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鲤·逃避(张悦然著作) | |||
鲤·逃避(张悦然著作) |
《鲤·逃避》:张悦然小说《家》
Nick Cave小说《巴尼?罗蒙之死》
安杰拉?卡特小说《染血之室》
张怡薇小说《最慢的是追忆》
于是随笔《班芙译记》
孟想散文《童年山谷的回声》
村上春树采访《创作小说就如同醒着做梦》
LILY写黄耀明《我在人山人海中》
闹闹写陈绮贞《一场最华丽的冒险》
1.“鲤”这个符号所拥有的神秘意味——它并非留存在传统中那种庸俗的吉祥如意,而是返回到现代人所能想象的鲤鱼的外在形象,华丽,饱满,光滑。这样的特质带有明显的女性意味:华丽代表着虚荣和梦想;饱满代表着压抑得更深、因此也更具爆发力的欲望和野心,甚至有着某种奇特、神秘而又膨胀的性的含义;而光滑,则既代表着对于完美的渴望,又代表着某种不可遏止的自恋。
2. 这就是一种代言的野心吧?在张悦然的话语实践中,竟然燃烧着这样的野心,《鲤》就是例证,也是一种准宣言。它号称是主题书,所谓主题书,实际上是要通过一个又一个内心深处的隐秘主题,去探索、刻写这一代人心灵暗角。小说家真是一种接近于妖魅的怪物,尤其是女作家,往往敏感而狠毒,当她试图穷尽一切的时候,她和她这代人内心里最不堪、最无助、最脆弱而难与人言的一面,恐怕也无从遁形了。
3. 《鲤》,以及它背后的一些写作人,想突破这一困局,从而实现“我”与同代人的对话,也实现“我”与这个时代的对话。你可以把这理解为是代言,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方向。作为连接张悦然与同代人之间的精神通孔,《鲤》不过是一个渺小的存在,但随着它的不间断出版,随着一个个主题的探讨、深入、解答,小处或许也能开出一个大世界来。
4. 《鲤》是由青年作家张悦然主编的主题导向的系列文学艺术图书,在中国内地开创了 “主题书”这一全新的出版物概念。这一系列图书在形式上沿袭着书籍的形态,编辑和设计上融合了杂志的概念与光影,在内容上跨越了传统书籍的樊篱,每本均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展开,在这个主题的切口上深入,以小说、散文、摄影、采访等书写叙述方式承载、探讨这个主题,为读者的阅读生活推开一扇藏着别样风景的窗。
5.《鲤》的出现,填补了当下都市青年女性这一广大群体在纯严肃文学作品和纯消闲实用书籍之间的阅读空白。从内容安排上,以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等文学性很强的作品主导,题材上关照的是当下青年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体裁上还用采访、图文等方式展开了带有生活时尚元素的话题,关涉电影、音乐、衣装、饮食男女、星座等方面,而这些话题的叙述和探讨也是高端的、文学性的。因此这一系列图书内容上的充实、深入和体裁上的丰富多样,给读者的阅读体验将会是全面而又锐利的。
6.《鲤》同时填补了针对都市青年女性阅读的高端文学读物的空白。当下七零、八零年代的青年女性可以算是特色鲜明的社会群体,在这个消费社会里是绝对值得关注的重点人群。《鲤》在主题和形式上吻合这个人群的性别、年龄和社会角色等特点,并开拓、引领她们的阅读生活、甚至社会意识,从而带来更新锐、更鲜明的阅读风潮,使读者通过阅读这一系列主题书强化自己的身份认同,并找到自己在从女孩到女人的成长历程里的同伴,认识真正的自己。
7.《鲤》每一本的主题将关涉女性内心世界的方方面面,探索女性心灵的不同区域,拥有强大、开放的作者群。
8.于作者和作品而言,如编者所说,《鲤》是一个优雅而尖锐的容器,把好的小说和动人的图片盛放起来,交相辉映。于读者而言,《鲤》是一个全新的阅读门户,打开它,纵身其中,便可开始别样的阅读之旅。
9.它是优雅的,却又很尖锐。它是从容的,却又很剧烈。它是天真的,可是正在慢慢地走向沧桑。它是告别了一次又一次,挽留了一次又一次的青春。
10.NEWRITING这个名字,给了这套书系另一个比较正统的诠释。就是一种新的写作,是属于年轻人的文学读物。新在有活力,形式多变,没有任何局限。好的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更自由大胆,更跳跃和充满激情。
11. “鲤”从传统文化中来,但是又具有不息的生命力。它质朴又妖娆,沉静又富有激情。“鲤”书系是一个承载着令人感动的文字和图片的容器。它是优雅的,却又很尖锐。它是从容的,却又很剧烈。它是天真的,可是正在慢慢地走向沧桑。它是告别了一次又一次,挽留了一次又一次的青春。
12. 这套主题书,大概两个月会出版一辑。每一辑探讨一个主题,面对的人群,始终是80年代出生的人。主题会是他们内心的某种感受,他们的某种姿态或者行为,具有普遍性。
13. 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张悦然主编的《鲤》,以及韩寒主编的青年思想为主题的杂志正式进入三足鼎立的状态,三位80后作家在杂志市场的全面出击,宣告了80后正式进入杂志时代。
14. 80后作者与传统文学始终有一条沟壑,而《鲤》的出现恰好填补了80后于文学性之间的距离,因此赢得了如青年作家路内、于是、苏德等众多知名签约作者。从《鲤?孤独》到《鲤?暧昧》,张悦然的《鲤》系列持续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以及文学评论家的持续关注。
15. 《鲤》的初衷不是娱乐读者。整个《鲤》编辑部我们都不那么关注流行,也很少去研究读者的趣味变化趋势。2009年2月鲤举办了第一次文学沙龙活动,以“文学里的坏孩子”作为主题讨论了青年作家路内的《追随她的旅程》以及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恶童日记》。新一季《鲤》情感的探索历程暂时画上一个句号,目光转而投向具有更广泛社会共鸣的话题。读书沙龙也将成为《鲤》延续性的主题活动。
张悦然, 山东济南人,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系。
从14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收获》、《人民文学》、《芙蓉》、《花城》、《小说界》、《上海文学》等重要文学期刊发表作品。2001年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3年在新加坡获得第五屆"新加坡大专文学奖"第二名,同年获得《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奖赛"二等奖。2004年获第三届"华语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05年获得春天文学奖。长篇小说《誓鸟》被评选为"2006年中国小说排行榜"最佳长篇小说。已出版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葵花走失在1890》、《十爱》。长篇小说《樱桃之远》、《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图文小说集《红鞋》等,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P001 EDITOR'S NOTE 楔 子 卷首语/张悦然/001
ATTITUDE P002 态 度 我要找个避难所/鲤编辑部/002
Take A Little Nap/dewpearl/004
巴黎,我爱你/高维安/010
日 食/Madi/020
我在人山人海里/Lily/027
童年山谷的回声/孟 想/033
我一生的愿望其实是做一个游吟诗人/Sweetii/039
当电线成为地球的血管/整理_鲤编辑部/043
ROLES P053
角 色 一场最华丽的冒险/闹 闹/053
MIRROR P059
镜 子 幻 听/摄影+文字_熊小默/059
OUTSIDE P069
外 面 班芙译记/于 是/069
SALON P080
沙 龙 他们造了乌托邦/鲤编辑部/080
世界在故事里退避三舍/于 是/084
已不在现场/小 庄/089
巴尼?蒙罗之死(节选)/文_Nick Cave 翻译_btr 俞冰夏/097 S
HARE P107
分 享 创作小说就如同醒着做梦/采访整理_李成程/107
PHOTOS P111
小电影 没有海,没有永远/摄影_223
文_古 雪/111 HOROSCOPE P121
星 相 在暗房里拷问时间/女祭司/121
STORY P127
小 说 染血之室/文_安杰拉?卡特 译_严 韵/127
家/张悦然/158
寻 物/文_角田光代 译_田肖霞/173
做到难过的梦也不要难以相信/周嘉宁/184
最慢的是追忆/张怡薇/192
卷首语
——张悦然
过去许多年,逃避一直是我的生命主题。往往是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逃避带给我无数细小的挫败感,但时过境迁,又全部被忘记。回顾人生,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彻底的失败者,也尚有一些值得嘉许的地方,这样看来,逃避似乎也没有给我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可是,只有我自己清楚,那是因为命运在逼迫我,让我逃也逃不远,避也避不久,终究还是必须面对和解决问题。如果说我还算幸运的话,这种幸运的本质,其实是胁迫我经历一些事情。
至今我仍常常想起,念书的时候,语文课本中鲁迅的那篇《记念刘和珍君》,只因为那两个字:直面。这两个字真是刚硬,令人向往不已。可是直面惨淡的人生,谁又真的能够呢?逃避是人的本能,是一种高级的条件反射。但有些人的逃避计划,总是很快破产;另外一些人,却可以一直成功下去。必须承认,逃避的成败中,有冥冥的天意,可是也要看个人对于逃避的状态是否觉知和接纳。对逃避的觉知,致使你在逃避中挣扎,无法安然度日,最终只好站出来面对。那些没有觉知的人,在逃避中活得很好,也就很自然地在那里栖身,安家。对于知道逃避是个梦的人来说,应该做的是快些醒来,因为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历历可数。而那些没有发现逃避是梦的人,“但愿长睡不愿醒”或许是给他们的最好祝福。
庄子是我所知道的最善逃避的古人之一。他的言论,常常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或许是因为他一半醒着,另一半在梦里。正是醒着的那一半庄周,孜孜不倦地思考着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的诡异问题。
启笔的时候,原本是打算写一些私己的事,坦陈一下我是如何逃避的,可终究还是绕开了。我就是如此擅长逃避。
插图:
他们造了乌托邦(引子)
鲤编辑部
作家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当别人被训诫说,世界有多残酷,你们一定要勇敢地去面对的时候,作家们却堂而皇之地继续做着他们的白日梦,只有他们的白日梦不断,这个世界的白日梦才不会断,人们才有偶尔逃脱的出口。他们每天都在自己亲手创造的乌托邦里摸打滚爬,写作是一面直面自己的镜子,但是跨过去,却仿佛也能直接跨到镜子的另一端。
在那儿,一切都可以更改形状,世界上可以更残酷,更自由,更美好,什么事情都可以往极致里一路滑过去,总之,那个镜子里的世界能够满足我们的一切想象。
但是当我们沉溺在小说家造出的乌托邦里时,也会偶尔想起,这一切的缔造者,那些从不露面的作家们,他们在干嘛,他们是否感到厌倦,他们是否想回到真实,还是他们已经又开始创造那另一个乌托邦。
本期沙龙请来书评人btr与我们一起聊作家的虚拟人生,或许我们只是想知道,当作家们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乌托邦以后,他们自己,又躲去了哪儿。
btr:你有没有玩过second life啊?
周嘉宁:是不是就跟sims模拟人生差不多的一种游戏啊?
btr:对,差不多。我们就把second life看作是一个平行的世界好了,小说也好像是这样的一个虚拟人生,建构了我们生活之外的另一个平行世界。人们写小说总是基于这样一个理由:这个世界不够好,所以要写一个更好的,或者这个世界不够有趣,所以要写一个更有趣的……或者我这个人不够吸引人,所以要创造一个更吸引人的角色。但是这个平行世界又多少与现实生活有些关系,比如说你自己的小说里,总也逃脱不了与现实有关系的那一部分。
周嘉宁:写作的时候不一定是在写自己,但是却一定是在写一个与自己有关的世界,哪怕这个世界成型于文字的时候,变成了一种你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模样,变成了另一个时空里面的平行世界,但是其实你也能够分明地感受到,在那个平行世界里,有一个与你一样的人,她也在呼吸,你能够听到她呼吸的声音。
周嘉宁:我其实打心眼里排斥一种作家,就是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心里的黑暗面在哪,但是他们对此采取逃避的态度,唯恐被别人发现,啊,原来他们是这样的!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变得如此小心翼翼,回避各种情绪。
btr:这个就像剪纸,回避了黑暗面的小说,有价值的变成了剪下来的东西啦。但是加入他回避得好,回避得有技巧,那也是有趣的小说啊。
周嘉宁:这种有趣应该极其符合你的审美范畴。
btr:在法语里面,有一种完全用真人真事写成的小说,叫做roman a clef,就是带着一把钥匙的小说,小说成为了了解真事的钥匙。但是最近在卫报上就有一个关于此类小说的争论,很多人认为完全写真事的小说,是不道德的。A S Byatt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她的观点就是:这就好像是挪用了他人的生活和隐私。当然这扯得稍微有点远了。我们还是继续说,活在小说里吧。
周嘉宁:这几天我在看《恶搞研习营》看得还蛮高兴的。除了里面那些短故事外,整个框架故事也深得我心。它说一群想成为作家的人,自己报名参加了一个封闭式的培训班,被困在里面以后他们的作家妄想症就开始发挥作用了,纷纷觉得如果没有更苦难的生活的话,他们的写作就无法出位。所以,他们先是破坏了电力,暖气……然后开始自残,跺掉了自己的手指脚趾等等,当然也有人死掉,所有的灾难都令他们兴奋,因为他们觉得灾难是财富。有些作家们,其实他们的生活中从未经历过真正的苦难,或者那些困难其实只有一天那么短暂,但是在小说里,他们可以忘情地把这一天无限地拉长,变成一年,或者一生。
btr:这就是素材的放大效应。不过作家也有很多种,有的是挖掘自身来写的,比如说最近很热门的Robert Bolano,他写的《荒野侦探》就完全是他自己诗人式的流浪生活。所以说作家的虚拟人生,有的时候是镜子,有的时候则是补集。就好像里克写的托斯陀耶夫斯基,他就在小说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补集,一个自己不够写的时候,小说里就会冒出来一个双胞胎。
btr:博尔赫斯说,有人讲《堂吉诃德》其实是堂吉诃德写的,塞万提斯只是个读者,博尔赫斯觉得这个念头最令人感到不安的地方在于,假如塞万提斯是读者,人物是作家,那么我们这些真是存在的人,就可能只是别人笔下的人。其实我觉得好的小说就应该有这样的功能。
周嘉宁:这个说法与我玩sims的时候产生的想法很一致,就是当看着自己造出来的小人在屏幕里面换衣服、洗澡、叫外卖皮萨、上班、谈恋爱或者搞派对的时候,就常常会产生出恍惚感来,他们的生活明明就跟我的差不多嘛,那么我的头顶上又是谁在操控鼠标。
周嘉宁:说到这个呢,很多人现在写的blog也都是虚构的,或者是抄来的,这也算是一种欲望的投射,其实作家的虚构也有共通的地方。小说家在小说里做着同样的事情,小说就变成了一种慰籍,现实真残酷啊,而小说家们就幸运一点,他们可以正大光明地做做梦。
btr:其实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在看小说的时候,总是把自己代入当中的一个人物,就是所谓的sympathize with character,就像是RPG游戏一样,或者也可以叫做是感同身受吧。
周嘉宁:对,这是读小说的快乐之一,就是别人讲出了你隐约感到却无法描述的东西。
btr:有一个法国评论家说,真正好的小说,就是当你从小说里抬起头来的时候,会用一种新的眼光看这个现实世界,觉得哪里不一样了,就像去看了个什么摄影展以后,再出来拍照片,大概也会感觉很不一样。
Dewpearl在大学毕业后当了一段时间的英语老师,后来遇到了她的丈夫,再后来就一起开了这个隐没在上海弄堂里的咖啡馆,取名叫Nap。开咖啡馆是很多人坐在办公室里的人的梦想,大概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生活很不一样,很脱离轨道,很……怎么说呢,浪漫。
小Dewpearl的浪漫是这样的,下午的时候去弄堂口买一斤盛在水盆里的虾来,白灼以后蘸着芥末当零食吃,有空的时候做个提拉米苏冻起来等朋友来一起用勺子挖了吃,院子里种着各种植物,夏天的时候推门出去,整条弄堂的丝瓜藤上居然都结出了真正的丝瓜,朋友们随时都会来做客,所以,就让我们先只看到这些美好吧。
Take a little nap
文/dewpearl
B叔是个超人。他在工作之余,还看很多书,写很多书评,看很多电影,写很多影评,去很多地方走很多路拍很多照片,然后将这些照片以他自己独特的归类方式贴在他的blog上面。除此之外,他还会在半夜看很多球赛,在卡拉OK唱很多不同类型的歌,在咖啡店泡很长时间说很多话开很多玩笑画很多画。
我在想效率高是不是因为喝咖啡比较多呢?B叔定期在我这里订一包来自波多黎各的名叫优科特选的咖啡豆。可能也不完全是这个原因吧。我觉得效率高的最大原因应该是他会安排时间。比如,他会在喝咖啡聊天的时候看一下表,说:“九点三刻的时候,我再要一份芝士蛋糕。”
B叔的Blog叫“看的见风景的房间。”有很多读者很多粉丝。曾经有读者杜撰了一个暗恋B叔的人,写一个blog叫“看的见[看的见风景的房间]的房间”。还有好多粉丝会在我们的留言本上给他留言,有人说:“你的blog更新太慢了!”B叔就很委屈,每天一篇还叫慢吗……
没有人知道B叔的脑袋里蕴含了多大的能量。他总是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在我们的留言本上留下了很多光怪陆离的景象。当你一本本的翻那些留言本,你一定会注意到有一个人总是喜欢用很多颜色的水彩笔来画画。那一定就是他。今年B叔每次来都会在留言本的最后页签个到。也是五颜六色的。但是最近他发现,好像越来越多人开始这样签到了,还都写在他旁边……。
大富翁小子是美国人。他从血统上来说是中国人,但不会说中文。他在中国呆了很久,也只学了2句话——“星巴克在哪里?”“厕所在哪里?”噢, “你好”也是会的。他甚至还试图去教鹦鹉说“你好”,只是人家鹦鹉早会了,发音比他还标准些。
有天他自己发现了我藏在桌子下面的大富翁,问我们会不会玩。在座的基本都是菜鸟。他极力怂恿,于是菜鸟们答应和他玩一把。虽然规则和棋盘都是中文写的,但我们甚至需要他来说怎么玩。也有人完全不懂英文,这游戏居然也就这么玩起来了。残念……
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大富翁是可以彼此做交易的,而这正是大富翁小子热衷于此的原因所在。据他女朋友说,他在美国玩的时候经常被人打,因为他每次和人交易占了便宜后马上就得意地说出来。有鉴于此,在他试图和我们任何人做交易的时候,我们都不答应,即使是对双方有利的。看他一脸坏相,管他要什么都说“NO!”菜鸟们之间则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彼此交易得非常愉快。而他总会在脑门上猛敲一记,大叫:“This is the dumpiest deal I’ve ever met!”然后作昏倒状——敲得还真响哦……
虽然菜鸟彼此之间很团结,但要把他这个老手弄破产也是需要一些运气的。而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其他人一个接一个进监狱,棋盘上只剩他一个人掷色子,每走一步几乎都要支付别人巨额的房租,于是——他就这么破产了。可怜他女朋友,回去的一路都在听他抱怨:“我在美国从来都赢的,我怎么可能会输?怎么可能?……”
角斗士女是上海人。她总是喜欢先把奶油球吃完再喝黑咖啡。有时候甚至可以一直吃奶油球,吃完自己的吃别人的。但自从教会了她玩角斗士(Blockus),她就玩的一发不可收拾,不再不停地吃奶油球了。角斗士女的宣言就是——“我希望只玩blockus。不截稿。不回家。不用电脑。”并且时常做梦都是那些五颜六色的小方块。痴迷程度可见一斑。
这游戏有4人玩的版本,每次结束捡棋子那声音跟搓麻将一样哗啦哗啦响。不过有一件事很神奇,就是我们从大年初五搓到大夏天,从月升搓到月落,每盘都是她赢——这也太玄乎了吧!(我们就真的这么——逊吗?)其实B叔玩角斗士也很厉害的。但是和她2人对决的时候,还是输的多赢的少。
一般来说,经常在一个地方泡的客人时间长了彼此都会认识。但是,由于角斗士女偶尔回一次上海,而大富翁小子也是间歇性待在上海,其他时间全世界飞来飞去,所以,他们虽然时常泡在我这里,但一次也没遇到过彼此。
有一天,大富翁小子注意到了角斗士女在留言本上的留言。我就顺便告诉他,这个女孩子是个作家,写了好多书了,不玩大富翁,只玩角斗士。然后,大富翁小子就突然说他要给她匿名留一段话。(嗯?难道要说服她放弃角斗士玩大富翁?)他问我要草稿纸,我随手抽了张纸巾给他。他无奈地看了我两眼。(干嘛?我又不知道你当真的咯!)他在那张薄薄的餐巾纸上涂涂改改写了蛮长时间。最后再用稍微工整一点的字迹抄在留言本上。我看了两遍,还是不太明白他到底要干吗。我说你好像写了一堆废话,别人怎么回应呢?他若有所思,说她是个作家嘛,如果她愿意敞开自己,就有很多话可以说。(好吧。)其实,他再多待一会就见到角斗士女了。但是他说这事最好玩的地方就在于大家从来没见过,彼此不认识,通过留言了解对方。
他走后不多久角斗士女就来了,当然,还有B叔和常常聚一起的朋友们。我就把留言的事儿给说了。于是一帮人开始猜他是谁。(呃……)
在我的催促下,角斗士女答应写回复了。她说她被催着来留一个言……如此云云。总之还是一堆废话嘛!B叔在另一边做了忠实的翻译,连画都翻了(就是翻过来再画一遍)。同时也给他留了言。
待大富翁小子再次过来翻看他的留言时,他发现不只一个人给他留了言。尽管是英文,但很多话他完全看不明白,比如:“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你吃的不是饭,是寂寞。”……
这留言的事儿据我后来进一步了解,感觉还挺复杂。大富翁小子说在纽约就有人做这样的事。不同种族,宗教背景,肤色的人之间相互留言,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后甚至有人编成剧本。各么,他还会再次给角斗士女留言吗?
角斗士女会认真的考虑回复吗?
这事最终会变成一个剧本吗?
我想这些又会是另一个故事了吧。还有好多人好多事好多可爱的小片段,我不知道该怎样写出来。虽然我们咖啡馆现在只卖咖啡豆,不再对外供应咖啡做咖啡馆了,但我们一直有一个空间提供给朋友们,一个大家可以共享的客厅。有缘人总归会有机会认识,熟悉;故事每天仍在继续;生活依旧忙碌;留言依旧五彩斑斓。
有人问我和老公一起这开店的这两年有什么收获。我想想,除了这堆好玩的朋友们,好像我的上海话进步很多哎。嗯,比如我知道什么叫“一天世界”啦!就是——一塌糊涂的意思。好像也不能完全这么解释。那么,就造个句吧——
“Nap咖啡馆很嗲的!”
“有多嗲?”
“嗲的一天世界!”
高维安在法国的最后一年,搬到了巴黎,她租了一个并不宽敞的阁楼,但是从窗户就可以看到埃菲尔铁塔上的灯,那时候她在巴黎的中文电台有一个工作,每天晚上她都会去那儿念新闻稿。她大概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回上海来,做一个时尚杂志的编辑,当然后来她还是回来了,在淮海路的弄堂里租了一间屋子,走出来就是闹市,这或许与巴黎颇有相像。
她常常会写到过去的那三年或者四年,她大概还并不确定自己的生活到底该安置在什么地方,至今她都还保存着在波尔多念大学时穿过的粉红色舞鞋,虽然并不会跳舞,但是她记得那些穿过树林以后,去上过的舞蹈课。有些事情与现实无关,比如说她看到巨鹿路上一个拉手风琴的白胡子老头,大概也会想念起巴黎。
巴黎我爱你
文/高维安
1.
下午出门的时候,在马勒塞卜大街上看见一对年老的夫妻,他们坐在路边的长椅上,这一天,巴黎刮很大的风,于是,他们互相依偎着。他们的面前放着一只黑色的旅行箱,上面贴着一张写了黑色大字的纸,说,我急需一份工作。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他们的全部行李就是一只旅行箱,来到马勒塞卜大街上的时候,他们大约已经走了很多路,然后就再也走不动了,所以只有在这路边的长椅上停下来。他们的长相有些奇怪,男人的面孔饱经沧桑,而女人则有一张有些苍白浮肿的脸。他们的年纪也许并不是很大,我在看见他们的时候认为他们是一对年老的夫妻,大约是因为苦难的人总是更加容易显得苍老。他们坐在那里,男人用手搂着女人的肩膀,表情都像凝固住了一样,一动不动。他们在那里的样子,忽然让我想起一个古老的讽刺的中国寓言,那个守株待兔的农人的故事,让人觉得这副画面就更加心酸了。
而在冬天到来的时候,圣马丁运河边搭起了很多帐篷,住着这个城市里大多数无家可归的人,他们在那里过冬,在城市里圈起一块地,好像一个小小的村落,一顶一顶的红色的帐篷,排列在天使爱美丽打过水漂的有着一道道墨绿色闸口的河道边,看起来色彩鲜艳,仿佛行为艺术。没有人知道那些城市街道里的流浪汉他们都是从哪里钻出来的,他们为什么被抛弃在街上,四处流浪,对他们来说,这大概是一种被选择的生活方式,奋不顾身地从原来的生活中抽身而出,变成一枚寄生虫,一只寄居蟹,轻飘飘地度日。有时候,他们叫人同情,而又有的时候,他们的确足够叫人厌恶,譬如在电视新闻里,一个男人朝着镜头喊,他们拒绝去政府为他们安排的临时住处,他们要的,是一处永久的房子。这个念头让我忍不住笑了出来。
我还见过在奥斯曼大街的一处地铁通风口的一对男人和女人,对流浪汉们来说,地铁站或者这样的地铁通风口都是绝佳的庇护地,在冬天,那里会冒出暖气来,而在夏天的时候,则有阵阵冷气。汽车和行人在他们的周围来来往往,而他们拥抱着,钻在睡袋里,醒来的时候,他们和其他流浪汉聚集在一起,喝罐装啤酒,吃三明治,拿往来的行人说笑,在没有钱了的时候,问路人讨一点钱。他们的身边会有一两条棕色的大狼狗陪伴他们,他们总是一些身材高大的男人,头发像棉絮一样卷成一条一条的,沾上了一些邋里邋遢的颜色,大约是因为身形瘦小的男人们经受不了这样的日晒雨淋,风吹雪打。他们总是自顾自地忧伤,或者欢乐,你可以尽情想象,他们的原来,原来的他们,也许是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也许是个超级大倒霉蛋。那时候,我在想,在他们的眼睛里,这个世界该是什么模样的呢。
还有一个干瘪的老头子,我每次都能在圣奥古斯丁的地铁站台上看见他,他总是坐在那里,白天,或者晚上,用同一种姿势,佝偻着身体钻在一件不合身的脏兮兮的风衣里面,颤巍巍的手指头间夹了一根粗壮的雪茄,冒着诡异的烟。那雪茄的味道把周围的空气都熏染到刺鼻难闻。他低垂着双眼,只看见手指间的那根烟,没有人知道他的那根烟要抽到什么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他要坐到什么时候。
2.
我是在地铁里看见她的,一个年轻的手风琴手。当我在车门即将关上的瞬间冲进一节地铁的时候,我听见一阵手风琴的声音。那声音是极其欢快的,如同一切的手风琴发出的声音,因为几乎没有任何手风琴手可以拉出忧伤的曲调来。于是叫人心情愉快起来。拉琴的是一个女孩,很瘦,没有发育好的样子,穿着旧而且过时的衣服,也许从东欧来,某个破产的国家。她的琴声听起来那么欢快,可是她的脸孔上却有着淡漠的忧伤的表情。
一直觉得手风琴的声音是很适合巴黎的地铁的,那绿色的地铁,在黑魆魆的隧道里像地老鼠一样穿行的时候,很需要一些这样跳跃的鲜活的旋律来搭配着,就好像到了爱美丽的电影里一样。
曲子结束的时候,女孩到每个座位面前去讨钱,她低着头,不说话,只是伸出一只手,黑乎乎的,看起来很脏。没有人理会她,一个人也没有,当她走到我跟前的时候,我也是很无情的摇了摇头,因为口袋里根本没有硬币。她看起来很沮丧,顿了一顿之后,又开始拉起了一首曲子,这一次,我觉得她是在拉给自己听,也许她太沮丧了,只好用一些欢快的手风琴的声音来给自己一些欢愉起来的理由,她的脸孔上继续挂着麻木的表情。我看着她的手风琴,是很小很破的一架,有2枚琴键的塑料壳子甚至都掉了,露出里面木头的质地来。可是她还是努力的演奏着,我看到她的那双手,在那破败的琴键上表演的时候,每一个手指头竟然都变得如此灵巧好看,如长了翅膀般飞扬起啦。可是,整个车厢的人,仍旧没有人搭理她。或许,是碰巧大家的口袋里都没有硬币,或许,是觉得这样的卖艺人实在太多。她继续只好一个人兀自地拉着。曲子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车到了站。她停下来,打开车门下了车。然后就停在那里,就不知道何去何从。
她看起来很瘦很瘦,有一个小小的干瘪的身体,肚子上贴着一架破旧的手风琴,地铁开走的时候,人们看见她的背影,仍旧立在那站台上,渐渐远离。
3.
隔了好几天,才想起来写浮日广场,那个迷路的礼拜天的下午,在马莱区的小街巷里转悠了很久,找不到出口。那时候才想起来,那是巴黎还剩下的唯一一个与奥斯曼无关的城区,因此几乎是游离在这个城市地下错综复杂的地铁系统之外的,要找到一个就近的地铁站,也是要破费一番功夫的。
在巴黎住了如此久,总是留恋在奥斯曼150多年前下令建造的并且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石头房子间,竟是第一次去那里,比起那些千篇一律的森严的石头房子们来,那个没有被奥斯曼改造过的旧巴黎的模样,那些高高低低的颜色各异的旧房子竟是那样别样生动,熙熙攘攘的,甚至歪歪斜斜,充满了人情味。许多人在今天想象着,如果没有奥斯曼的改造,巴黎应该是一个更加美好的城市。只是,有了那些石头房子,巴黎才成为今天的巴黎,才有那些别人没有的矜持和华丽。
我是在那个午后去浮日广场拜访雨果的家的,它在那个四方形的被砖头房子环绕起来的广场的一个转角上,即使在礼拜天,这里仍有巴黎别处没有的热闹,那种带着一点点喧嚣的温暖的市井气息,在走廊上,有架着画架卖画的落魄画家,画两只形影相伴的胖猫,或者一只寂寞的狗,在房子与房子中间的过道里,一个穿着黑色斗篷的男人在唱歌剧,声音诡异,空灵得如同来自中世纪的某个城堡,还有一个中年男人组成的小乐队,在一个被废弃的铺子前,两架手风琴,两家大提琴,还有一些其他的木管乐器和一个扬琴,他们大约统统都是来自某个破产的东欧国家,他们演奏的欢快的乐曲让整个广场的气氛都变得跳跃起来,有时候,他们也唱,整齐的富有和声的男声小合唱,声音浑厚动听,可是,唱歌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没有笑容,甚至看起来有些无奈和忧伤,和那声音是多么的不匹配。
从雨果的客厅的窗口,也可以看见这座广场,以及广场中央的儿童乐园,有了这样的风景,即使在冬天,也不会感到冷清,据说,在这里,作家常常会与和他同时代的那些大文豪们见面。这里有一个中国式客厅,摆满了来自中国的瓷器,宫灯,以及有些滑稽的烙画,很多都是作家的情人朱丽叶?德鲁埃的收藏,昏沉的灯光里,美人以及遥远的东方文明一道,曾经给过他多少灵感呢?据说,这是一段从最初的一夜情演变而成的50年的爱恋,从30岁认识朱丽叶开始,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75岁的朱丽叶死去为止。
4
从蒙巴纳斯火车站出发的公交车经过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区域,然后一直可以到家的楼下。在从马德琳娜教堂去往奥斯曼大街的春天百货的路上,从一晃而过的车窗里,我瞥见一条小街上的一家旅馆的招牌。在巴黎,这个全世界游客最多的城市里,有太多这样的小旅馆,它们毫不起眼地散布在各个景点附近的小街巷里,如麻雀般细小却五脏具全。很小的接待处,很小的电梯,很小的卫生间,很小的电视机,可是,在招牌底下也分明的挂着两颗或者三颗星。
而这条小街上的这个招牌还是叫我眼前一亮的,在三颗星的上面,写着旅馆的名字,它叫乔治桑。我于是开始欢快起来,原来在这个城市里,还有一个叫做乔治桑的旅馆。
在2006年的夏天,我每天都会穿过来自19世纪的长廊,那里有很多铺子,卖各种有趣的东西,在走廊的一个拐角处,也有一家小小的旅馆,它的名字叫做肖邦,在门厅里,摆着一架立式钢琴,上面郑重地摆着钢琴家的石膏头像。第一次发现他的时候,实在很惊喜,因为实在喜欢肖邦。
而现在,还有乔治桑。肖邦和乔治桑。这两个名字摆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个故事,一段爱情。故事的开始是乔治桑在巴黎那金壁辉煌的贵族沙龙里遇见了弹琴的肖邦,那个面色苍白,清瘦而忧郁的波兰青年,他一定有一双极其好看的手,让那位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学黄金时代里特例独行的充满男子气概且有一个男人名字的女作家着迷不已。她并不漂亮,抽烟酗酒,满口粗话,而且已经开始发胖,可是后来,他还是爱上了她。他们曾经在一起生活了九年。在与她分手后,年轻的钢琴家便陷入了才思枯竭中,再也没有写出什么要紧的作品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我真想再见她一面。39岁的钢琴家死在巴黎,热爱他的法国人为他在马德琳娜教堂举行隆重的葬礼,据说,有3000多人前往送行,可是,唯独没有乔治桑。
而现在,人们能够在离马德琳娜教堂不远的地方,找到一个叫做乔治桑的小旅馆,不晓得算不算是一个弥补。我不知道这两个旅馆和两个恋人是否果真有怎样的千丝万缕的关联,但仅仅这两个名字,就已经足够叫人浮想联翩了。我对自己说,假使多年后能够成为一名游客再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如果它们还都在的话,那么,一定要在肖邦旅馆住一夜,再去乔治桑旅馆住一夜。
5.
一直想去莎士比亚书店,在网上抄了地址,后来不知道怎么一直没有去成。今天出了圣米歇尔地铁站,往圣母院的方向走,突然就在旁边看见了它,其实,是先看见那只在无数人的照片里都见过的黑猫。实在太喜欢这个可爱的书店了。在塞纳河边有一间这样的书店,里面或许杂乱无章地堆满有好看的封面的书,大约再也没有更加幸福的事情了。可因为我属于穷人状态,只好买了一本3块钱的特价的都柏林人,那些篇目,大多还是大学时上专英课时找来看的。
这两天也总是在下午的时候往玛莱区去,终于对那些蜿蜿蜒蜒的小巷慢慢摸出一点点门道,喜欢那里满街的那些干净明亮的卖裙子的铺子,一条条试,但还是忍不下心来掏钱买它。
离开巴黎前的最后那段日子,我在读海明威,年轻的时候住在巴黎的海明威,也非常的穷,他甚至有时候为了节省下一顿午餐的钱便要对妻子说谎,他对妻子说要与朋友一起去餐馆,其实却是一个人去了卢森堡公园散两个钟头的步,然后饿着肚皮回家。而在莎士比亚书店买书的时候,他也总是赊账,好在女主人总是慷慨善良。
而我呢,我舍不得买书,然后在圣路易岛上的堤岸上吃掉一只号称巴黎最好吃的冰激淋,心想着要买好看的裙子去希腊,并以要成为时尚从业人员的理由道貌岸然的准许自己买一只昂贵的包回上海。而据说当年的斯坦因总是穿得奇奇怪怪的,因为她很乐意地把钱用来干别的了。其实现在想来最悲哀的事情不是没有钱。大约应该是没有文化。
6.
下午,一个人去了巴黎的娃娃博物馆。在别的城市旅行的时候,对别的博物馆提不起太多兴趣,却总是兴致盎然地要去类似玩具博物馆或者娃娃博物馆的地方,譬如在慕尼黑的时候,或者哥本哈根,还有布拉格。
可是,有时候,在自己住着的城市,总是很少想起来去博物馆,也不知道有这样一间娃娃博物馆,偶尔翻到的时候,便立即想着要去。大约于我来说,博物馆这样东西,还尚未进入日常生活的范畴,仍然停留在上层建筑的精神高度。唯有每月的第一个天除外,那是例行的博物馆日,原因全是因为在那天,巴黎的大多数博物馆都会免费开放,于是被宠坏掉了,说到底,大约也就是不愿意从口袋里掏出那几块钱买一张门票,而甘愿月复一月地等。
这个娃娃博物馆在蓬皮杜中心后面的一条死胡同里。走进去,拐一个弯,右手边是一大片建筑工地,如同在上海时常能见到的景象,而另一面,胡同的尽头,则是截然不同的画面,一面充满爬山虎的墙,一扇被绿色藤蔓植物包围起来的黑色铁门,门里面,一幢小楼,一座庭院,散落着一蓬正在盛开的迎春花。招牌上写着,这里就是娃娃博物馆。
一路走在我前面的是一个老太太,她也是一个人,径直地往胡同的尽头走,满怀喜悦。在这条路上,不管年纪有多大了,任何人,大约都是怀着一种小女孩般的心情等待推开那扇门。
在那些摆满各式娃娃的橱窗里,便是各个年代的童年。最最古老的娃娃有一张皮革制成的面孔,和木头的身体及关节,她们还没有一双会眨的眼睛。后来,赛璐珞娃娃一度成为流行,却又马上被塑料娃娃取代。也有一些棉布娃娃,经久不衰,有时却神情诡异。据说,在巴黎的女人们都不能裸露出头发上街的年代里,娃娃们也都必须戴上帽子。有洁白的面孔的陶瓷娃娃大约都是来自意大利。而好莱坞的娃娃们不再有一枚硕大的脑袋,身材曼妙。20世纪初,美国人和德国人发明了泰迪熊,成为男孩女孩共同的新宠。
每个女孩都需要一个娃娃。在第一次从巴黎去威尼斯的路上,遇到一个美国女孩,跟我一般年纪,她一个人去佛罗伦萨看她的老师,在飞机上,她拿出一张小纸片给远在美国的男朋友写信。她对我说,在每个地方都会写一封信,然后寄掉,好让他知道她的行踪。飞机降落的时候,她打开她的行李箱,里面先露出来的竟然是一只旧掉的布娃娃。那时候,我偷笑着想,那大约是从最小的时候就开始,在每天睡觉的时候,都需要抱着才能睡着的伙伴。每个女孩都需要善待她的娃娃。记得在从上海去武汉的夜火车上,隔壁的坐位有一个头发梳成足球状的黑人小女孩,在漫漫长夜里无聊过分,颇为残忍地掰掉了一只赤裸的赛璐珞娃娃的手,便遭到了所有人的厌弃,大概每个人都会想,不爱娃娃的女孩,一定不是好女孩。
大约,在梦璐唱“钻石是每个女孩最好的朋友”之前的很久,娃娃就已经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了,而时至今日,在这样的娃娃博物馆里,有还没有来得及听过这首歌的小女孩经过玛丽莲娃娃的面前时,都会忍不住赞叹一声。
之前好多次坐在北京的小饭馆里,听madi说她要辞职,去旅行,去拍照片,后来她就辞职了,去大理拍嬉皮士,在她走之前的blog里,她写过一段话,让我们觉得一定要摘抄在这里,给大家看到才好。
她写:“一路来,朋友在身边,电话不断响,即使新闻也在扰。我确实离开了我们的城,情绪渐平稳,却无法闭眼不看周遭事。我们说安全感,它缺失于我们,当我们离开父母,离开家乡,离开爱人,离开朋友,离开坚强的内心。夜里我们喝着梅子酒说世界末日,说新世纪会到来,说未来会有三头六臂。预言并不多值得相信,却透露着人们的惶恐。地球一面对付着自己的孤独一面屡屡让我们丧失安全感。是否如今,我们连行走在自己星球上都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如今这个预言日真的昭示着一个更好的精神世界的到来,我也将为它狂欢至新的太阳升起来。”
We are so fucking lucky
文/Madi
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去看日食,三百年等一回却被我赶上的好运气并没有带给我多少实感。那时候我已经辞了职,计划了一个月的旅行,即将要走,仍旧是上不来什么兴奋情绪。似乎所有的感官触觉都被关上了,我知道我需要一些刺激。
昆明是生猛的。直到计划中一个月的旅行结束后,我改变回京的行程,从上海再度折返回云南,这感觉才突然迎面而来,那是《李米的猜想》里面周迅开着出租车寻找她的爱情的那个城市。
从机场出来,我在出租车候车道上张望,想着说会不会再遇到两个礼拜前离开昆明时,一日里两次遇到的那个出租车司机。第二次载到我,他开始和我攀谈。“你的文身做得很好,一定很贵吧?”他又指着自己左手臂上粗糙的花朵图案说,“这些都是自己一针一针刺下的。”而后他对我说起,二十岁的时候就独自坐火车到北京签美国,想要到在洛杉矶开中餐馆的舅舅家帮忙,可这个签证的旅程从北京到上海又到广州,从二十岁到了五十岁,“如果签下来的话,我就不会在这里开车了。可现在也不会再想了。”
修路和建设带来的堵塞也并没有让我感到烦躁,尽管马路颠簸,离开连日阴雨的上海,这个城市塞车的气味都是清爽的,我真的猛吸了一口气,觉得放松了下来。
昆明首先打开了我的味觉。小时候喝过的汽水瓶那样装起来的新鲜芒果汁,山竹很甜,随处能吃到的牛干巴炒饭,市集里、马路边能买到各种泡菜、酱瓜和酸笋,没有多少把这家食物带进另家饭馆的禁忌。而一旦你体会到那些酸,那些辛辣,你就开始接近云南。
那一晚我们去吃傣家菜,一整栋油腻腻的竹楼只剩下我们还在吃,每一个菜都在猛烈地刺激味蕾,而周围那些皮肤黝黑,一边择菜一边看傣话歌MV的年轻服务生们,才最让我们觉得刺激。我们实在不好意思打扰他们工作后的余兴节目,赶紧吃完下楼,外面一整间房铺满择好的绿色蔬菜,还有一桌子新鲜站立着的笋,而服务生那边,则是一阵拖椅子排排坐的骚动。傣话歌很不赖。
再上路。当公路边田野深处那些画着鲜艳蘑菇的白族房子,以及山坡上颇为奇异的卡通形状蘑菇亭子开始出现,我就知道,大理就要到了。
上一年来大理也是七月,农历的火把节比今年要早,整条街都是耍着火把的人,拿一袋朋友递过来的松香游街,把松香往火里扑撒,每个人都在挑逗经过的每个人。而到了古城中心的十字路口,青年们已经围成一个人追逐火,火追逐人的大圈,只要想经过,必须有胆子突围一下。一路走下来,总是变得灰头土脸,头发里一股焦了的味道。
而今年的话题是日食。渐渐的我听到,那些常驻大理,或是常常经过大理的各国青年们,都在谈论日食。
去年来大理,我认识了日本男生Tomi。从美术学校毕业以后再次去印度旅行,他在那里学习瑜珈,学习制作和吹奏古老的澳大利亚乐器didgeridoo。从印度回来以后,他觉得他不再需要那么多东西了,于是只带了背包、乐器和练习contact juggling用的水晶球,开始四处旅行学习技艺。
上一年,Tomi带我去爬苍山。走到半山上,已经可以脱掉鞋子,踩着草地和溪水走,土地的柔软似乎原本就和我们的足底是契合的。Tomi指着远处的房子说,刚来大理的时候,他就住在那里学习太极。从那个位置,我能看到整个大理古城和另一边的洱海,那时将要下雨,天空是青色的,从天一直连到山里面。
而今年见到Tomi,他刚从武当山回来。他在那里呆了四个月,仍旧是学习太极,每天早晨听着钟声起床,练习直到日当空,吃饭,打扫,休息过最热的午后再练习,每天的生活很简单,面对的只是山和水。我总觉得他在和自己的身体对话,和自己的欲望做抗争。他说他戒掉了烟,酒也是在回到大理之后才慢慢的开始喝一些。用他的话说,他是在寻找能量,一些神秘的力量。他说这些年,他最大的改变是开始了解自己,开始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看日本。
Tomi来大理等待前往成都,日全食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中国的长江沿线城市都在最佳观测带上,成都是最靠近的一个城市,他会从那里再往山上走。这几日在大理,他仍是每天去小操场或是古城门外练习太极,在古城夜晚最热闹的时段,他会和几个朋友在酒吧街上玩杂耍,赚一些旅费。他的水晶球表演很妙,可是杂耍赚到的钱总不会多, 我于是在他们结束表演后去给他们买啤酒。 那一天有人出手大方,往箱子里放了一张五十块,第二天他们去买回日本咖喱,在旅馆煮饭请大家来吃。
傍晚我提着本地酿的梅子酒去,在爬满紫荆花的院子里吃罢晚饭,旅馆的小妹爬上屋顶除草。我们于是一个一个都爬了上去,那日是大理这些天里最美的一个日落,天空从暗红色变做紫色,无比斑斓,猫咪一家在表演飞檐走壁。就那样坐在那里看天空的变化,我就明白,和大自然之间的距离是在改变着我的心境的,那样的感动似乎真的是一股来自宇宙间的力,将你整个包裹起来。
7月22日越来越近,大家越发热烈地查看google earth,讨论路线。我多少开始有些心动,而我旅行的原计划是往香格里拉看一看藏区,这个季节,听说花都已经开了。
磨磨蹭蹭的,Coco和我,想着不如还是不要去香格里拉,留在大理晒太阳就好了。Tomi已经去了成都,他发短信来说,“我真的还是喜欢在路上。”而到了晚上,本来打算去成都的那拨大理日食团改了主意说,不如去香格里拉德钦那边就好,我便立即说,那我们也去吧!
在香格里拉,几乎是每晚去那个没有门牌的茶馆听藏歌,才让旦和拉姆老师的声音透彻到让所有的人几乎要屏住呼吸,从藏族喇嘛手中找到的法器敲打出的调子让空气都肃穆起来。
第一晚去茶馆,同去香格里拉的日本男生Usk就加入了即兴演出。古老的澳洲土著乐器didgeridoo发出的声音有如藏僧吹奏的法号,才让旦很惊喜,邀请我们第二天下午再来,加入排练。在中国做自由翻译的西班牙女孩Christina在香格里拉已经住了一阵子,她住在茶馆里,练习印度鼓。这个下午,拉姆老师让她也一起来试一试。
那个下午,藏式窗子透进来的光极为柔和,拉姆老师一直唱一直唱,偶尔停下来休息,她笑说她几乎可以不停下来。才让旦说他知道拉姆老师的声音还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新的乐器能把她记忆中的歌声重新找回来。
而其实也并没有去德钦,日食的前一晚,大理日食团齐齐赶到,坐在四方街的烧烤摊旁,和卖烧烤的阿姨一起对着报纸研究,便把行程改到一小时路远的尼西乡。而我们原本已经约定到才让旦那里再演一次。
夜里11点的演出结束之后,从院子里走出来,那满天的星星是几乎要铺到地上了,才让旦站在我们身后,很认真的说,你们一定要再回来。在香格里拉车站遇到的藏族小伙子开车带我们走山路,他一路上探头过来和我们说话,我太困了,全然不能好好同他对话,只记得他的眼睛很亮很亮。
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在村口的尼西客栈住下,却又不肯睡了,坐在面对公路的阳台上喝酒聊天,夜狗在打架,飞蛾扑灯火。
第二天清晨,被闹钟叫醒。窗口望出去,远处山边那排白色房子里升起炊烟,天刚亮起来,空气很清澈。一切都在预兆着好天气。
我们提着酒,沿着几乎没人的公路往白塔走,当地人说那里会看得很好。我从没有想过中国这样一个没有多少人知道名字的小村子会有这样美这样好的公路,两旁都是长得很好的松树,松果落一地,小松鼠在跑,花果然都开了,牛在远处散步吃草,他们跑进林子去摘了一串一串的蘑菇。
白塔边的空地上,一边能看到雪山,一边太阳正在升起来,光从山后面映过来,我的皮肤从没有这样敏感的感受到阳光带来的温度变化。那帮总被Coco称做神叨叨的大理国际居民们,捡来一地碎石,围出一个太阳笑脸,又有人不知道从哪里找出一整块牦牛头骨。我只记得我在不停的不停的拍照,他们时不时的吹奏起来,或是玩起杂耍。天色暗下去的时候,我们数出来三颗星星,他们都在喃喃的说,we are so fucking lucky。
更多青春图书请访问:http://www.reader8.com/book/qingchun/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网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om/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