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一眼看懂小孩子(如果你喜欢《夏山学校》和《窗边的小豆豆》,你一定也喜欢这本书) [平装]

2013-04-25 
编辑推荐《一眼看懂小孩子》不是在书房里写出来的,它来自幼儿园第一线。作者是一位8岁男孩的父亲,也是一位学养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一眼看懂小孩子(如果你喜欢《夏山学校》和《窗边的小豆豆》,你一定也喜欢这本书) [平装] 去商家看看
一眼看懂小孩子(如果你喜欢《夏山学校》和《窗边的小豆豆》,你一定也喜欢这本书) [平装] 去商家看看

编辑推荐

《一眼看懂小孩子》不是在书房里写出来的,它来自幼儿园第一线。作者是一位8岁男孩的父亲,也是一位学养精深的幼儿心理学家。本书饱含着一位父亲的柔情、一位作家的热情和真诚、和一位学者的精细态度。“法布尔怎么观察甲壳虫,我们就怎么观察孩子!”——全书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幼儿心理世界的全部入口。这本书把晦涩、读不懂的弗洛依德写成了有用、有趣的心理学知识!如果你喜欢《夏山学校》和《窗边的小豆豆》,你一定也喜欢这本书!“读书的时候,时常会有那种会心一笑的感觉,读完此书,当我抬眼重新看待这个世界,感觉眼光都不再一样了……”

媒体推荐

“读书的时候,时常会有那种会心一笑的感觉,读完此书,当我抬眼重新看待这个世界,感觉眼光都不再一样了……”
——刘歆(一位妈妈读者)

作者简介

王勇,曾经是出色的杂志编辑,然后做主编,然后做出版人,然后回家当作家,然后做企业CEO,然后做大学分院院长,然后到幼儿园做驻园心理老师,这本书就是这段观察经历的手记。

目录

前言
Part 1 口唇期:本能的飞速发育
 第一眼看到我的孩子
 吃手和吃奶的含义
 完美的自私
 婴儿奶粉为什么越来越贵
 断奶后遗症
 吃手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把吃手当成问题
 吮吸拇指的女孩
 学步
Part 2 便便期:自我的苏醒与表达
 大小便训练之罪
 嗯的沉思
 买不买还是爱不爱
 便便、小偷、购物狂
 便便与性之间微妙的关系
 为什么性格决定命运
 尿床心理学
 除了不,你能说点别的吗?
 孩子们为何热衷于躲猫猫
Part 3 生殖器期:超我的最初嵌入
 生殖器期开始的信号
 幼儿心理学的第三个变形
 最好的性教育
 过家家的含义
 再论性格如何决定命运
 男孩是怎样进化出来的
 女孩是怎样进化出来的
 年龄不同,游戏也不一样
 必须打破权威
 奥特曼真的很暴力吗
 看全人类如何反复杀死巨人
 孩子是怎样运用想象力的
 数数孩子都害怕什么
 屎尿屁血怪
 孩子是怎么看待死亡的
 跟谁睡觉?这是个问题
Part 4 观察笔记:狂躁与想象
 推洞洞
 埋秘密
 开火车
 鞋——《小人国》里爱扔鞋的小孩是怎么一回事?
 朱星宇:“我是小猴子”
 断奶之后为什么孩子突然不爱理人了
 皮肤饥饿症的起因
 爸爸有外遇
Part 5 在幼儿园:环境与自我
 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
 和幼儿园老师的最佳沟通技巧
 三角关系
 惩罚时我们惩罚了什么
 该怎么表扬
 拥抱你!
 假如我来当园长
附录 幼儿心理学三个阶段理论

序言

这本书讲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小时候”,但不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而是“我们共同的遗忘”。因为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我们就好像是蝴蝶,已经不理解毛毛虫的困惑与喜悦了。
这本书首先是写给我们自己的,然后才是献给我们孩子的礼物。认识和发现我们自己的童年,是认识和抵达孩子的最佳路径。而且我以为,当我们理解了我们自己的小时候,才会和这个世界达成一种真正的和解。
这是一本问“为什么”的书。
“为什么”是一句非常有力的话,它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无知。它低下头盯着“最简单的”事情,还有习以为常的事情。为什么孩子开口说话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非很多人以为的是“妈妈”?为什么幼儿园老师拿着一颗糖,就能把全班的孩子哄得团团转?——这难道不值得问个为什么吗?
为什么,它是一种对道听途说的不满足,是对所有权威的不盲从,是一种不愿受骗的意志!你是一个听从自我意志的人吗?那么你应当比别人多问一个为什么。
有太多的事情恰恰因为我们“熟视”,所以“无睹”。
所谓“成长”,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呢?
一条蛇一生要蜕七、八次皮,每一次都让它感到力量的增长、世界的扩大,还有心态的变化。我以为每一次蜕皮前后的蛇其实都有“代沟”,——它们的生命主题是不同的,各自关心的事情也不一样。我们很容易把成长理解为“增长”,但更重要的,(也是更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成长其实意味着变化。
昆虫的一生要经历卵虫蛹蝶的四个变形,幼儿的变形没有这么明显,但我以为实质是一样的。本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部0—6岁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变形记。
有很多种幼儿心理学,其中最坏的一种就是专家嘴里那一堆我们听不懂的词汇。对于这些专家,我们这些善良的人们真是太纵容他们了;他们享受着我们的崇敬,却不打算告诉我们关于孩子的真相。读这些人的书,只会让我们感到自卑,因为完全看不懂。在他们和我们之间,隔着一道专业词汇筑起的高墙,——他们根本就不打算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知识成果。
那么,反过来,我以为最好的幼儿心理学,就是生动翔实地记录幼儿的各种行为,然后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含义。我以为,最好的心理学就是一套富于启发的观察笔记。
重要的是观察。
所谓观察,就应该像法布尔观察他的甲壳虫和蜗牛那样。有时我会想,幸亏法布尔观察的是甲壳虫和蜗牛,如果他观察的是幼儿园里的孩子,我就没饭吃了。
这本书是献给聪明人的礼物。我知道有些人看我的书会生气,究其原因是:这本书挑战了许多人的常识,也挑战了市面上常见的“育儿科学”,比如这本书里谈到了很多幼儿的性(其实不只是性,还有好多问题都会刺激你的神经)。我知道你为什么生气:是因为自己对习俗的固执和人云亦云。
你可能不同意这本书里的观点,这没关系,这本书可以等待。

文摘

【前言】
这本书讲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小时候”,但不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而是“我们共同的遗忘”。因为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我们就好像是蝴蝶,已经不理解毛毛虫的困惑与喜悦了。
这本书首先是写给我们自己的,然后才是献给我们孩子的礼物。认识和发现我们自己的童年,是认识和抵达孩子的最佳路径。而且我以为,当我们理解了我们自己的小时候,才会和这个世界达成一种真正的和解。
这是一本问“为什么”的书。
“为什么”是一句非常有力的话,它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无知。它低下头盯着“最简单的”事情,还有习以为常的事情。为什么孩子开口说话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非很多人以为的是“妈妈”?为什么幼儿园老师拿着一颗糖,就能把全班的孩子哄得团团转?——这难道不值得问个为什么吗?
为什么,它是一种对道听途说的不满足,是对所有权威的不盲从,是一种不愿受骗的意志!你是一个听从自我意志的人吗?那么你应当比别人多问一个为什么。
有太多的事情恰恰因为我们“熟视”,所以“无睹”。
所谓“成长”,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呢?
一条蛇一生要蜕七、八次皮,每一次都让它感到力量的增长、世界的扩大,还有心态的变化。我以为每一次蜕皮前后的蛇其实都有“代沟”,——它们的生命主题是不同的,各自关心的事情也不一样。我们很容易把成长理解为“增长”,但更重要的,(也是更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成长其实意味着变化。
昆虫的一生要经历卵虫蛹蝶的四个变形,幼儿的变形没有这么明显,但我以为实质是一样的。本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部0—6岁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变形记。
有很多种幼儿心理学,其中最坏的一种就是专家嘴里那一堆我们听不懂的词汇。对于这些专家,我们这些善良的人们真是太纵容他们了;他们享受着我们的崇敬,却不打算告诉我们关于孩子的真相。读这些人的书,只会让我们感到自卑,因为完全看不懂。在他们和我们之间,隔着一道专业词汇筑起的高墙,——他们根本就不打算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知识成果。
那么,反过来,我以为最好的幼儿心理学,就是生动翔实地记录幼儿的各种行为,然后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含义。我以为,最好的心理学就是一套富于启发的观察笔记。
重要的是观察。
所谓观察,就应该像法布尔观察他的甲壳虫和蜗牛那样。有时我会想,幸亏法布尔观察的是甲壳虫和蜗牛,如果他观察的是幼儿园里的孩子,我就没饭吃了。
这本书是献给聪明人的礼物。我知道有些人看我的书会生气,究其原因是:这本书挑战了许多人的常识,也挑战了市面上常见的“育儿科学”,比如这本书里谈到了很多幼儿的性(其实不只是性,还有好多问题都会刺激你的神经)。我知道你为什么生气:是因为自己对习俗的固执和人云亦云。
你可能不同意这本书里的观点,这没关系,这本书可以等待。
【第一眼看到我的孩子】
我总觉得男人对生孩子这件事有很大的误解。所有人都会对他说,生孩子非常疼,每次生产都意味着母亲的受难。这种观点把产房外的丈夫弄的像一个傻瓜,不知道是该心怀喜悦地期待,还是为自己做过的那件事而内疚。医院会让丈夫签字,意思是如果发生意外院方是不负责的。
我就曾经像一个傻瓜一样在产房外等待我儿子毛毛的降生。
上周我看到一篇文章,有个产妇说,产痛是个很奇妙的东西。疼的时候身体仿佛要被撕裂,阵痛过去又跟没事人一样。Sara(她是一个四岁女孩的妈妈)跟我说,产痛和身体别处的疼法一点也不一样,生完孩子的第二天,居然完全想不起来那是怎么个疼法了。
我们的习俗不鼓励探望产妇,我们视产妇为禁忌,这是很遗憾的。人们爱说女人做新娘的时候是最漂亮的,这其实是句假话。女人最漂亮的时候就是在自然顺产之后那一天,或许这是上帝对产痛这件事的补偿吧。她们刚刚替上帝创造了人,脸上正洋溢着天国的光彩呢。我就曾去医院看过我大姐刚刚生完孩子,那天我完全震撼,我看到她皮肤水润光洁,透着健康祥和的美好气息。Sara也跟我说,她妈妈来看她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让她记忆犹新,那天一进门她妈妈就说,“我闺女真漂亮!”
拉斐尔画的圣母,就是一个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即使在有的圣母像里,她膝下的婴儿已经会走路,拉斐尔依然会让圣母玛利亚的脸上放射着产妇特有的那种光芒。
新生儿和黑猩猩一样也是浑身裹着一层胎毛,两三天后这层胎毛迅速脱落。老实说,新生儿更像是猴而不是人。第一胎做妈妈的人在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婴儿时往往总是会惊慌和失望:天哪,它怎么这么难看?怎么一点也不像我。我怎么会生出这么难看的孩子?难道出了什么事故?有个当妈妈的说第一眼看到她的婴儿差点晕过去。婴儿的小屁屁上有一团明显的乌青,这和她心目中那个粉嘟嘟的宝宝一点也不一样。她给老公打电话,说“我生了个丑丫头”,那家伙居然惊慌失措地说“那怎么办那怎么办?”她差点没气死,难道扔了不成?
“产后忧郁症”是一种男人很难理解的东西。男人们嘴上不说,但心里会想,这大概是女人们编造出来的病。随着新生儿出生,母婴成为全家的中心,做爸爸的难免会产生一股难言的失落感(极少有人关注新爸爸的感受)。不过最近我和好几个妈妈闲聊,突然理解了所谓产后忧郁症的真正原因。
产妇在生完孩子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会感到委屈、软弱、挑剔,经常想哭。最典型的是从医院回到家里就开始忧郁,短的一周,长的几个月,个别的甚至长期忧郁不止。我发现,造成产妇忧郁的根源是一种对婴儿的亏欠心理。很多产妇都承认,她们曾经担心婴儿的手指头是不是十个,所以抱着新生儿第一件事情就是数数手指头。任何地方的“异常”都会让她方寸大乱,随后陷入忧郁状态。比如分量不足6斤4两(这是书上提供的标准体重)、头发不够浓密、屁屁上的淤青。
产妇的这种消极情绪会蔓延到整个家庭。她相信一定是她自己的某个失误,或者家庭中某位成员的过错,再或者是因为环境污染,造成了孩子的这个缺陷。陷入抑郁的产妇会深深地自责,比如“怀孕的时候我太任性了,没有好好补充营养”;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外部原因,比如怀孕期间在单位里的不顺心,曾经和丈夫大吵过一架,这让她感到某种有害的东西现在在婴儿身上应验了。——产后的这些“忧郁”总是建立在某些真实客观的事实之上,这就加深了这些担忧的理由,并让那些安慰的空话失去效果。
另外,产后忧郁症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第一胎妈妈对自己即将面对的育儿这件艰巨的事情信心不足。这种担心当然是真实的,但对于婴儿来说,妈妈患上产后忧郁症绝对是好事。这种深深的负疚感结果就是对婴儿的无微不至。——这就是这种病的心理学奥秘。产后忧郁症不仅把妈妈牢牢地绑定在婴儿身上,还会有效地调动全家资源,服务于婴儿的成长。第一胎妈妈在怀孕的时候都有一个“如何恢复到以前生活”的产后计划,可是当她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孩子,那些计划就烟消云散了。
所以,产后忧郁症就是把一个女孩变成母亲的一次强力扭转。我是不信上帝的,不过女人的生命被安排进来这样一种病实在令人惊叹。它有效地把一个没有经验的新妈妈的全部精力转向婴儿。流产过的高龄产妇更容易产后忧郁。所谓优生优育,其实最主要的是态度和情感,如果一个妈妈没有这样的情感,又没有育儿经验,她的婴儿存活几率会大大降低。为什么每个产妇都会产后忧郁,因为我们都是有这种病的妈妈的后代。
你在单位里见过那种“儿子迷”吗,这种妈妈把婴儿第一次拉屎放屁都当做巨大的喜讯拿到办公室来说。在她眼中,她的第一个孩子简直是令人着魔的玩物,而这一点,外人很难有同感。我发现,背地里对这些儿子迷最反感的正是那些尚未生子的年轻女性。她们在背地里明确地声称:我绝不要那样庸俗悲哀的人生。不过我以为,两个人群心理状态的这个差距,正好说明了产后忧郁症是多么必要。
【屎尿屁血怪】
4岁的孩子开始说脏话。把这些脏话总结一下,不外乎屎、尿、屁、血、怪5个字。
比如,她会突然跳到你面前说:
“你是一个大屁屁!”
这确实很讨厌,因为如果你假装没听见,过一会儿她又跑出来,嬉皮笑脸地说:“你是一个臭尿尿。”
有时,明明说的是别的,他非要把屎啊、屁啊这几个字加进来,就像蹩脚的造句练习一样。4岁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件事让他们感到快乐?0到6岁会有很多事情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发生,这件事情就像换牙一样不可避免,与其压制它还不如干脆接受。让我们看看孩子们嘴里脏话的含义。
这5个字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包括“屎尿屁”,第二组是“血怪”。先看第一组:
其实不难发现,“屎尿屁”这三个东西都和一个洞洞有关。我们已经知道,孩子说到洞洞,都表明他想探寻小孩出生的秘密。“你是一个大屁屁”,意思是:我是如何从大人屁屁的那个洞洞里生出来的呢?便便期的经验让他们推测,小孩就是从大人的肛门里拉出来的,但这个想法他也不确定,他要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印证一下。
所以这绝不是对你的冒犯,4岁的孩子不会冒犯大人,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敬畏大人的权威,孩子才会采用说脏话的方式继续他们的性探究。所以,你干脆直接问他:“你是不是想知道你是怎么从你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或者问问他:“你猜你是怎么生出来的?”你还可以提议“咱们一起看一个小孩出生的专题片好不好?”
如此看来,孩子们说脏话包含两个内容:性和排泄。对他而言,这两件事如此密切相关。有一位妈妈告诉我一段我的故事:
我妈妈来帮我带孩子时,我对她的很多事都不以为然。不过有一件事她做的对。她一向不苟言笑,可是有一天,我听见她给她的外孙女讲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屁”的故事,那都是她的妈妈在她小时候给她讲的。我闺女一听就笑个不停,然后就是祖孙一起大笑。那真是幸福的一刻。  
再看“血”和“怪”。男孩爱说这两个字。生殖器期的男孩用反复说这个两字的方式消解他心头的那个恶魔权威。那个恶魔还在他心里兴妖作怪,他觉的不安宁,他正在跟它战斗。体会一下我们自己说脏话的心情,就会发现说脏话确实有种快感。我想那就是挑战、触犯权威感到的兴奋。说脏话的孩子浑身上下都洋溢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兴奋劲儿。而且,从积极的角度去看,说脏话是孩子最初的幽默感训练。而幽默,正是弱者面对强权的最佳武器。如果我们根本没有力量反抗,最好幽默一把消解一下权威在我们心头制造的压抑。一味顺服在权威之下的人,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也太可怜了。
我发现并非只有“坏孩子”才说脏话,而且女孩不比男孩少。只有在受到压抑的地方,你才听不到脏话。我曾经问赵老师,他们班的孩子是怎么说脏话的,赵老师告诉我说:“不,我们班的孩子都很懂礼貌,从不说脏话。”然后她想了一下,又说:
“他们见到别的班孩子的时候说。”
如果没有受到压制,大概每个孩子都会在4岁多的某个时段说脏话。如果我们成功压制了这种冲动,也许情况更糟。被压制的孩子表面上很有教养,但压抑很容易把儿童的某种冲动压入一种潜意识状态。谁也不知道受到压抑的冲动在那个黑暗的角落里聚集和发酵出什么怪物。为什么每个城市里有那么多的电动游戏厅?对于那些乖孩子而言,游戏厅是个极为重要的宣泄通道。游戏厅一直名声不佳,其实那不是游戏厅的错,有一次马海柠在玩游戏,我问她“你们班有多少人玩植物大战僵尸?”她说“所有人”。
夏山学校有个很好的校规:在学校里所有人都可以说脏话,但不能在学校外面说。因为这个社会不宽容说脏话的孩子。也不能对来访的客人说。有一次,校长的女儿做坏了一件陶器,突然转身对一位客人说:“你是客人吗?”客人说:“应该不算客人了。”那个女孩说:“好吧,他妈的。”

推荐阅读:

美食:各种美食类图书汇集

世界名著:中外文学名著集锦

数据库:各类数据库相关图书汇总

图形图像:图像图形设计与处理汇集

操作系统:各种操作系统相关图书集锦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网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om/book/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