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经济 >

群体性孤独

2017-04-30 
? 第十届文津奖获奖图书,“央视热播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推荐作品”,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群体性孤独 去商家看看
群体性孤独 去商家看看

群体性孤独

? 第十届文津奖获奖图书,“央视热播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推荐作品”,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 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为了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15年来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进行了实地研究;为了研究人们的网上互动,与7家中学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学生的一手研究资料。她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特克尔认为,人们发短信、发邮件,上社交网站,玩电子游戏,从形式上看人们之间的联系似乎更轻松、更密切,但实际上却更焦虑、更孤单。
? 《群体性孤独》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的“电子土著”身上,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手机和智能电子玩具。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作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网友对群体性孤独的评论

一开始是被书名和简介给吸引了才买的这本书,也是有感于现在个个都成手机党了聚会都一直看手机。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是讲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思考。作者用大量的真实案例讲述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对机器人的态度变化以及人们自己对这种变化的反思。书的后半部分则是讲述现在人们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社交网络这些工具,而不愿意“真实”地进行社交、面对面地沟通交流。文本中间有很多案例讲述被调查者的做法和看法,略相似,作者自己的内容倒不是很多。虽然作者尽力保持着中立,但还是看得出作者不支持机器人不支持社交工具的倾向。
总的来说可能对这本书期望过高,而这本书的干货不是很多,所以不算特别喜欢。

感觉一般,案例较多,但是理论分析太少,没有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是这样, 如何克服

作者的案例并不是令人信服,同时逻辑混乱,东一块西一块看着很难受。不同的技术会冲击我们旧有的、习惯的社交方式,但这种冲击是暂时的。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交流的欲望会促使我们重构社会交流规则。无论是面对面的线下交流,还是通过社交软件的线上异时空交流,只要怀揣着想要互相理解的真心,人类总会有办法相互理解。

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生活改变永远是双刃剑,是享受和利用科技,还是被裹于科技中被控制了真实的生活,可能是我们每个身处在这个巨变洪流中的人所要面对的真实生活吧。

整本书读下来,略啰嗦,翻译略烂,不确定是书本身写的不够简洁还是被翻译毁了

值得一读,既有详尽的论证和例证,也有警句式金句式深刻的剖析。

书很好,但亚马逊给我配送了一本旧书是几个意思

感觉只有少部分符合我自己感受的生活。

作者比较絮叨,讲了很多很多很多相似的案例,前版本主要说机器人和人类的关系,后半本才偏向互联网。所以建议互联网从业者可以直接从50%处开始看。

包装很到位,书也很好看

喜欢群体性孤独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