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零起点学中医:带你体验中医的12堂课 [平装] | |||
零起点学中医:带你体验中医的12堂课 [平装] |
《零起点学中医:带你体验中医的12堂课》:中医之魂,科学是艺术?中医之门,理解还是体验?
天下无疾,一名热爱中医事业的老师,一位潜心针灸临床的医生,一个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心的中国人。
2008年8月开始,天下无疾在新浪博客上举办了面向中医爱好者的中医入门系列讲座,众多网友踊跃参加,学习讲稿,讨论困惑,交流心得,从中受益。短短半年的时间,使得大家对中医、对人体、对疾病有了基本的认识,掌握了中医自学的要领,为步人中医之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零起点学中医:带你体验中医的12堂课》即由此次中医入门讲稿精心整理而成,以供广大中医爱好者朋友学习参考之用。
在体验中学习,在思考中进步
以自然为师,以生活为友
寓学于乐,寓乐于学
勤于思,敏于行
耕作,诵读
学中医
道
体验——中医入门之道/1
第一讲 初识中医/5
一、中医学都讲了什么/6
(一)关于人体的生理/6
(二)关于人体的病理/8
(三)关于治疗/9
二、中医是怎样看病的/11
三、学习中医需要注意的问题/13
(一)古今思维方式的关系/14
(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14
(三)自学与求师的关系/15
第二讲 中医思想之谜——阴阳五行/17
一、体验阴阳五行/18
(一)体验阴阳/18
(二)细说阴阳/20
(三)体验五行/21
(四)细说五行/23
二、阴阳五行与中医学/24
(一)阴阳五行与人体/24
(二)阴阳五行与疾病/26
第三讲 人体生理之谜——脏腑经络/31
一、脏腑/32
(一)五脏/32
(二)六腑/36
二、气血/39
三、经络/40
第四讲 人体病理之谜——正邪之争/43
一、对正气的解说/44
二、对邪气的解说/46
(一)外感之邪/46
(二)内生之邪/49
三、正邪之争/52
四、关于体质/55
第五讲 中医诊法之谜——望闻问切/57
一、望诊/58
(一)望神/58
(二)望色/59
(三)望形/60
(四)望态/60
(五)望舌/61
二、闻诊/63
三、问诊/63
(一)系统问诊/64
(二)特定问诊/66
四、切诊/67
(一)脉诊的基础知识/67
(二)中医诊脉,诊什A/68
(三)脉诊的意义/69
(四)如何诊脉/69
第六讲 中医辨证之谜——八纲脏腑/71
一、八纲辨证/72
(一)辨表里/72
(二)辨寒热/74
二、脏腑辨证/75
(一)辨病性/75
(——.)辨病位/79
三、体质辨证/81
(一)什么是体质/81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81
(三)判断体质的方法/81
(四)如何改善体质/82
第七讲 中药性昧之谜——四气五味/87
一、四气/88
(一)寒性药说/89
(二)凉性药说/90
(三)热性药说/90
(四)温性药说/91
二、五昧/93
(一)辛味药/94
(二)酸味药/94
(三)苦味药/95
(四)甘味药/96
(五)咸味药/96
三、常用中药100味/97
(一)实证用药/97
(二)虚证用药/101
(三)五脏用药示例/102
第八讲 中药配伍之谜——君臣佐使/107
一、实证用方/108
(一)治风剂/108
(二)祛寒剂/112
(三)清热剂/112
(四)祛痰湿剂/114
(五)祛暑剂/114
(六)理气剂/114
(七)理血剂/115
(八)消食剂/115
二、虚证用方/116
(一)补气剂/116
(二)补血剂/116
(三)补阴剂/117
(四)补阳剂/118
三、五脏用方示例/119
(一)治肺剂/119
(二)治心剂/119
(三)治脾胃剂/120
(四)治肝剂/121
(五)治肾剂/122
第九讲 名医成就之谜——医案解读/125
一、学医案,学什么/127
(一)中医诊断辨证的思路/127
(二)中医治疗思路/128
(三)中医处方用药思路/130
二、学医案,怎么学/132
(一)兴趣第一的原则/132
(二)广开途径,搜罗医案/132
(三)正确看待失误案/133
三、循序渐进/133
(一)初级识证阶段/134
(二)中级辨证阶段/134
(三)高级论治阶段/134
第十讲 针灸奇效之谜——经脉原理/137
一、经脉设立原理/138
二、经脉脏腑相合原理/139
三、经脉功用原理/141
四、经脉诊治原理/142
五、十二经脉概要/144
第十一讲 针灸奇效之谜——经络辨治/153
一、胸部要穴/154
二、腹部要穴/155
三、背部要穴/158
四、针灸医案解读/159
第十二讲 再识中医/165
一、学贵有恒/166
二、通经致用/166
三、三医并重/167
四、漫话门派/170
五、学院中医/171
六、重视经典/172
七、读懂疾病/173
附录A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175
附录B 辨证练习参考答案/179
附录C 网友学习感言/182
后记/185
几十年来从事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工作,很高兴看到今天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喜爱中医。或被中医养生一些有趣的招式所感,或被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所动,希望进一步学习中医知识,来读懂招式背后的道理,走进中医的大门。然而,漫漫学习路上,或苦于理论晦涩难懂,或难于实践求师无缘。经典虽精,但解读各异,莫衷一是;教材虽浅,却厚重如山,味同嚼蜡。
无疾是我的学生,多年来他对中医的一份执着与热情,时常令我感动。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出现离不开土壤。在喧闹浮华的今天,能潜心下来治学修身已属不易;再能发愿躬耕土壤,甘于为人路基,成人之美,则尤其难能可贵。无疾正是这样一个人,为了中医事业的发展,辛勤地耕作着。
通读全文,心诚意切,文辞幽雅,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形象生动,却蕴涵至理;凝汇炼达,实菁华所聚。阴阳之情趣,脏腑之形象,正邪之高下,诊法之精微,方药之性味,针灸之奥理,娓娓道来,别有一番风韵。
半年的光阴,稍瞬即逝。“初涉中医之门讲座”,也在众多网友的关照下,完成了全部十二站的行程。在书稿即将付梓出版之际,无疾衷心地感谢每一位曾经支持过、帮助过、鼓励过无疾的朋友!
讲座的初衷很简单,因为看到网络上有不少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初学者,都面对着同样的一个困惑:我想学好中医,但究竟该怎样学呢?身为中医专业教师的无疾,为今天中医信念的深入人心而欣喜,也为中医自学路上的干难万险而备感忧虑。自学入门的路,似乎只有三条:一是啃教材,二是读经典,三是拜老师。面对厚厚.的中医教科书,专业术语如拦路之虎,思想跨度如隔世之姻;通读通学,对爱好者而言,无论从时间精力上,还是从现实难度上,似乎都有些不切实际。经典著作虽不外《内》《难》《伤寒》,但成书既久,文辞古奥,对古文基础较好、传统文化根基较扎实的朋友,或稍好些;大多数朋友,恐怕也只能望而却步。拜师的机会,在今天更是少之又少。
无疾于是遍览市面上的各种中医入门书籍,希望可以找到一些好书来推荐。却发现编书者众,著书者寡;著书者中,阳春白雪者众,下里巴人者寡;下里巴人者中,以散文谈养生之术者众,按体系讲中医之学者寡。于是心生一念:当自为之。
学习中医,对自幼学习数理化的国人而言,确实是有难度的。难就难在中医“奇怪”的思维方式,为今人所不解:核桃长的像脑,就可以补脑;猪羊的肝,吃了就可以补人的肝;明明“上火”,却还要“火上浇油”;想治疗咳嗽,却不治肺,而要治肝治脾……中医似乎太简单了,单靠直觉就可以判断事物属性;中医又似乎太复杂了,不喜欢“走捷径”,总希望“绕远路”。
插图:
第一讲 初识中医
一、中医学都讲了什么
中医学作为一门医学,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人体是怎么回事?”“疾病是怎么回事?”“如何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这三个问题,用专业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
(一)关于人体的生理
人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都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联?中医又是如何发现这些功能的呢?
我们的祖辈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发现人体在大体上可以分为头、四肢和躯干三个部分;在层次上从浅到深依次有皮、筋肉、脉和骨几类组织。再通过对尸体的进一步解剖,发现了人体内的各个脏腑器官:有五脏(肝、心、脾、肺、肾),有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以及脑、脊髓、子宫等所谓“奇恒之腑”。接下来就开始对这些脏器的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
有些脏器的功能是很好理解的,比如肺脏,解剖之后,古人发现有一根气管把肺脏与鼻子连在一起,于是很自然的想到肺“主气,司呼吸”;比如胃肠,古人发现这是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连接着消化道的两端,它的作用再清楚不过了,就是负责运化、传导食物。通过同样的方法,心脏主血液,肾脏主水液的基本功能也被发现了。
喜欢零起点学中医:带你体验中医的12堂课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