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未来30年,用钱赚钱 [平装] | |||
未来30年,用钱赚钱 [平装] |
《未来30年,用钱赚钱》:投资理财不是一时冲动,不是投机取巧,也不是凭借运气,而是一种恒心,一种智慧,一种和时间赛跑,战胜自我的毅力,是每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都可以掌握的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罗伯特·柏敬诺、茅于轼、曹景行倾情作序并强力推荐。
投资赢得财富,理财改变命运!最实用,最体贴的投资理财枕边书。财富如流,顺大势者才能发财。如果方向错了,越是努力,只会让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金融风暴、经济泡沫、通胀压力,重重危机下,守财就如以手遮水,创富才能一生无忧!投资有方,理财有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若理财,财可生财。
每一个以亿为单位的数字背后,除了艰辛的创业史外,还有自成体系的理财方式。其实世界上没有传奇,只有不为传奇而努力;其实赚一亿并不难,难的是让理财方式适合自己。
——萧伯纳
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钱胜过人找钱。要懂得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巴菲特
如果一个人从现在开始每年存1.4 万元,如果他每年所存下来的钱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因而获得每年20%的投资回报率,那么40年后,按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方式,财富会成长为10281万元。
——李嘉诚
投资理财永远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技巧。
——索罗斯
陈云,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UC,Berkeley)经济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SCUPS)工商管理博士,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财产规划与研究会理事。
他是一位国际最受推崇的“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三者合一的跨学科华人权威专家。幼年天资聪颖,有过目成诵之誉,圆周率小数点后2000位数字倒背如流。大学期间他广泛涉猎各种跨领域学科书籍。1997年他被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UC,Berkeley)破格录取,25岁就以优异成绩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是获得美国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中的佼佼者。十年来,他以一位跨领域学者的身份先后参加到印度和中国的改革实践中。他是国内最早提出并论证发展中国家财富转移规律的学者。他的地方政府财政危机、企业家财富保全、打造中国式贵族、年轻人“用钱赚钱”、大国国民责任等理论,在企业界和政府有关部门有广泛影响。主要作品有《30岁之后用钱赚钱》《把责任落实到位》。
因其独有的跨学科成就,2010年10月12日他被中央政策研究室邀请加入“国家高层智囊团”,并从此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很多人赞扬他拥有学者的傲骨,直言不讳,针砭时弊,观点鲜明,言论犀利。他讲学的踪迹遍及16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皆好评如潮。
研究兴趣
中国家庭理财、金融业创新管理、量子经济与管理学、领导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金融业发展与改革、公司战略管理、3G销售计量系统。
服务客户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中信证券、齐鲁证券、海信集团等。
上篇 理财就是理人生——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预见危机:未来30年大预测 003
未来30年4大警讯 003
经济萧条离我们还有多远 005
股市崩盘的几种前兆 007
城市化进程推进中的艰难抉择 009
30年后,谁来养活我们 010
理财思维:思维决定财富 013
未来30年,用钱赚钱 013
别让“等有了钱再说”误了你的“钱程” 016
积累财富不能靠工资,而是靠投资理财 018
理财并不只是富人的事情 020
会挣钱不如会理财 022
理财贵在持之以恒 024
独立思考,设计属于自己的财富自由之路 027
财富观念: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030
你一生理财,财才能理你一生 030
致富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财 032
自己动手还是委托专家 034
贪婪是投资的大忌 036
别跟风,不做盲目的“群羊” 038
中篇 今日储备决定你未来30年——投资理财要懂的基本知识
财富储备:理论准备 043
专业投资术语 043
如何正确评价投资回报 046
了解投资的税务知识 047
理论储备:你不可不知的投资学原理 051
复利原理——其威力比原子弹更大 051
杠杆原理——运用财务杠杆带来大收益 053
不可预测性——投资市场是在时刻变化着的 055
二八定律——投资市场上总是少数人赚钱,多数人赔钱 057
安全边际——赔钱的可能性越小越安全 061
洼地效应——越安全的投资区域越容易吸引资金的流入 063
财富创造:投资自己是最稳当的赚钱方法 066
最大的财富是你自己 066
为你的稳定收入努力工作 067
多多益善,赚点外快 069
投资,获取收益 071
财富风险:风险控制,越早学会越多收益 074
什么是风险 074
从风险角度看理财 075
投资陷阱不可不防 077
理财技巧:追求简单,永远不要赔钱 080
制订自己的投资计划 080
收入不同,理财重点各异 082
做好税务筹划,保护收益 086
财产的传承,后人乘凉 089
选对方向,让钱生钱——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
下篇 选对方向,让钱生钱——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
储蓄:保障生活的基本需要 095
储蓄,永远不会落伍的理财方式 095
网上理财,网住你的财富 098
巧用银行卡之10招秘诀 101
巧用信用卡招招省钱 102
储蓄风险,不得不防 105
私人银行:让你的财富不枯竭 110
私人银行业的400年历程 110
私人银行渐成金融新宠 113
私人银行的新机遇 115
国际标准化私人银行的服务内容 117
西方发达国家私人银行的最新发展 120
国内私人银行所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管理 121
债券:老百姓的投资选择 124
债券,家庭投资的首选 124
债券的特征和基本构成要素 127
投资国债有技巧 130
如何避免债券风险 133
基金:让专家帮你理财 138
认识基金大家族 138
基金赚钱的关键在选基 144
恰当把握购买和赎回基金的时机 148
基金不是拿来炒的 150
投资基金不可忽视风险 154
保险:花钱买保障 159
保险理财早知道 159
人身保险投资的基本常识 162
财产保险投资的基本常识 164
人寿保险 166
买保险要注重细节 170
投保的注意事项 172
股票: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工具 175
股票基本知识 175
如何选择一支好股票 178
掌握股票买入的最佳时机 181
什么时候该卖出股票 185
股票投资10忌 187
外汇:真正用钱赚钱的投资新渠道 191
炒汇的基本知识 191
个人外汇投资入门 194
如何判别外汇走势 196
如何规避外汇投资的风险 200
期货:风险巨大的投资工具 204
常用期货投资术语 204
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 207
期货交易的基本操作程序 209
如何规避期货投资的风险 210
信托:新形势下的新事物 214
信托理财知识入门 214
资金信托理财 218
财产信托理财 221
信托理财风险规避 224
黄金:能保值的投资品种 228
黄金,你真的懂吗 228
影响黄金价格波动的因素 230
个人怎样选择黄金投资品种 232
巧妙应对黄金投资的风险 237
房地产:实用与投资融为一体的投资方式 241
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241
房奴如何理财还贷 243
巧买二手房,胜过存银行 246
怎样让二手房卖个好价钱 251
典当:新概念下的投资理财新选择 253
典当知识种种 253
典当技巧知多少 257
典当也可以这样进行 259
收藏:边玩边赚钱 262
钱币:回报丰厚的投资 262
纪念币:收藏新热潮 265
邮票:小投资,大收益 267
古瓷:可创天价的艺术品 270
古典家具:非常实用的收藏品 273
书画:前途不可估量的投资 275
奇石:一石一世界 278
小人书:只求品质不问价 282
车模:现代而时尚的收藏新品种 285
小工具:未来30年,成为千万富翁的30个步骤 288
小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理财高手 293
今年4月接到清华大学一百周年校庆活动的邀请函,很荣幸再次来到中国的首都。在北京遇到很多我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毕业生,其中陈云先生给我印象尤为深刻。宴会中他赠送了我一册已经出版的《30岁之后,用钱赚钱》中文书籍,并告诉我升级版书稿正在整理中,邀请我为即将出版的《未来30年,用钱赚钱》作序,我欣然同意了,我给中文书籍作序还是第一次。
记得小时候,母亲告诉我要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成功。如果成功的定义是银行账户有很多钱的话,到今天看妈妈的答案可能不一定对了。《百万富翁的心理》一书指出,百万富翁的大学成绩GPA中间数是2.9 ,也就是低于平均数B,同时,申请大学的SAT平均成绩是1190分,非伯克利加州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之材。又根据美国运通哈里森调查,59%的百万富翁只念了一般州立大学,而非名校。
《福布斯》杂志的十亿富翁(Billionaire)中,两成以上从未完成大学学业,尤其靠科技成巨富者更不需要大学,例如微软的盖茨、苹果计算机的乔布斯、甲骨文的艾利森及戴尔计算机的戴尔。这些上帝派来以科技造福人类的天才,索性没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但他们确实改变了这个世界。
靠金融成巨富者又是不一样的情景。他们是十亿富翁们受教育最高的一群,超过55%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有企管硕士学位MBA者,近90%来自长春藤名校如哈佛、伯克利、哥伦比亚或宾州华顿学院等。这样看来妈妈好像又说对了,靠金融成功成巨富要好好念书,念上长春藤名校。再者,那些靠金融而有十位数字资产的富豪们,其中一成曾在高曼公司(GoldmanSachs)工作过。
该公司的珍宝是“风险套利”(Riskarbitrage)部门,这种训练对金融方面的成功与否十分宝贵,爱德华蓝波(Lampert)就是从那里出来。他最出名的事就是促成Kmart与Sears的合并而出任主席。他基本上是上市公司的投资人,通常握有3~~15家公司的股票,投资理念近似大师巴菲特。他曾在办公楼外的停车场被绑架了,竟能说服绑匪两天后把他放了。他是耶鲁大学的企管硕士,当然是长春藤名校出身。
金融致富的关键在于“很会算”。巴菲特的专业特长是保险精算,他的旗舰公司掌控许多保险公司。一个20岁的人或70岁的人怎样收他们的人寿保险费呢?就是精算生与死,投资股票也是精算生与死。蓝波先生既然出自高曼风险套利部门,其精算回报与风险自有一套。
今日的一般投资人在这方面是无知的,这也是他们长期投资未见成果,市场不好时更是一团乱的原因所在。玩数字游戏是成为亿万富翁的本质,而这本质来自遗传或耳濡目染。美国亿万富翁们的父母最常见的职业是工程师、会计师与小生意人,他们的特长在于算术,而算术也是中国人的特长之一。
如果你投资股票一开始就输得很惨,那是祖上积德。今日金融亿万富翁都曾经历过不堪的回忆,致使今日对失败仍有深刻的印象。药业大亨R.J.Kirk首次的创业就遇到溃败,而那失败经验是令他后悔而又珍惜的。
他说过:“早期的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虽然它并非主要条件。”避险基金经理人PhilFalcone专发灾难财,他卖空所有与次房贷有关的投资而得利110亿美元,他也投资破产中的公司而等待其回生,他就靠此使其管理的资金8年内涨了760倍。日前他在国会作证上说,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个糟糕的并购案使他学到一些“宝贵的教训”,而那对他今日之所以成为一个成功的基金管理人有重大影响。要靠金融成亿万巨富,就应该准备进名校、进高曼,年轻人加油!
投资理财的能力,即用钱赚钱的能力。人们理财知识的差距悬殊,是真正造成财富多寡的主要原因。本书详细介绍各种理财工具,不论工薪族还是企业家们,阅读后都会对未来有很大帮助。
希望阅读《未来30年,用钱赚钱》的读者朋友们的财富之路畅通无阻,上帝保佑你们!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罗伯特·柏敬诺
2011年9月
推荐序(二)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那年,我曾为《普通百姓致富之路》一书写过序言,我谈了个人致富的七大途径。迄今,未再给他人之书作序。当下,有美债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前几天在一场国际学术论坛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钱颖一院长告诉我,陈云的《未来30年,用钱赚钱》一书即将付梓,邀请我为之写上几句。之前在几次学术论坛中遇到陈云,这位年轻人的演讲风格与各学科的融会贯通,尤其是对中国宏观经济周期的分析给我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此外,我对“用钱赚钱”这个概念也是很有兴趣,看过此书目录和摘要后,自然应承下来。
陈云先生是一位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跨学科的青年学者。他学以致用,从经济学中得到启发,在管理学中寻找逻辑,在伦理学中寻找真理。我问过他为何用“未来30年,用钱赚钱”作为书名,他回答说60年一个甲子,一个轮回,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果前30年人们通过创业与工作赚钱,未来30年即将开始投资与理财赚钱。如果用我的话来讲,就是过去30年我国政策允许和保护了一少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未来30年,国家将更多的照顾中低收入群体致富。他的简要回答加入了伦理学的元素,我颇感兴趣。
“未来30年,用钱赚钱”书名开宗明义,指明方向,又振聋发聩。书中写道“在21世纪,我们将处在一个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不管你现在是老板,还是工薪族,如果你现在自认为现有的职业或事业是终生不变的话,那将是非常危险和不现实的想法。未来学家预测,人类现有的绝大多数职业,再过20年将永远地在这个地球上消失,失业和破产将成为21世纪最“时髦”的名词。
什么是“未来30年,用钱赚钱”呢?阅读完这本书你就明白了。
对一般投资者而言,期待通过投资理财致富,主要是为满足物质需求,提高整体生活水平,但若为手上持有股票或基金的价格波动而日夜心神不宁,又不免因小失大。关于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个人投资理财,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重视资产配置。投资赚取的往往是“时间价值”,因此不同年纪隐含着不同的风险承受力与相应的资产配置。有个很有趣的“100法则”:用100减去你的年龄,就是你可以投资股票或股票基金等高风险产品的比例,剩下的资金不妨买点低风险的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投资型保险,以建立较稳健的平衡资产组合。此外,投资者可适当保留一定的闲置资金在市场见底时勇于买进,获取未来的超额回报。
二、奉行简单原则。投资观点的形成固然需要长时间实地调研与案头工作的支持,但若最终不能精炼成一句话或几个要点,是成不了经典投资案例的。“股神”巴菲特当年投资可口可乐的理由,便可以用“品牌优势、分销渠道优势、成本优势”来简单概括。
三、尽量减少犯错概率。买进股票或基金前,应仔细确认其风险和收益特性是否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这部分事前准备“功课”必须做足,切不可掉以轻心。基金一般通过投资组合运作,已具有一定的风险分散特性,因此持有基金个数不宜过多,以免此消彼长,反而影响长期收益。在选择上,应兼顾股票与固定收益、国内与海外市场等不同投资品种均衡为宜。
四、短线进出最多“小富”,长线持有才能“大富”。奉行价值投资的专业投资人,一般不提倡短线投资。然而经过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洗礼后,各国债务风波不断,短线进出、设定停损点也不失为风险控制的做法之一。但投资迷人之处恰在于风险与收益最终是匹配的,短线进出运气好最多“小富”,难成“大富”。至于持股时间多久才称得上长线投资,这要因股而异。套用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思路,只要当初看好买进的理由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就该坚定持股,如此才不会错失了“TenBagger”(十倍涨幅的股票)。
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世界是不变的,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质,只要你拥有了正确的理财观念,达到富有和成功乃是人生的必然。参与“理财”不一定成巨富,但不参与一定会为金钱所困。还是那句老话,你不理财,财肯定也不会理你!
“赚钱不在多辛苦,只在思路胜一筹!”相信读者定能从本书中获益。
相信在本书中,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创造财富的途径。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2011年9月
推荐序(三)
我们的思维是停留在过去30年,还是进入到未来30年?未来30年,中国经济如何发展?这已经成为让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也是近年来媒体人最热衷的一个话题。未来30年国家经济会进入转型期吗?未来30年国家的财富趋势如何解读?
在网络化信息时代,我们的思想是停留在工业时代甚至农业时代,还是契约文明时代、绿色文明时代、蓝色文明时代、信息文明时代?过去30年已经是“定数”,未来30年是“变数”,只有把握今天才是最重要的。
陈云先生学贯中西,有学者的傲骨,直言不讳,言论犀利。陈云先生能站在另一座山上,比如哲学和文化,瞭望我们现在的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他演讲中的精髓很难用文字来表达,只能用心去感悟。
理财实际上是一个哲学问题,是一分为二的,不是单一的思维和选择。因为它永远充满多变性,必须不断对灾难降临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即使没有灾难时也要做好准备。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拥抱变化,创造变化。形势好的时候要为形势不好做充分的准备,形势不好的时候,调整心态。
企业家面临的第一个风险就是能否适应危机,因为危机永远存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考虑“危机以后的时代”,而是考虑在充满危机的世界如何面对。危机来得快,去得也快。传递出这样的信号,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危机为何来去那么快,什么时候再次袭来?
只学会了抓住机会,你永远只能做个商人,因为机会不会随叫随到。用制度、文化、人才等辅助手段,把机会做大做强,才能从商人晋级到企业家,这是企业最大的挑战。改革这些年,我们看到很多商人沉沉浮浮如同目前的股市投资者一样,只有真正把公司与制度、文化、人才结合起来,企业才能走得久。对于家庭来说只有价值投资和风险转移才是危机留下的真金白银。
商人重视短期利益,企业家则有责任、有长期目标。企业家的责任付出在几年后将创造无限价值。导致金融海啸过多贪婪的原因之一就是“商人思维”太盛。对于个人理财,你是应该像企业家,还是像商人那样呢?
对投资者而言,抱怨是为什么没有在大盘下跌前抛出,抱怨是逃避自己责任的理由,折腾是天天在股市打短线虚耗人生的美好时光;怠慢是认识到家庭需要进行风险转移,但就是不去实施。
一个国家的经济体是一棵大树,金融是树冠,实体是树根。树冠有用,它可以吸取氧气进行光合作用;树根是基础,吸收的是养分和水分。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树根,将来就会出问题。对于一个家庭经济体而言,理财是树根,投资是树冠,如果没有树根,家庭也同样会出现问题的。
“过去30年,穷日子富过;未来30年,富日子咋过?”
随着人们的财富越来越多,接下来的挑战便是如何安排好未来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在收入能力达到如今的高度后,人们没必要靠传统的家庭结构来规避未来风险和养老需要,当然更希望用多种金融工具组合安排未来的生活需要。
未来30年,用钱赚钱也就势为必然了!
版权页:
上篇 理财就是理人生——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预见危机:未来30年大预测
未来30年4大警讯
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身处环境的巨大变化,这其中包括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可否认,今天的你,随时可能遭遇失业、通胀、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可预测的状况!安稳守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理财你手头一无所有,流落街头也根本不算奇怪!
1.全球经济堪忧
2010年,世界经济险象环生。回望2010年的世界经济,各国经济复苏的进程并不平衡: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经济复苏中一马当先,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步伐相对较慢,复苏之路颠簸崎岖。欧洲主权债务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年底呈现蔓延之势;美国经济复苏疲态尽显。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退潮,如何在新形势下维护金融安全、经济安全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而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挤出的资金,充斥新兴国和资源国,引发资源、能源、农产品乃至农业生产资料等涨价。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牵动力量,新兴国和资源国货币升值与资产泡沫并发,而发达国家则出现了货币贬值与资产缩水同在的非对称型失衡。世界经济失衡表现了“全球政策失调”的本质,折射着危机后全球生产结构巨变与权力板块漂移的深层博弈。
商业调查显示,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已大大增加,欧洲央行也已暗示担心世界经济由此放缓,甚至陷入可能衰退的危机。而世界经济放缓,势必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影响,例如外需的下降有可能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同时也给就业带来更大压力。
2.就业压力增大
近年实行的高考扩招政策,使得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即将面临艰难的就业环境。果然,2010年,大学生就业缺口率创十年来最低。这意味着,在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的背景下,企业对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并未增加,就业压力还将继续增大。而2010年,已有一百多万名应届毕业生无法实现当期就业。想想看,在这一百多万人就业之前,不要说有多少社会资源就这么无情地被消耗掉,就是父母的血汗钱加起来也是个很庞大的数目吧。
3.薪资成长追不上物价飙涨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字,2010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分类别看,8大类商品五涨三落:食品上涨5.5%,烟酒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3%,居住上涨3.9%;衣着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6%,交通和通信下降0.1%。2010年7月份CPI同比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8%,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
这些都是官方公布的CPI数据。但如果溯源至CPI的计算公式,我们知道,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它告诉人们的是,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例如,若200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1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1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CPI=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25%。
由此,看上去相当高的工资涨幅,其实上班族能够得到的部分微乎其微。难怪许多上班族感叹日子越来越难过,薪水永远赶不上物价。
4.人口老龄化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2010年,国务院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并于2011年4月28日发布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千分点。数据表明,10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正逐步加快。这次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一般来说,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以平均寿命统计,人们至少还有20年以上的退休生活。虽然社会养老保险一般是城乡老年人在养老保障上的首选,但社会的力量毕竟有限,急剧增长的老龄化压力已使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养”和“医”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迫切,大部分老年人也越来越不愿意选择依靠子女养老。可是,谁不想老了可以过上享受的好生活,而不是比刚步入社会时更加紧巴巴地过日子呢?
经济萧条离我们还有多远
中国经济会在未来不远时步入一个相对的萧条期吗?
对此,我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现阶段你应尽可能地减少负债,比如房贷最好提前还款。要密切关注经济指标和周围人消费意愿的变化,特别是后者更为直观。一旦出现明显的萧条迹象,适当抛售手中的各种资产,如房产、部分股票、基金等,再尽可能地判断萧条的底部,及时购入各种资产。
对于按揭购房的人来说,在未来长达二三十年的职业生涯或背负房贷期间,会不会经历一次经济萧条?答案几乎可以说是肯定的。经济周期波动是一种常态,任何地区都避免不了。现在我们关心的是萧条什么时间会来,程度能有多深。
当然,对经济走势做出准确的预测,甚至对发生时间做出预测,这恐怕很难做到。但你至少需要对某些迹象有所警觉,就如看到天气阴了下来想着带把伞一样。接下来我们会给出一些近两年呈现出的经济萧条的前兆,至于会不会演变成真的萧条则需要你的判断了。
1.投资周期进入尾声,而此前投资需求所带动的经济高增长中酝酿着生产过剩危险
中国经济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所以必须先分析投资的变化。早在2010年之前,中国政府启动了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时至2011年国家对新上项目的投资逐步减少,这显露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正在放慢脚步,并开始从推动总需求增长转向推动总供给增长,从而酝酿出生产过剩危机。
2.房产市场过多地透支了未来的消费能力,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正在减弱,通货膨胀实际上降低了工资的购买力
现在,在人们的消费构成中房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房价越来越高、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必然令房产消费转冷,而长期房价高企对其他消费领域的挤压效应会逐渐显露出来。
应该说近两年消费增长率的提升与股市繁荣基本是同步出现的,股市飙升所创造的“财富效应”拉动了消费增速的提高。但相信只要入市的人都会承认,现在想在股市上赚钱已经很难了。
近期在消费领域更重要的一个变化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的压力没有缓解的迹象。通货膨胀会降低工资的购买力,也就是减少实际平均单位时间收入,而后者是影响消费支出最有效的唯一领先指标。这轮通货膨胀会打击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预期,从而进一步紧缩消费。
3.外部的经济环境逐渐恶化,近期表现最明显的是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不局限于食品安全本身,已经上升到经济、政治的高度,这是外面世界对中国制造投出的不信任票。一些国家中的某些势力的险恶用心已昭然若揭,但不能否认其对中国出口造成的影响。
看到这么多不祥的迹象你是不是都有些紧张了,其实大可不必过分担心,要相信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即使对于按揭购房的人来说,只要你没有过多的负债,就会很轻松地度过萧条期,还可能抓住机会将你的事业和投资生涯推向另一个新的高峰。你要做的是在萧条前减少负债和投资,而在反弹前加大投资、布局各种资产。特别是对于“负翁”一族,现在应抓紧时间减轻负债。
股市崩盘的几种前兆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股市瞬息万变,牛熊转换是基本的规律。对于股民而言,如果能够提前预知到这个转变,就可以避免损失。而如果早些形成正确的投资策略,甚至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利。
当然,谁都无法准确地预测到这个转换的节点在何时。不过我们可以参照1929年的那场股灾给出崩盘前的几种前兆。这绝不是说中国股市要经历这样一次崩盘。只是对于这一代人,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终究不是一件坏事。那么,1929年大崩盘前都发生了什么?我们当前的股市与之相比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当前所有人都在谈论股市,而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懂股市。
让我们来回放下1929年当时社会的情形。
“上帝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这句话非常适合表述股市崩盘前的场景。加尔布雷斯在《1929年大崩盘》一书中指出,有关1929年股市投机最令人惊讶的不是参与人数的规模,而是股市投机成为了美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人们在谈论一支股票时,其实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了解,但没有任何人揭穿他们不懂的这一事实。投机文化弥漫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几乎每天总能见到一群人在谈论股票,但其实每个人都不知所云。
1929午,美国大多数报纸杂志以赞美、敬畏的语气,而没有警示性地报道股市全面走高的消息,并且同时看好股市当前和未来的走势。当某人抛出悲观性的论调,就有人指责他“严重破坏了美国的繁荣”。也有人暗示,他这样做是有动机的——被猜测是想做空。随着市场的不断走高,他的警告只被别人当作笑料。
无可否认,人们往往害怕股市跌下来而强迫自己甚至他人承认还会涨。
1929年1月,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再贴现率是5%;而证券经纪人贷款利率在6%~~12%之间。只有发生再贴现率剧涨的情况,才会使银行把从联邦储备系统那里借来的钱直接或间接地给股市的做法变得无利可图。一下子大幅度提高再贴现率的行动除了会导致普遍反感外,还会提高一般工商企业、消费者和农民的借款利率。联邦储蓄委员会在做出决策时表现软弱,只是不时发出警告。显然,联邦储蓄委员会关心的不是限制投机,而是推卸自己在不断加剧的投机应负的责任。
1929年夏末,经纪人公报和信函不再满足于通报当天哪支股票会涨和涨幅有多大,而是通告下午2点,人们应该多“关注”无线电股或通用电器股。人们相信股市已经成为神秘而无所不能的人士手中掌握的工县,这种信念从来没有这样强烈过。
这是1929年大崩盘前的情形,其实在2001年,中国的老股民也熟悉这些场景。
上面我们列举了1929年大崩盘前的一些情况,好像和目前国内的股市有点像呀。其实不必杞人忧天,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非常之好,而且现在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手段是那时不能比的。个人投资者其实不必要预测经济周期和股市走向,你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选择真正的成长股,那样无论经历怎样的市场环境你都能够获利。
城市化进程推进中的艰难抉择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很多人的工作生活方式也由此受到直接的影响。比如选择在近郊居住,将事业重心放在城里,或把投资目标锁定城乡结合部,等等。在这里,我们以北京郊区为例予以说明。
2001年,北京的近郊区县之一的通州的房市还是非常的惨淡,小区的环境也都非常差。但时至2011年第三季度调查数据显示,通州房产均价已经到了15000元/平方米。每天早晨,从北京通州驶向CBD的城铁八通线和数十条公交线路装满乘客,京通高速路上各种档次的私家车、班车摩肩接踵,争先恐后地把数十万人卸载到城市的中心地带,而此时从城里驶向郊区的车上空空如也。傍晚的状况则恰好相反。
这样的情形我们在电影中似曾相识,每天早晨,几十万美国白领乘车或者开车到曼哈顿去,傍晚回家。十年间,有一百多万纽约人奔向城市外围,只留下了一个衰颓的“半日城”:汽车和铁路班车开到时,全城像涨潮,为人群所淹没;入夜落潮时,人群又退走了,基本上只剩下小偷、警察和老鼠。
在上个世纪的美国,郊区曾经代表了美国的未来,意味着红砖白墙和精修的草坪,郊区成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理想宜居地。《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市郊已婚妇女的特稿,说她们“生活得很痛快……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有什么不愉快的理由”。
中国城市郊区化从起步到现在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郊区化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以北京为例,从1991年到2000年,北京近郊区是人口的主要导入区域,也是北京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承载地。2000年近郊区总人口比1991年增加了239.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2%,高出全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8个百分点,人口密度的增长幅度也远高于远郊区。其他大城市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形成,应该说都是我国城市化郊区快速发展的明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市通州区这几年的变化仅仅是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鲜活的缩影,中国正处在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当中,这个历史化进程,将会影响到所有的人,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越来越多的外地青年加入了城郊候鸟的行列,若干年后,他们的后代将成为永远的城市里的一员,在城市里长大,在城市里生存,将永恒地凝固了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也将伴随着大型或者特大型城市的崛起,从人口密度的角度,以东京为榜样,3000万、4000万人口将是这些大型城市的规模。而这么大规模的扩展,城市近郊或者远郊的发展是必须的。随着规模的扩展,城市多中心的结构也必将形成,而城市内部的交通连接的便利性当是首当其冲。或许私有汽车的迅猛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并不是这个星球可以承载的,那么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公共交通的便利。
对于社会的个体,我们现在没法想象这种城市化进程会给已居城市人口的现有生活习惯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因为目前来看,西方国家的城市居民除了生活质量稍好之外,在超前的生活方式之上并没有给我们什么具有想象力的借鉴,而具体影响最深的当属那些正在进城的人们。当然,在这种历史的大进程中,有很多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少数人的,一旦抓住,你可以随意改变你的生活方式。那么,你是否有备而来呢?
城市化进程真实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未来30年,必定有很多令人兴奋的事情发生,对于年轻一代的影响尤其如此。
30年后,谁来养活我们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一个国家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7%,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0年,国务院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目前30~~40岁年龄段的人将来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养老问题。
事实上,在未来30年里,发达国家为了能够圆满解决其社会老龄化问题,必须为此多支出16%~~19%的国民生产总值。
养老,一个迟早都要到来的大问题,对它的规划绝对是宜早不宜迟的。越早,你的负担就越轻。作家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从理财的角度来说,养老规划何尝不是这样。没有及早进行养老规划是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在眼下可以挣多少钱,却没有及时地上思考自己“活得太久”所带来的养老危机。
国家现行的基本养老金主要构成为:
基本养老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补贴
我们领取的养老金分为两部分: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就是:上年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累计的1/120。
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养老金替代率”,它通常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上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眼下已经退休的我们的父辈中,不少人的养老金替代率在80%~~90%,所以有人会盼着退休享福,因为退休后他们仍能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甚至还能有所提高。但对于35岁以下的青年人来说,未来的养老金替代率会下降到40%左右,其保障程度远远低于我们的父辈。
因此,养老规划除了一定要及早进行,还需要遵循“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和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四大原则。因此,养老规划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投资过程。
1.养老计划不仅仅是买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它是一种比较稳健的理财方式,但其流动性也差,有一定的强制性,相当于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行为。
2.选择复利投资品种
养老金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如果能够好好利用复利效应,也可以使得养老规划中的财富积累达到最大化。基金的定期定投是一种可以利用复利效应的不错选择。作为一种长期投资的工具,基金定投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有效地摊低投资成本,并且在成本均衡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我们在投资基金时,可以有意识地尽可能长期持有,并有计划地进行投资,将基金投资纳入到自己的养老金规划中。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养老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有时候资金需求会跟中短期的投资目标冲突。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单独设立养老账户,避免受到当期资金需求的影响。
3.以房养老抵御通胀
当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房产投资也成为养老规划中一个主要的投资模式。从长期来看,房产的价格虽然有涨有跌,但还是会逐步升值。相对其他投资,房产在一定时期内是抵御通胀的有效投资工具之一。
喜欢未来30年,用钱赚钱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