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经济 >

通往奴役之路(修订版) (西方现代思想丛书)

2017-06-05 
本书写于本世纪40年代初,当&#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通往奴役之路(修订版) (西方现代思想丛书) 去商家看看
通往奴役之路(修订版) (西方现代思想丛书) 去商家看看

通往奴役之路(修订版) (西方现代思想丛书)

本书写于本世纪40年代初,当时欧洲正值民族社会主义盛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作为济世良方风靡一时,受到追捧。针对此情形,作者力图系统全面分析论证所谓“计划经济”乃是“伪知识”,是西方思想文化的核心精髓自由主义的“天敌”,是所谓“通往奴役之路”。

网友对通往奴役之路(修订版) (西方现代思想丛书)的评论

哈耶克在《通向奴役之路》的结论中说,“现在重要的事情是,我们要来商定某些原则,以及使得我们从不久前曾支配着我们的某些错误中解脱出来。不管我们多么不情愿承认这一点,但我们必须承认,在这次战争以前,我们确曾又一次达到过一个阶段,当时更重要的是清除那些因人类的愚蠢而加诸于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解放个人的创造力,而不是涉及更多的机构去‘指引’和‘指导’他们——也就是说,要创造有利于进步的条件,而不是去‘计划进步’”。

这话读来令人悲伤。《通向奴役之路》一九四四年就出版了,距今正好七十年。然而对照书中所言,比如“人们赞同一个消极的纲领,即对敌人的憎恨、对富人的嫉妒,比赞同一项积极的任务要容易得多,这看来几乎是人性的一个法则。若要用一个信条将某个集团牢牢地团结在一起以便共同行动的话,那么,将‘我们’和‘他们’对立起来,即与一个集团以外的人进行共同的斗争,则似乎是这个信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那些不仅想要获得对一个政策的支持,而且要获得广大群众的无保留的忠诚的人,都总是运用它来为自己服务”。再看看我们当下,官媒仍不忘宣传人民民主专政,电视广播报纸则大肆渲染中日中美敌对情绪,历史的车轮滚了七十年后才发现原来一直原地打圈:我们从未想过放弃计划。

最近这几年我有一个体会,若要穿透尘世的迷雾,看清真伪,必须返归经典。原因是我们这些四九后生长在大陆的国人,所接"rest":"受的教育已经完全奴役化。要回归正常,需经过除魅和重建两个阶段。相对而言,前者较后者更为容易,破总是比立来得容易些,拆房子没有什么定式,但是要建一所房子,非得先地基再柱再梁不可,不能有半点差池。但读完《通向奴役之路》之后,我发现回归经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于此。哈耶克写道,“极权主义制度的特色中,很少有像对语言的完全曲解——即借字义的改变来表达新制度的理想——这件事那样使肤浅的观察者感到困惑不接了”。哈耶克以“自由”为例描述了极权主义者如何歪曲词义。“我们已经看到了正义和法律,权利和平等是怎样遭受到同样的命运的。类似这种遭到篡改的词语几乎包括一切普遍应用的道德和政治方面的名字”。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如果两个兄弟中的一个接受了这个新信仰,过了不久,他就好像在说另一种语言似的,以致他们相互之间要进行任何真正的沟通都成为不可能了。”就我个人而言,在这方面的体会是比较深刻的,比如“封建社会”一词,在我接受的学校教育中,中国的封建社会上自战国下迄满清。但后来才知道,中国真正的封建社会到秦朝便结束了,那以后到清可称之为“郡县制”的文官制度。其实这点毛某也是很清楚的,他自己就曾说过“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br /><br />似乎看得清楚的总有这样一些人。哈耶克在书中写道:“像伊斯门这样有名的以前老牌共产党人重新发现了这个真理:……私有财产制度是给人以有限的自由与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马克思则希望通过消除这个制度而给人以无限自由与平等。奇怪得很,马克思是第一个看到这点的。是他告诉我们:回顾以往,私人资本主义连同其自由市场的发展成了我们一切民主自由发展的先决条件。他从未想到,向前展望,如果是他所说的那样,那些其他的自由,恐怕就会随着自由市场的取消而消逝。”马克思可能真的是“从未想到”,但我相信毛某等人则未必如此。笑蜀先生曾编辑了一本关于共产党人在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九年之间的一些公开言论的书,若将作者换做今日某人,则定将被寻衅滋事不可。这就是历史的吊诡,但也可窥见极权主义者的心虚。就像前一段时间有网友说现在的政府一方面大谈三个自信,另外一方面却做着偷鸡摸狗删帖屏蔽网络的勾当。<br /><br />不过若是读了《通向奴役之路》后,就不难理解极权主义为何要如此。哈耶克说,“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密切的相互依存使我们不容易使计划恰好停止在我们所希望的限度内,并且市场的自由运作所受的阻碍一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计划者就被迫将管制范围加以扩展,直到它变得无所不包为止。”也许,这些计划者的初衷是善意的,“由于对自由主义政策的迟缓进展日益不能忍耐,由于对那些利用自由主义的用于为反社会特权辩护的人的正当愤懑,以及由于已经取得的物质进步似乎是为无限度的雄心提供了理据,结果到世纪之交时,对自由主义基本原则的信仰,越来越被人放弃”。但须知,这个“世纪之交”指的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而历史已经证明“计划”必然带来的悲剧,“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兴起并不是对于前一时期社会主义趋势的一种反动,而是那趋势的必然结果”。但我们仍然重蹈覆辙。这就不得不怀疑其计划者的别有用心,否则他们也不会发出历史的先声。<br /><br />然而可悲的是,至今我们许多人深陷迷雾,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深陷雾霾”,吸着伤身的毒,高唱赞美的诗。实际上,这些计划者并非多么的高明,“这样一个人数众多、有力量而又相当志同道合的集团,似乎在任何社会中都不可能有最好的分子,而只能由最坏的分子来建立”,哈耶克给出了三个理由:其一,个人的教育程度越高,其见解和趣味就越不相同,赞美和支持某种价值等级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小;其二、那些支持的人,没有坚强的信念而只准备接受一个现成的价值标准体系;其三、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赞同消极的纲领,憎恨敌人嫉妒富人,而不去赞同一项积极的任务。这令我想起胡适先生说过的话,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得起来的。胡适先生还提出过一个概念:“社会不朽轮”,其大旨是“我这个‘小我’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和无量数小我有直接或间接的交互关系的;是和社会的全体和世界的全体都有互为影响的关系的;是和社会世界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因果关系的”。换句话说,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br /><br />要走出这个局面,开锁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上,也就是将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须知“个人自由是和整个社会都必须完全地、永久地从属于某一个单一目的的至上性这一观念水火不容。”就像我们常常听到的“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某一个单一目标,“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这八个字本身就说明了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付出代价,也说明制定计划的人根本就忽视或者说漠视了这些即将付出的代价,而这些代价恰恰可能就是你我的权益。如果我们自己意识不到这点,人云亦云,那么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将被自己的言行所奴役。<br /><br />从整个国家社会的层面上,哈耶克也给出建议,简单来说就是创造有利于进步的条件,而不是“计划进步”。哈耶克在《通向奴役之路》中仔细地梳理了计划必定带来的恶果,破灭了一些人心中存留的幻想,比如一些人认为计划可以只限定在经济范围内,但哈耶克明确指出,“经济计划所引起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我们是否会按照我们所喜欢的方法满足我们认为是重要或不太重要的需要的问题,而是是否会由我们自己来决定什么对我们是重要的和什么是次要的、或是否这必须由计划者来加以决定的问题”。创造有利于进步的条件,即是“在安排我们的事务时,应该尽可能多地运用自发的社会力量,而尽可能少地借助于强制,这个基本原则能够做千变万化的应用”,“深思熟虑地创造一种使竞争能够尽可能有益进行的体制”。那么于政府而言,必须制定一套形式规则,“形式规则实现告诉人们在某种情况下,政府将采取何种行动,这种规则用一般性的措词加以限定,而不考虑时间、地点和特定的人”。也就是说,在这种形式规则下,没有特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预见他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当然也利于个人制定他的计划。换句话来讲,就是要求政府依法治国,“法治的基本点是很清楚的:即留给执掌强制权力的执行机构的行动自由,应当减少到最低限度”。依法治国,首先是握有公权力的政府遵守法律。<br /><br />古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哈耶克这本《通向奴役之路》到今天也正好七十年了。一本书能流传七十年而不衰,自有其价值。尤其于生活在当下这样一个国家的公民,读一读这本书会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世人为何要去走关系(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以为“走关系”是每一个极权主义国家的特色,而绝非一国所特有),为何很多人都会有不安全感等等,有助于我们辨别真相,看清方向。光是守的云开见日出是不够的,这样毕竟消极了些,不如拨开乌云,把希望留在我们自己手中。"

卓越为什么不进这本书?
我很喜欢,不过这套丛书的甲醛含量严重超标,社会科学出版社负有责任!
建议大家阅读前先把蓝色硬面撕了~

找了国内的版本,都艰涩难懂,直到碰到殷海光翻译的版本,受益匪浅。

书是好书,翻译的太差了。

对比台湾殷海光的翻译,这个版本太过生硬,而殷版不仅译出了这本书的精髓,并且他自己加的批注更具特色,建议去网上下个电子版就行了

正如楼上某位说的一样。纳粹和共产。实际是一个根两个枝。
看看吧,我们看不到马克思的伟大预言,我们看不到共产主义。
可是哈耶克预言的,我们都看到了。

坏事不一定是坏人干的,而往往是是一些“高尚的”理想主义者干的,特别是,那些集权主义暴行的原则是由一些可敬的和良心善良的学者们奠定基础的;“自由”常常在“自由”的名义下被取消,“理性”则是在把“理性”推到至高无上的地步被摧毁的。因此,一种合理的政治制度一定是适应人性的政治制度,而不是强迫改变人性的政治制度。如果一种政治制度,是建立在改变人性的基础上,这样的政治制度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暴力与恐怖。

阅读困难!1、哈耶克本人在40年代的历史背景下写这本书有些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意思,现在看了有些话痨;2、最主要是翻译渣,完全是中文字体英语语法,你TM用百度翻译是吧,这还是(Routledge)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合作的唯一中译版
就内容而言,书本身达到必读的级别。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奴役,这本书就是解答它“为什么必然”是奴役。
至于版本,国内译版就算了,可以找找香港或者台湾的译版,要不就上英文版。

对于我来说,本书传递给我的是一个迟到的,振聋发聩的声音。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声音毕竟穿越了历史的雾霭,清晰地传入我的大脑,并发出了久远的回声……
作者从多角度,大胆、深入地论证了计划经济以及社会主义的种种弊端,真正“触痛了时代精神”,表现了极大的理论勇气。
阅读本书后,我才知道了所谓“奴役”、“极权”、“乌托邦”的真正内涵,弄懂了自己过去被“奴役”的原因,也清楚终生将摆脱不了被“奴役”的宿命。
这是一部伟大的、划时代的著作,一九四四年出版,据今已有六十一年,其深刻的洞察力,无情的批判的锋芒至今令人震撼和深受鼓舞。
(2006.2.15)

太失望了,社科院出版的东西竟然像是机器翻译的。翻译用了英文的句型,大量长句,原著风采殆尽!

书首页“译者的话”偏颇至极,都什么年代了,还用文革前的口气来写!

想直接扔进垃圾桶里。

估计是我不习惯,本书,或者说是印欧语系的语法吧。
那些超长定义句读着慢啊,脑袋转不动,费事啊。希望不是翻译的问题吧,总之我只能找到这个版本的《通往奴役之路》啊。印刷质量真差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正盗版”?!
不过,对于前言,说到作者在有生之年看到苏联的垮台,实在是作者人生的幸福时光之一。心中不免会心一笑。

不写书讲的是什么了,就说一段我看这本书的小插曲。
某日,我正在看《通往奴役之路》,一路人在对面坐着,看我一会儿,突发奇想。问道:“小兄弟,你在看什么书呢?这么投入,好看不,啥名啊?”我把书本竖起来,他大声念道“通往奴役之路!”,然后问道:“讲什么的?”我说:“讲SeHui主义和法西斯和纳粹是一个裤裆,一个爹妈。然后告诉作者,他们如何的,必然的,灭亡。”那位,讪笑一下,站起来走了。

我俩彼此,汗了一下。。。。。

其实,这本书在翻译者序里面,说了“我去买个表”的意思。你懂的。
所以感谢能让我们看见这本书的中文版的人们。

五星作者,二星印刷。

喜欢通往奴役之路(修订版) (西方现代思想丛书)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