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 >

中国社会中介组织

2011-11-26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社会中介组织 去商家看看
中国社会中介组织 去商家看看

 中国社会中介组织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页码:29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313054408/9787313054401
·条形码:978731305440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中介组织》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视角,对中国中介组织的兴起发展过程作初步探析,大致勾勒出中国当代中介组织发展的轮廓,对其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基本的分析与判断。在叙述顺序上,《中国社会中介组织》首先界定中介组织的概念及其外延和内涵。从国外“中介组织”的启示,考察这一类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由梳理中国中介组织的发展历史,厘清其发展的来龙去脉;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探究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中介组织》的主体部分,主要讨论中介组织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改革之间的关系,描述中介组织在当代中国发展成长的特点和作用,探讨中介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并重点讨论中介组织自身发展相关问题,诸如管理规制、从业人员状况等问题;进而讨论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发展进程的影响作用,并对其发展环境、制度建设的进展与问题作相对具体的分析,最后,提出培育中介组织,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目录
第一章 中介组织的内涵与外延
一、中介组织的定义、分类与特征
二、与中介组织相近的社会组织
三、国外的中介组织

第二章 中介组织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中介活动
二、中国近代的中介组织
三、中国现代中介组织与中介业的兴起发展

第三章 理论借鉴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第三部门理论与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
二、公民社会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三、社会资本理论与中国社会转型的相关研究

第四章 经济改革与中介组织
一、体制改革与市场培育
二、中介组织经济功能的诠释
三、经济改革与中介组织的发展

第五章 政府改革与中介组织
一、国家、政府与中介组织
二、加入WTO与政府改革
三、政府职能转变与中介组织的成长
四、政府职能转变与行业组织发展——以上海行业协会的发展为例

第六章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一、社会转型与中间阶层的产生
二、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构成与概况——一次典型调查的结论
三、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特征和影响

第七章 社会转型中的中介组织培育方略
一、中国主要城市中介组织的发展
二、中介组织在社会转型中的主要问题
三、中介组织培育发展的主要方略

第八章 加强中介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一、中介组织的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
二、中介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三、加强中介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有关中介组织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题。本书作者周耀虹连续数年对中国市场化改革以来所出现的中介组织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理论的视野详加剖析,最终成书出版。邀我为序。我在先读为快之余,深感受益和得到启示,乐于向读者推荐此书。
  中国的改革是对指令性计划体制的一个改造过程。指令性计划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把政府预设为一个全能性的组织,以此来统领整个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指令性计划体系里,政府不仅直接参与生产、消费、流通和分配的经济过程,同时也深入到管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放松经济管制,引进市场机制开始的。改革的目标就是使企业成为市场运行中独立的主体。为了使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逐渐得到发挥,政府和经济系统的组织逐渐分离。在这个分离的过程中,为了配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被称为“市场中介”的组织。本书的研究就是从这类市场中介组织的现象开始的。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经济转型特点的组织概念,这些所谓的中介组织是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与经营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各种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组织。
文摘 第一,名称的不同主要原因是分类偏好各异,所依据的标准不同。例如:“民间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都属于行政管理体系之外的社会组织,其基本定义、宗旨和活动范围上存在着重合;在组织构成、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上都有别于政府行政体制,它们都更贴近民众,与社会基层有着密切联系,可以不受行政官僚科层制的影响,更具灵活性和产生效率。两种名称的差别主要与其活动的领域和内容有关,衡量标准是与政治的远近。比较而言,“民间组织”含有世俗、基层社会的意义,更具有中性成分;非政府组织则对应于政府组织,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从我国对民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两个名称的取舍,可以看到我国环境下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参与比较敏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体制的适应性及开放性程度还比较有限,社会组织的活动空间因而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非营利组织”主要是从活动目的出发所作的定义。非营利组织着重于它经营目的主要不是为了盈利。从组织性质看,非营利组织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同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重合,如社团、行业协会、慈善组织、志愿组织、社会类中介组织、社区中介组织、基金会,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从宗旨和活动内容来看,都具有公益性、互益性、服务性而属于非营利范畴,服务的对象也主要是其组织成员、社会民众或弱势群体等特定人群,具有援助或互助性质。
  社会类中介组织可以归人“非营利组织”的范畴。如行业协会、商会、社会慈善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等,主要以协调关系、提供服务、加强联络等为重点,完全可以属于非营利、公益性范畴了。这里必须指出,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不适于市场类中介组织,因为市场类中介组织侧重于提供与市场经济活动相关的经济鉴证、公证评估、监督管理、经纪咨询等市场服务。市场类中介组织以企业合伙制的方式承担经济连带责任,即其业务经营是允许成员分享的,因而不在非营利之列。尽管市场类中介组织以企业法人登记注册,但是因为其本身并不直接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它与企业还是有区别的。
后记 早在2001年,作者就开始了对中国中介组织的研究,主要研究项目包括上海市委统战部课题“上海中介组织中专业人士状况研究报告”、上海市委党校课题“改革与发展中的中介组织研究”、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加入WTO与特大城市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分课题:特大城市中介组织现状与对策研究”、国家行政学院课题“加强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对策研究——关于上海非政府组织发展及个案研究的分析思考”,以及近年来上海市政府文明办公室关于社团、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课题研究。在有了一定积累后,于2005年开始本书的写作,今年8月最后修改完稿,前后历时近四年。
  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原副校长夏军研究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育长朱华教授、社会学教研部主任顾建键教授和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马西恒副教授、党史党建教育部张忆军教授、科研处处长郭庆松教授和张伟群副研究馆员等的指导和帮助,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卢汉龙研究员也给予我学术上的指导,并于百忙中为本书作序,令我十分感动。不少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和社会组织部门的负责干部,为这项研究的调查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和很有价值的见解,他们是:上海市社团管理局局长姚凯、原上海社会服务局副局级巡视员刘庆、原上海市社会服务局方士雄处长、金雷副处长、胡永明副处长、杨国浩硕士;上海信息化发展研究协会秘书长徐龙章、上海市汽车销售协会秘书长商锦书、上海市静安寺街道老年协会会长柏万青等。在此,对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同仁,一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