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大学生心理卫生(第2版)

2011-12-1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大学生心理卫生(第2版) 去商家看看
大学生心理卫生(第2版) 去商家看看

 大学生心理卫生(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7308010864
·条形码:9787308010863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马建青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丛书

媒体推荐 书评
十一年前,当由浙江大学马建青老师主编、国内多个著名大学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共同参与编写的《大学生心理卫生》一书出版时,我曾应约作过一序。
转眼十余年过去了,我很高兴地看到,这本在国内很有影响的,奠定了目前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框架,同时深受大学生和高校老师欢迎的好书即将出版修订版。这是一件好事。
这十几年来,正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发展的时期。这一工作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先后于2001年、2002年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一项工作是否能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一方面反映了这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它的成熟程度。我很高兴地看到教育部和高校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这是造福于广大青年学生的大好事,也是事关民族素质的工程。我衷心地希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越来越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意义深远。不仅要关注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更要重视广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这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心理卫生》一书比较好地突出了心理卫生的这一精神。这也是本书之所以长久受到欢迎和好评的重要原因。
马建青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心理卫生事业,尤其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宣传、科研和心理咨询工作方面,成果颇丰,影响较大。他因此先后两次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的心理卫生事业需要一大批这样兢兢业业、持之以恒的同志的努力。这是中国心理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希望。
值《大学生心理卫生》修订再版之际,我依然衷心地希望本书能够对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也借此机会祝全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做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材。
陈学诗
2003年8月于北京
目录
第二版序 陈学诗
第一版序 陈学诗
第一章挑战与应对
第一节现代社会与心理卫生
第二节心理健康新理念
第三节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
文摘 书摘
第三章
重建理性认知
认知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同样的外界刺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情绪反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该刺激的认知存在差异。因而可以说,一个人在精神上是苦还是乐,既与他遇到什么事有关,更与他怎样看待这些事有关。
心理卫生学认为,每个人由于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认知方式,而片面、错误的认知方式(认知歪曲)和非理性信念(又称不合理信念),往往是个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自卑、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大敌之一。
大学生群体虽然具备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的认知。因而学习认知理论,懂得识别不合理认知信念,掌握认知调适技术,学会理性认知,将有助于大学生减少情绪困扰,增强对应激、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能力。
第一节认知与心理行为
认知是刺激与反应的中介,由于认知的不同,而使刺激具有了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意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与认知合理与否有关,换言之,心理障碍的背后常有不合理的认知,即非理性信念。
一、认知与情绪、行为的关系
本章所述的认知,简单地说,即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特性、联系以及周围事物对自己的意义与作用的想法和观点。认知理论研究人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与人对周围环境作出的反应的关系。
1.认知是人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中介
认知理论有一表达其基本思想的公式:S—C—R。其中S代表刺激(Stimulu),
R代表反应(RespOnse),C(ConsciousneSS)指意识、经验因素。该理论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不是简单的S—R关系,而是要通过意识经验因素作为中介。这里S因素指整个外部世界中可以引起刺激作用的成份,包括外部事件、情境、他人、人际关系以及自己的行为表现等等。意识C就是对这样的现实世界的认知。
譬如,通常人们会认为考试不及格(S)是引起个体失望、消沉(R)的直接和必然因素,其实不然。期望较高,对不及格毫无心理准备或对考试成绩很在意的大学生,与心理有所准备或考试经常不及格或不在意的人,两者间的反应会有很大的差别。显然,这种差别来自于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S)的不同的认识和评价(C)。不仅仅如此,对同一大学生而言,不同情况下,对考试不及格的反应也会有差别,这是因为不同情境下会有不同的认识。
2.认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