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公正(新版) | |||
公正(新版) |
网友对公正(新版)的评论
书本身很推荐,教会了你辩证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很好的帮你哲学入门。这之后读的功利主义、道德上的形而上学、纯粹理性批判等都可以从这本书上借鉴到一些例子来理解,或借由本书的一些知识普及更好的读懂。但不得不说这书的翻译实在别扭,很多地方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也有不少地方翻得不清不楚,本来通俗易懂的书,因为翻译的关系徒增难度,不得不买原版书来读。今年入台时,台版译本摆在书店进门处,随手一翻,即后悔当初因为价格选了简体,其实中信挑的不少书都十分想读,但真的被翻译吓退了。
春节假期一直都在阅读Justice。撇开部分翻译不是很精确,Justice确实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哲学书籍。不同于一般哲学类书籍长篇大论式的枯燥理论,Justice把哲学观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初次接触哲学理论的读者也能很快的掌握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而且Justice的课程也很有趣,看完书以后也可以下载课程或扩展阅读(《纯粹理性批判》《社会契约论》)以加深理解。
书的内容是好………只是翻译实在不怎么样,很不顺畅
翻译者,朱慧玲。你还真要检讨一下。
人人影视那些翻译字幕都翻译得比你好。
什么呀,跟第一版一模一样,页码字数一点没变,难道换成硬的封面价钱就该涨20大洋吗?书是用来看的,既然没修订为嘛出新版呢?太不负责任了吧
认为该文的翻译有待加强,例如62页的这句话“但是,如果这种算计,只是考虑到娱乐而使基督徒避免了残暴死亡的唯一理由,那么难道就没有丢失什么具有道德重要性的东西吗?” 总感觉这句话的翻译有问题,查到英文原文,这句话是这样的:"But if these calculations are the only reasons to desist from subjecting Christians to violent death for the sake of entertainment, isn't something of moral importance missing?" 有能力的话,看英文版或许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很好的书,可惜翻译不肯花钱,翻了个初稿就匆匆上市,读起来拗口难懂。可惜了了...
与本书结缘是大一的时候,我在网易公开课上看了作者迈克尔·桑德尔的《公正》课。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删除本地视频,预备着有时间再看。虽然我已经看过视频,现在又将本书看完,但是关于“公正”这一哲学命题,我总体感觉仍然是,似乎抓住了什么,一想又什么都没抓住。
桑德尔教授围绕着公正以具体事例进行论证,涉及经济学、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学,还有宗教和民族问题,在某一讨论结束时他都会提出自己的观点总结,然而他并不给出一个论断,反而发散开来,进一步引导读者去思考:到底怎么做才是公正的,如何才能维持公正。在阅读的过程中,大概很多人会认为桑德尔教授有着明显的态度倾向,即他在某一具体问题中是支持某一方,对另一方持否定的,并非“公正”地保持客观中立。不过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明白他绝少下结论,即便看似在为某位哲学家的观点辩护,实际也不是表明支持,更像是他本人在参与问题的讨论,与之前哲学大师们进行一场对话式的争论。
桑德尔对几大哲学家(或者说哲学派系)的观点进行了讨论,比如边沁的功利主义、康德的道德哲学。书中对这些哲学家的观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像是在帮我们读哲学书,他通过自己的理解,将他们的哲学观点嚼烂,一点点喂给我们。在书中所谈及的派系中,真要给我找一个定位的话,我倾向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桑德尔一再提到自由主义的观点(并非只在第三章中专论后便不再提及),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前"rest":"提下便享有想做任何事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剥夺这份自由,正因如此,只要是在自由意志下人们便可自由行事,并没有不公正之处。<br /><br />我觉得哲学家们都是偏执狂,他们推出一套理论,便极力维护,欲要使之成为天下共行的唯一标准。康德便是用一生践行了他的道德哲学,他认为一个人是否道德并不是看他的行为是否道德,而是其内心动机是否正确。假设一个商人诚信经营是因为害怕不诚信导致的生意失败的后果,或者是为用诚信赚取更多利润,那么他的诚信也是不道德的,他必须是为诚信而诚信才是道德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将所知的一切都如实相告呢?并非如此,康德认为只要你不说假话就可。比如你收到某位朋友送给你的领带作为生日礼物,你打开礼物盒一看觉得十分难看,你朋友直接问你觉得怎么样,你可以说具有误导性的真话: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领带。<br /><br />作为一个个体,很多人都是实用主义者,管他是谁的理论,有用的就拿来用,所以我们能看到即便声称自己是某主义者的人亦不能完全按照自己信仰的主义行事,宗教信徒不行,共产主义者也不行;我们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各国政府亦不是用某位(某派)哲学家/经济学家的理论作为立国之本的,是结合当时具体的实际作出相应的“拿来”,在我们中国则被加以“中国特色”形容。趋利避害的本能使得我们歪曲事物,或者扭曲自身,或许这是主义的错,因为主义具有限制性和适用性,初创时条件所限,不能很好预测今后的状态,而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发展的,某一时期的静态理论并不能成为普适准则。<br /><br />身处美国,桑德尔教授的讨论更多是以美国为例的,但是他的《公正》课在我们中国亦掀起了热潮,这并非偶然,因为有很多问题都是相通的。书中的许多案例都能对应上国内的情况:从讨论美国大学录取的反歧视政策,我想到我们中国的高考政策——少数民族加分,北京户口比外地户口更容易被北大清华录取;从讨论精英改造社会使一个人无论出生如何都能享受相同条件的教育权利,我想到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农村城市中小学的区别。爱国主义讨论最让我敏感,常常从社会新闻了解到,我们的政府对入境的外国人十分优待,出口的商品质量亦更高,反倒对国人的要求不重视,这种国让我们怎么爱,至少这样的政府我们无法爱。<br /><br />书中还有很多事例,关于家庭的、关于慰安妇道歉问题、关于安乐死问题等等,桑德尔教授都一一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找自己的答案。在书的最后,桑德尔教授提出他自己的公正观点,或者我们可以称为哲学理论,关键词为道德,他的道德和康德所谓的道德不同,倒是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符合。有些问题靠法律制度无法解决,要寻求德律传统,他认为我们人类要讲伦理道德,拥有一颗敬畏之心,在道德上进行回归,从而在“大爱”的名义下实现公正。"
当我们在遇到问题,常常会被情绪所影响;而在生活中,会被网上的一些名人的言行所影响。这些都不是智慧的表现,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思辨的力量,什么是知识的力量。
不断地引起思考,非常地值得一读。
尤其喜欢书的前半部,基本上是一口气读到150页啊。
喜欢公正(新版)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