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讨会论文集2004 [平装] |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讨会论文集2004 [平装]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讨会论文集2004》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金琦,毕业于81级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曾经担任外资司副司长。现任国际司司长,兼任中国钱币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第一部分 中方发言人文章
当前研究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关注的向个问题
中国的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
关于“中国银行业的稳健性和竞争程序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的评论
加速利率体系改革: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前提条件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第二部分 外方发言人文章
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工业国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转轨国家的货币政策传导
中国银行业的稳健和竞争程度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日本年金制度改革的资产负债表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 其他稿件
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年
利率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金融创新: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践
“顺收大于顺差”关联海外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
中国老龄化过程与金融部门改革——兼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金融风险环境下的货币政策传导分析——以1999年广州分行辖区货币政策实施效应为实证
对我国货币需求弹性的实证分析
试论货币政策传导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部门运营的绩效直接左右着国民经济的健康程度。制定并贯彻实施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关键,也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是金融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根本保障,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鉴于此,2004年4月25~2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高级研讨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周小川同志从务实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其分析极为中肯,切中要害,引人深思。他提出,要建立能够有风险约束和资本约束的微观主体;要加快改革资本充实率等激励机制,解决历史包袱,营造平等竞争环境,运用多种手段,有效地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要妥善解决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养老金欠账等隐性财政赤字问题,才能确保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2003年8月基金组织前总裁科勒先生访华,周小川行长在欢迎晚宴上建议基金组织与中国人民银行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问题举办高级研讨会。2004年4月,在春光明媚的季节,我们在北京成功举办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讨会。50余名中外专家汇聚一堂,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为研讨会的成果,本书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
首先要感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同志。李行长亲自与基金组织高层领导举行会谈,直接促成了研讨会的如期举办。他自始至终关注本书的进展,并于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
特别感谢本书的主编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琦同志。她从事中央银行业务多年,在外资金融机构监管、国际金融组织、港澳台金融事务、金融稳定评估等方面经验丰富。本次研讨会的设计、构思以及书稿的选材和审核都倾注了她的心血。感谢副主编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罗扬同志。他长期从事中央银行业务,熟悉基金组织的动作,中外金融监管及货币政策的比较等,并对本书的编排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还要感谢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王煜副司长对研讨会的策划和选材所做的大量工作。
这一结论是有统计分析支持的。对1997~2003年主要利率与主要货币供应量进行计量分析的结果显示:
从绝对值来看,M2和M1的变动均在0.05的水平上同拆借利率变动相关,但同回购利率变动无关。
从同比和环比增速上看,M1同两个利率无关;M2虽在同比增速上同两个利率相关,但这种相关却是正相关。
从理论上看,出现上述结果是不符合逻辑的。由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在中国,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受到了其他外生力量的影响。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我国的利率体系是“双轨”的——各种利率的走势分别受不同因素影响。
其三,实体经济部门的利率敏感性。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包括企业和居民在内的实体经济部门对利率的变动相当敏感,或者说,它们的投资和消费行为的利率弹性较大。在这一条件下,利率水平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引起投资和消费的行为的相应调整,从而实现当局的政策目标。毫无疑问,这是利率政策发挥重大作用的实体经济条件之一。在中国,实体部门的利率敏感性是相当低的。对于各级政府及国有经济部门而言,资金的可得性远比资金的成本重要得多;而对于那些处于供求严重不平衡因而存在巨大超额利润(出现超额利润正是发展中经济的常态)的部门而言,利率水平的哪怕是相当大的变动,也很难改变其获取超额利润的事实。因此,在我国,利率政策的调整常常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其四,传导载体的利率敏感性。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保持较高的敏感度,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受历史、体制、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尚不能及时有效地将货币政策意图传达到实体经济领域。
之所以如此,主要当然应归因于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不到位,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我们认为,除了这个主要原因(限于篇幅,此处不讨论这个原因)之外,其他一些原因,例如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结构的不合理,也难逃其咎。在我罔,由于实行一级法人的总分行制,银行内信贷集中度过高,分支机构缺乏经营、开拓及自主决策权,是一个普遍的弊端。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近几年,各商业银行从防范风险和集约化经营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上收了基层行和二级分行的信贷审批权限,加大了信贷集中调控的力度。这种做法当然有积极之处,但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负面影响却也不容忽视。
喜欢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讨会论文集2004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