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无知的游历 | |||
无知的游历 |
网友对无知的游历的评论
深夜的阅读毫无倦意。 陈丹青的出游并没有做太多准备,因为无知所以惊奇,用纯澈的眼睛纪录最初一刹那的相遇与感受。文字精炼瘦硬感觉却是饱满。相形之下,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与行者无疆,就显得有点矫情与卖弄了。两人的区别就像作者对比近世油画与古代的镶嵌画时讲的:油画太过温柔,而中世纪刚正的镶嵌画一见之下顿生惧怕,那才是真的信仰,真的信仰才赋予艺术以力度,而且越是古早越是风神凛然。
很反感出版社浮夸的风格,字大稀疏,四周巨大留白,八万字的书三百页,标价五十八...这是装什么文艺装什么高档货色呢,个人认为这根本是巨大的浪费!如果文章是真的好,又何需纸张来做提价的铺垫?这是卖纸还是卖文呢?不过好在本书图片不少,弥补了一些。但纵观目前国内出版社靠拔厚书来拔高价的做法深不以为然,明明一百页可以搞定的排版,非弄个两三百页,真是感叹,要多砍多少树木牺牲多少环境代价来装这份逼挣这个钱,真是反世界趋势而行,买过的一些英文原版书,大多是轻薄的再生纸张,印刷清晰紧凑,小开本方便携带,感觉这才是用来“读”的书,不是用来卖的纸,更环保更节省更便宜更有利普及阅读,这样不好吗?
陈丹青写游记,用力过猛,但仍好读,耐读。本书,插图几乎占一半,左图右文,可比拟的,有《纽约琐记》中《回顾展的回顾》。
这是陈丹青游历了土耳其、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四国写成的长篇游记,可能是画家和文学家的缘故,其游记极具个人特色,完全不同于普通游记的描述方式,而是着重于绘画,文学和历史,勾画出了彼时彼地的人文、自然景观,牵连出此时此地的所思所想。土耳其的部分重点是壁画,俄罗斯则着眼于其文学内涵和文学底蕴。相比较德匈两国篇幅较小。除游记本身外,本书还附有300余幅历史和现场图片,以及陈丹青旅途中所画速写手稿。
丹青老师的书,自然不必多说,内容很好。倒是翻了翻评论,想到了一些别的东西。
底下有人说不算游记。我不禁想起之前读的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里面记载了评论家罗斯金痛斥“快速旅行”的观点:一个人,如果他的确是个人,走慢点也并无害处;因为他的辉煌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
这段话,可以送给当下许多热衷旅行的人。对于很多人来说,旅行似乎就与这么几样等价了:机票,旅馆,“不可不去”的名胜,几张与该名胜的合影,还有朋友圈的炫耀。至于我们到底干了什么,其实回来后一年半载,也只能靠照片勉强回忆了。
相反,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丹青老师一行人的旅行,从一开始就是目标明确的。而整个过程就是在实现这仅有的几个目标,比如流连于东正教教堂,拜访几位文学大家的故居和自己崇拜的美术作品真迹。读来可能没有了我们习惯的游记中,那些特色小吃、那些土特产,但却真切生动,比照片更能证明自己去过这里。
当然这两种旅行方式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纯粹为了放松而旅行,也不错。只是感谢丹青老师这样提醒越来越热衷于旅行的国人,旅行不应该只是踩点,游记也不只有所谓攻略。
如果说书也份3、6、9等的话,这本书算得上高大上。因为我完全看不进去。这是需要深厚文学功底的人看的。如果大家只是慕名的话,还是不要买了。
陈丹青老师文笔一流,独具匠心,不过比起《退步集》,观念和思想没哟那样犀利,如果当作游记还可以看看,里面的图画很好,图文并茂。
太单薄,这种为了写游记而游的旅游果然乏味,陈丹青对俄罗斯的了解也就仅限于他喜爱的托尔斯泰,阿赫玛托娃是从伯林传里知道的,茨维塔耶娃则根本不认识,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想喜欢也喜欢不起来的,因为他太葱白托尔斯泰
内容枯燥无味,贵!只为盈利的一本书,真心不行!!!!
通过阅读,增长很多知识。跟随陈丹青去游历土耳其、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因为是画家,观察的视角不一样,我们的收获也不一样。很喜欢陈丹青的书,越读越喜欢!睿智、幽默、犀利·····
喜欢无知的游历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