软管的结构与规格4 29
513软轴的接头及连接4 31
514软管的接头及连接4 31
515防逆转装置4 32
52软轴的选择和使用4 33
521软轴的选择4 33
522软轴使用时的注意事项4 33
第2章滑动轴承4 34
1概述4 34
2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4 34
21径向轴承4 34
211结构型式的选用4 34
212轴颈与轴瓦的配合4 34
213轴承的验算4 34
22平面推力轴承4 37
221常用结构型式4 37
222轴承的验算4 37
223常用滑动轴承材料的性能和许用值4 37
3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4 38
31工作原理及几何关系4 38
32设计计算4 39
321雷诺数与层流条件4 39
322轴承比压p4 39
323承载能力4 39
324摩擦功率4 39
325流量4 42
326热平衡4 44
327最小油膜厚度4 44
33主要参数选择4 45
331宽径比B/D4 45
332相对间隙Ψ4 45
333润滑油黏度η4 46
34算例4 46
4含油轴承4 48
41粉末冶金含油轴承4 48
411滑动轴承烧结轴套的尺寸和公差4 48
412参数选择4 48
413润滑4 51
414使用安装4 52
42青铜石墨含油轴承4 52
5轴套与轴瓦4 54
51轴套4 54
511卷制轴套4 54
512整体轴套4 57
513轴套的固定4 60
52轴瓦4 61
521厚壁轴瓦4 61
522薄壁轴瓦4 62
53推力垫圈4 66
54润滑孔和润滑槽4 67
541润滑孔4 67
542润滑槽4 68
55滑动轴承间隙与配合的选择4 69
6滑动轴承的润滑4 72
7滑动轴承座4 73
71整体滑动轴承座4 73
72对开式滑动轴承座4 74
第3章滚动轴承4 77
1滚动轴承的分类、代号4 77
11通用滚动轴承的分类4 77
12通用滚动轴承代号4 78
121基本代号4 78
122基本代号编制规则4 79
123通用轴承类型、结构及基本代号4 79
124滚针轴承基本代号4 80
125前置、后置代号4 81
126滚动轴承代号示例4 84
2滚动轴承的选择与计算4 84
21滚动轴承的选择4 84
211滚动轴承类型选择4 84
212滚动轴承公差等级选择4 88
22滚动轴承的计算4 88
221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4 88
222滚动轴承的静载荷计算4 91
223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4 92
224推力轴承需要的最小轴向载荷4 93
225例题4 93
3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4 94
31支承结构的基本形式4 94
32滚动轴承的轴向紧固4 96
33滚动轴承的游隙4 97
331滚动轴承游隙选择4 97
332轴向游隙的调整4 99
34滚动轴承的配合4 99
35轴承的预紧4 102
36滚动轴承的润滑4 103
361润滑脂的选择4 104
362润滑油的选择4 105
363固体润滑4 105
37滚动轴承的密封4 105
38滚动轴承的装拆4 107
39滚动轴承组合的典型结构4 107
4常用滚动轴承主要尺寸和性能表4 110
41深沟球轴承4 110
42角接触球轴承4 115
43四点接触球轴承4 119
44调心球轴承4 121
45圆柱滚子轴承4 127
46调心滚子轴承4 140
47圆锥滚子轴承4 146
48成套滚针轴承4 154
49推力轴承4 155
410滚动轴承附件及滚动轴承座4 161
4101滚动轴承附件(紧定套、退卸衬套、止推环)4 161
4102滚动轴承座4 168
第4章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4 173
1联轴器4 173
11常用联轴器的类型、性能、特点及应用4 173
12机械式联轴器的选择4 174
121联轴器类型的选择4 174
122联轴器型号的选择4 175
13固定式刚性联轴器4 176
131套筒联轴器4 176
132凸缘联轴器4 177
14可移式刚性联轴器4 180
141滑块联轴器4 180
142齿式联轴器4 181
143滚子链联轴器4 188
15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 189
16弹性联轴器4 192
161弹性套柱销联轴器4 192
162弹性柱销联轴器4 195
163梅花形弹性联轴器4 198
164轮胎式联轴器4 202
2离合器4 203
21常用离合器的类型、性能、特点与应用4 203
22嵌合式离合器4 205
221牙嵌离合器4 205
222齿式离合器4 209
23摩擦离合器4 209
231圆盘摩擦片离合器4 209
232圆锥摩擦离合器4 211
24电磁离合器4 211
241DLY0系列牙嵌式电磁离合器4 212
242DLY5系列牙嵌式电磁离合器4 212
243DLM0系列有滑环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4 214
244DLM5系列有滑环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4 214
245DLM10(EKE)系列有滑环湿(干)式多片电磁离合器4 216
246DLM9(ERD)系列无滑环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4 217
25超越离合器4 218
251滚柱式超越离合器4 218
252楔块式超越离合器4 219
26安全离合器4 222
261剪销式安全离合器4 222
262牙嵌式安全离合器4 223
263钢球式安全离合器4 224
264摩擦式安全离合器4 225
3制动器4 226
31制动器的功能、分类、特点与应用4 226
32制动器的选择与设计4 226
321制动器的类型选择4 226
322制动器的设计计算4 227
323摩擦材料4 230
33外抱块式制动器4 232
331结构型式4 232
332外抱块式制动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4 234
333外抱块式制动器的性能参数及主要尺寸4 235
34带式制动器4 239
341普通型带式制动器4 239
342短行程带式制动器4 242
35盘式制动器4 243
351钳盘式制动器4 243
352全盘式制动器4 248
353锥盘式制动器4 248
354载荷自制盘式制动器4 248
第5篇其他零部件
第1章弹簧5 1
1螺旋弹簧5 1
11圆柱螺旋弹簧的型式、代号及参数系列5 1
12弹簧的材料、载荷类型及许用应力5 3
13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5 9
131弹簧结构和载荷—变形图5 9
132设计计算5 10
133弹簧强度和稳定性校核5 16
134组合弹簧的设计计算5 16
14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设计5 17
141弹簧结构和载荷—变形图5 17
142圆柱螺旋扭转弹簧基本计算公式5 17
143弹簧疲劳强度校核5 19
15圆柱螺旋弹簧技术要求5 19
151弹簧特性和尺寸的极限偏差5 19
152弹簧的热处理和其他技术要求5 23
16设计计算例题5 23
2碟形弹簧5 27
21碟形弹簧的结构和尺寸系列5 27
22碟形弹簧的设计计算5 30
221单片碟形弹簧的计算5 30
222组合碟形弹簧的计算5 31
23碟形弹簧的许用应力和疲劳极限5 33
24碟形弹簧的技术要求5 33
25碟形弹簧工作图5 34
26计算例题5 35
第2章起重机零部件5 37
1起重机机构的分级5 37
11起重机机构的使用等级5 37
12起重机机构的载荷状态、级别5 37
13起重机机构的工作级别5 37
2钢丝绳5 38
21钢丝绳的术语、标记和分类5 38
211常用术语及其标记5 38
212钢丝绳标记示例5 40
22钢丝绳选用计算5 41
221C系数法5 41
222最小安全系数法5 42
23重要用途钢丝绳5 42
24一般用途钢丝绳5 51
25电梯用钢丝绳5 62
26平衡用扁钢丝绳5 67
3绳具5 69
31钢丝绳夹5 69
32钢丝绳用楔形接头5 70
33钢丝绳用普通套环5 72
34钢丝绳用重型套环5 73
4卷筒5 73
41卷筒的类型5 73
42卷筒的几何尺寸5 75
43卷筒槽形5 76
44起重机用铸造卷筒的型式、尺寸和
技术条件5 77
45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固定5 79
46钢丝绳用压板5 80
47钢丝绳在卷筒上用压板固定的计算5 81
48卷筒强度计算5 81
5滑轮5 82
51滑轮结构和材料5 82
52滑轮的主要尺寸5 82
53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的匹配关系5 83
54滑轮型式5 84
6起重链和链轮5 84
61起重链条的选择5 85
62起重用短环链5 85
63焊接链轮5 87
7吊钩5 87
71吊钩的分类5 87
72吊钩的力学性能5 87
73吊钩的起重量5 88
74吊钩的尺寸5 89
75吊钩材料5 89
76吊钩的应力计算5 90
77吊钩附件5 92
8车轮和轨道5 93
81车轮5 93
82踏面形状和尺寸与钢轨的匹配5 94
83技术要求5 94
831材料的力学性能5 94
832热处理5 94
833精度5 94
834成品车轮的表面质量5 94
84车轮计算5 95
841允许轮压的计算5 95
842等效工作轮压计算5 95
85CD、MD电动葫芦用钢轮5 96
86轨道5 97
9缓冲器5 98
91弹簧缓冲器5 98
92起重机橡胶缓冲器5 100
第3章润滑5 102
1润滑油5 102
11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5 102
12润滑油的组成5 104
13各种润滑剂的性能比较5 105
14润滑油品的选用5 105
141内燃机油5 105
142齿轮油5 106
143液压油5 107
144压缩机油5 108
145常用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和应用5 110
2润滑脂5 114
21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5 114
22润滑脂的选用5 115
221润滑部位的工作温度5 115
222润滑部位的负载5 115
223润滑部位的速度5 115
224润滑部位的环境及接触的介质5 115
225润滑脂加注方法5 116
23常用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应用5 116
3固体润滑剂5 117
31固体润滑剂应具备的基本性能5 117
32常用的固体润滑剂5 118
321石墨5 118
322聚四氟乙烯(PTFE)5 119
323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5 119
33固体润滑剂的选用5 120
4润滑方法和润滑装置5 121
41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的分类及应用5 121
42润滑件5 122
421油杯5 122
422油枪5 124
423油标5 124
43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5 125
431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的任务5 125
432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步骤5 125
44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5 126
441润滑油泵及油泵装置5 126
442稀油润滑装置5 129
45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5 132
451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步骤5 133
452自动润滑脂集中润滑站能力的确定5 135
46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5 135
47油气润滑5 136
471油气润滑的工作原理5 138
472油气润滑系统5 138
473油气润滑装置5 139
474油气润滑与稀油循环式润滑的比较5 140
475油气润滑与油雾润滑的比较5 140
第4章密封5 142
1密封的分类及选型5 142
11密封的分类5 142
12密封的选型5 142
13常用密封材料5 143
2垫密封5 143
21垫密封的泄漏5 143
22密封垫的选用5 144
23常用垫片类型及应用5 144
3胶密封5 151
31聚硫橡胶密封胶5 152
32硅橡胶密封胶5 152
33非硫化型密封胶5 153
34液态密封胶5 154
341液态密封胶的种类5 154
342液态密封胶的性能和选用5 154
35厌氧胶5 154
36密封胶的应用5 157
4填料密封5 157
41软填料密封5 157
411软填料的结构型式和材料选用5 157
412填料腔结构设计5 159
42硬填料密封5 160
43O形橡胶密封圈5 161
5油封与防尘密封5 167
51用作油封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5 167
52毡圈油封5 168
53防尘密封5 170
6液体迷宫密封5 173
第5章常用电动机5 175
1概述5 175
11常用电动机的类型、特点及用途5 175
12电动机的工作制、安装型式和外壳防护代号5 177
13常用电动机的选择5 180
131电动机计算选择的内容与步骤5 180
132电动机类型的选择5 181
133电动机电压的选择5 181
134电动机转速的选择5 181
135电动机容量的选择5 182
136电动机选择举例5 185
2一般异步电动机5 188
21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5 188
22Y系列(IP23)三相异步电动机5 198
23Y2系列(IP54)三相异步电动机5 202
24Y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5 209
3YZ、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5 216
31YZ系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5 216
32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5 219
4YB3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5 220
5小功率电动机5 228
6Z4系列直流电动机5 232

第6篇机械产品系统化设计
第1章概论6 1
1产品系统化设计的目的与意义6 1
2产品系统化设计的内容与方法6 1
3机械产品设计工作过程的四个阶段6 1
31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第一阶段——调研阶段6 2
32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第二阶段——规划阶段6 2
321产品设计的7D总体规划模型6 3
322产品设计规划的各个子模型6 4
33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第三阶段——实施阶段6 7
331面向产品广义质量的1+3+X系统化设计法的内涵6 7
332深层次系统化设计法的特点6 9
34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第四阶段——检验阶段6 9
第2章产品功能与性能的内涵及质量的定义6 10
1现代机械产品的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6 10
11产品的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6 10
12产品功能的主要特性及要求6 10
2机械产品的综合性能6 11
21产品综合性能的分类6 11
22产品综合性能的内涵6 11
3现代机械产品设计质量的内涵6 12
4机械产品的质量与设计质量的定义6 14
5产品质量组成元素公式与产品质量方程6 14
51产品质量元素公式及各元素在系统中的作用6 14
511产品质量组成元素公式6 14
512元素的种类及其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6 15
52系统组成元素的量与质6 15
53各组成元素对产品质量的贡献率6 15
54产品的质量与设计质量公式6 15
第3章机械产品的功能及功能设计6 17
1概述6 17
2产品功能分析6 18
21功能的种类6 18
22产品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的内涵6 18
23产品功能的分解6 18
3实现产品主辅功能的工作系统设计6 19
31物质输送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 19
32物件夹持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 19
33运动传递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 19
34机器操纵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 21
35动力传输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 21
351机械系统能量流动状况和特性分析6 21
352工作机构的载荷分析和计算6 22
353机械系统的能量流程6 23
354机械工作过程的能量效率与能量利用率6 23
36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 24
4产品功能需求的四类参数6 24
5产品功能设计示例6 25
51明确设计任务,编写设计任务书6 25
52系统功能描述6 26
53功能分解6 26
54总体方案设计6 26
541功能分解与实现策略的制定6 26
542方案综合评价6 26
55总体布局设计6 27
第4章机械产品的结构性能及动态设计6 28
1结构性能优化设计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及其关联性方程式6 28
11动态设计的主要目标、内容与方法6 28
12动态设计的主要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关联方程式6 28
2动态设计的内涵6 28
21动态设计的种类和含义6 28
22一般动态设计法6 29
23深层次动态设计法6 30
3动态设计的步骤和方法6 31
4应用举例6 31
第5章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及控制系统设计6 35
1控制系统设计的目标、内容与方法6 35
11控制系统设计的内涵6 35
12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内容和方法6 35
2机械产品的操纵系统6 35
3机械产品的监测系统6 35
4机械产品的控制系统6 36
41机械产品工艺参数的控制6 36
42多机传动机械系统运动学状态的控制6 37
43机械产品动力学状态的控制6 37
44机械产品工作过程的控制6 38
5机械产品的诊断系统6 39
第6章机械产品的制造性能及可视化设计6 40
1产品可视化设计的主要目标、内容和方法6 40
2可视化设计法的理论框架6 40
21可视化设计法的主要内容6 40
22可视化设计法的技术流程6 41
23可视化设计法的关键技术6 42
3加工过程可视化6 42
31研究内容及目标6 42
32研究方法及实施过程6 42
4装配(拆卸)过程可视化6 43
41研究内容及目标6 43
42研究方法及实施过程6 44
5运动学可视化6 44
51研究内容及目标6 44
52研究方法与步骤6 44
6动力学可视化6 45
61研究内容及目标6 45
62研究方法与步骤6 45
7工作过程可视化6 46
71研究内容及目标6 46
72研究方法与步骤6 46
8控制过程可视化6 47
81研究内容及目标6 47
82研究方法及步骤6 47
第7章机械产品设计质量的检验与评估6 48
1产品设计质量的评估及检验模型6 48
2产品设计质量评价指标的内涵6 48
3评价指标的加权系数6 48
4产品设计质量评价方法的种类6 49
5通过样机试验检验产品设计质量6 52
6通过用户使用检验产品设计质量6 52
参考文献6 53

网友对现代机械设计实用手册的评论

喜欢现代机械设计实用手册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