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魏晋玄言计研究

2011-11-17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魏晋玄言计研究 去商家看看
魏晋玄言计研究 去商家看看

 魏晋玄言计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38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100057127
·条形码:97871000571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用于文学专业人员。

内容简介 《魏晋玄言诗研究》对魏晋时期最富特色的诗体进行了至今最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它从多个角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玄言诗的发展过程、文体特点及历史评价等问题。而在玄言诗出现的文学背景、玄言诗与道教的关系、玄言诗与兰亭诗的文本特征、玄言诗对中国哲理诗的贡献等方面,《魏晋玄言诗研究》则给予了比较集中的分析与探索,提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思路。
作者简介 张廷银,甘肃环县人,1965年出生,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文献》季刊常务副主编。著有《方志所见文学资料辑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编著《中国文学史(插图本)》(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曾在《文学遗产》、《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
目录

绪论 研究缘起与基本设想
 一 玄言诗的概念界定及本书的研究范围
 1.“玄”的原始意义追寻
 2.魏晋时“玄”及其相关语的运用
 3.“玄”及“道”的形态意义
 二 本书的研究设想及重心
第一章 内因与外力的互动:玄言诗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一 时世变化引起文人的心态转变
 二 玄学思潮对文人思考内容及思维方式的影响
 1.玄学兴盛动摇儒学专宠独尊地位
 2.玄理化思维引导文人脱略具象而求取义理
 三 来自谶纬、道教的神奇启示
 1.道教—玄学—玄言诗
 2.谶纬—玄学—玄言诗
 四 诗学思想的影响及诗歌创作的发展趋势
 1.诗学思想的理论倡导
 (1)创作目的的本体化认识
 (2)创作主体的本体化认识
 2.诗歌创作的实践准备
 3.渐趋玄思的文坛氛围
 4.清谈玄论的文风影响
第二章 拟古与创新的胶着:玄言诗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 滥觞期:正始时期
 1.正始时期的政治形势与学术气氛
 2.阮籍、嵇康的心态及创作
 二 积蓄期:西晋时期
 1.西晋文人的人格雅化
 (1)治国无道导致文人失节
 (2)学术调和助长激情消丧
 2.诗歌创作的雅化
 (1)四言逗句,铺陈成篇
 (2)颂赞贤哲,敷演天理
 三 隆盛期:东晋时期
 1.东晋士人心态及学术氛围
 (1)优游于偏安之境
 (2)自得于审美之道
 (3)涵泳于玄佛合流
 2.众彩纷呈的玄言诗创作
 (1)举其灵变的郭璞游仙诗
 (2)标举典型的兰亭诗及僧徒诗
 (3)寄至味于平淡的陶潜诗
第三章 特异与趋同的共容:玄言诗的文本特点
 一 主题与题材
 1.主题取向
 (1)表达追求自由宁静人生的理想
 (2)讥刺污浊虚伪的时风世情
 (3)反映人生哲理和社会运动规律
 2.题材类型
 (1)宴饮赠答以颂扬人物、寄语哲理
 (2)游历赏景以玄味自然妙谛
 二 形象与意象
 1.人物形象
 (1)人物品格的标示
 (2)人物活动的过程显示
 (3)人物活动的本体归趋
 2.自然意象
 (1)意象类型
 (2)意象特点
第四章 雅正与俚俗的扭结:玄言诗的审美取向
 一 雅人之心与俗人之情
 1.重情与忘情的彷徨
 2.顺俗与超俗的徘徊
 二 淡音雅调与陈词俗语
 1.处于乱世而唯奏泰音
 2.雅词丽句渐至陈词泛句
第五章 贡献与不足参半:玄言诗的文学史地位
 一 积极的贡献
 1.推动真正山水诗的形成
 2.探索哲理诗创作的种种可能
 3.对诗歌言意关系的大胆尝试
 二 致命的不足
 1.情感稀释以至于淡乎寡味
 2.比兴削弱以至于理过其辞
余论 有待继续探索的问题
附录1:20世纪80年代以来魏晋玄言诗研究述略
附录2:魏晋玄言诗简目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一、书名、篇名索引
 二、人名索引
后记

……
序言 魏晋玄言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很重要、很奇特的现象。由于它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诸多方面,尤其和玄学及佛学密不可分,因此它也是一个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涉足者不很多的半荒漠区域。l996年9月,张廷银同志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很快就决定将“魏晋玄言诗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题目。启功先生和我作为指导老师,当时都同意他的选择,但同时也为他能否顺利完成这一难度很大的课题而担心。廷银是一个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年轻人,凭着自己的毅力,三年里,他广泛地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一首一首地钻研有关作家的作品,最终交出了一篇完整合格的学位论文,并且获得了评议委员和答辩委员们的肯定与鼓励。毕业之后,廷银利用工余时间又不断地进行扩充与修改,在2003年由中国台湾文史哲出版社出版了繁体字版的《魏晋玄言诗研究》。事隔四年多,现在又可以在吸收自己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大陆以简体字版出版发行,这当然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我作为一名深知廷银写作艰辛的热心读者,理应向同行们推荐这本书,也愿意把读后感说出来同大家交流。

文摘 第一章 内因与外力的互动:玄言诗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关于玄言诗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似乎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话题,凡是涉及玄言诗的研究,几乎没有不首先回答这一问题的。然而,在众多的论著中,又几乎存在着同样的不足——分析过于简单,回答不够全面,让人无法清晰地看到玄言诗产生的真实情形。所以,如果要系统地研究玄言诗,仍有必要对其生成的原因和背景重新予以探讨。
历史上最早注意到玄言诗这一诗歌现象的檀道鸾、沈约、刘勰、萧子显、钟嵘等人,对玄言诗产生原因也都有各自的看法,现分别引述并简要分析如下:
《世说新语·文学》“简文称许掾条”刘孝标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曰:
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至过江,佛理尤盛,故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许)询太原孙绅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诗骚之体尽矣。
这里的“庄、老玄胜之谈”和“佛理”分别指道、佛的义理,而“道家之言”和“三世之辞”则分别是诗歌作品反映道、佛两家思想时所运用的词语。

后记 5年前,在中国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刘显叔先生的热情推荐下,台湾文史哲出版社彭正雄先生慨然答应出版拙稿《魏晋玄言诗研究》,并以最快的速度付梓、发行。虽然因为台湾出版物在中国大陆发行不够畅通而未能使其接受广泛的批评,但看到小书的师长朋友依然给予了较多的鼓励和指教。而且,我很快也发现其中确实存在许多错误和不足,如果不及时修订则实在有负大家的关心。于是,就陆续对这些错误进行了修正,并补充了一些新内容。这就是今天所呈现给大家的内容。
在5年前的出版后记中,我已经对关心和指导我学习的启功、邓魁英、聂石樵等先生特别表示了感谢,今天再版,我依然要感谢他们。当我把文史哲版的拙著敬呈启先生时,他已无法仔细翻阅全文,但从他喜悦的笑容里还是能感觉到他的欣慰和对学生的策勉。尤其难以忘怀的是,在先生去世前一个月的一天,多年照顾先生的章景怀老师打来电话说,他在整理先生书桌时发现了一份先生亲笔所写关于我的《魏晋玄言诗研究》的文字,让我来拿回去。我拿到手一看,虽然是硬笔手写,而且未写完,但先生却对我勉励有加,并多处引用了拙著中的句子。先生读得如此仔细,真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当时先生住在重症监护室,已经不能言语,我每次去探望,除了静静地伫立和默默地祷告,没能和先生讲一句话,我至今也不知先生为什么要写这份东西,但心里很明白先生始终都在关心我的学习。所以,今天拙著修订后在大陆出版,也算是对敬爱的启功先生的汇报和深深的怀念。邓魁英先生和聂石樵先生对于我们这些已经走出校门的学生似乎不再直接地提出学习要求了,但从他们的言谈中依然可以感觉到希望我们不断进步的心愿。拙稿在台湾出版时由于匆促而未来得及请老师们题序谬赞,这次在大陆出版,恳请邓魁英先生对我几年的学习给一个介绍,先生欣然允诺。这分明是对学生的另一种鞭策。
正如在台湾版后记中所说,我这些年得到的关心和帮助太多,我会在心里永远铭记给我以关心和帮助的所有人,因此,并不想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
每次交出一份作业,心里都要增加一重不安甚至遗憾。这种不安和遗憾也许就是继续努力的压力和动力。因此,我诚恳地期待大家的严厉批评和热心帮助,也希望在大家的批评和帮助下能不断进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