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讲诗(华大博雅人文艺术馆)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废名讲诗(华大博雅人文艺术馆) |
|
|
|
废名讲诗(华大博雅人文艺术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40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ISBN:9787562235699
·条形码:97875622356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他既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就突出的学者。除创作了一些风格特异的小说、诗歌、散文之外,他还撰写有《谈新诗》、《杜诗讲稿》等著作。
《废名讲诗》由两大部分构成,一为“废名讲新诗”,一为“废名讲旧诗”。两个部分均以成集者为主体,其他散见于报刊杂志上的集外文,一律按发表时间顺序列于所属部分之后。本书所收废名著述,多据其手稿整理、排印,其中《古代的人民文艺——〈诗经〉讲稿》、《杜甫论》、《杜诗稿续》(即《杜诗讲稿》后三讲)、《杜甫诗论》是首次公诸于世。
目录 废名讲诗(代序)
编辑说明
废名讲新诗
新诗讲义
谈新诗
序
一 《尝试集》
二 《一颗星儿》
三 新诗应该是自由诗
四 已往的诗文学与新诗
五 沈尹默的新诗
六 《扬鞭集》
七 鲁迅的新诗
八 《小河》及其他
九 《草儿》
十 《湖畔》
十一 《冰心诗集》
十二 《沫若诗集》
附录:怀废名
跋
《十年诗草》
林庚同朱英诞的诗
《十四行集》
关于我自己的一章
新诗问答
诗及信(二)
永远是黑暗和林庚
《冬眠曲及其他》序
《小园集》序
《天马》诗集
谈诗的形式问题
废名讲旧诗
古代的人民文艺——《诗经》讲稿
关雎
桃夭
汉广
行露
搡有梅
野有死麕
匏有苦叶
蝃(虫东)
绸缪
东山
车牵
杜诗讲稿
第一讲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第二讲 分析《前出塞》、《后出塞》
第三讲 分析三“吏”、三“别”
第四讲 杜甫的律诗和他的伟大的抒情诗
第五讲秦州诗风格
第六讲入蜀诗的变化
第七讲 夔州诗
第八讲杜甫的歌行
第九讲杜甫的绝句
第十讲诗的语言问题
杜甫论
一、难得的杜甫的歌颂人民
二、难得的自我暴露
三、杜甫走的生活的道路
四、杜甫的思想的特点
五、杜甫的性格的特点
六、杜诗的妇女形象
七、杜甫的一生对我们的借鉴
杜甫诗论
生活是诗的源泉
蝇
莫字
孔子说《诗》
陶渊明爱树
中国文章
女子故事
神仙故事(一)
神仙故事(二)
赋得鸡
诗与词
罗袜生尘
随笔
关于“夜半钟声到客船”
讲一句诗
谈用典故
再谈用典故
关于杜诗两篇短文
谈杜甫的《登楼》
杜甫的价值和杜诗的成就
编后记
……
序言 一九八六年的除夕,我曾在《怀废名》一文中写道:收集重印他的论诗之作,可能比他的小说给人以更多的启发,解放后他的《谈新诗》虽曾再版,但并没有引得人们的注意,拳拳于往昔的友情,和在他逝世前的疏隔,我若不就此写点什么,就将再次成为终生遗憾。
解放后的废名,大概是不满意于这个笔名的,因为虽然在解放初期的几次谈话中,他还有点孤芳自赏,但五十年代后期他就对自己过去的创作有点不屑一顾了。从下边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这一转变是没有做作的,它反映了一个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的心态。但他还是以他早期的著作见之于世,后期的废名就少为人知了。
对于人们习知的废名,我完全同意杨义同志在《中国现代小说史》里的评价:
废名以简朴的翠竹制作成一支牧笛横吹出我国中部农村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
他的作品是一种非写实、非浪漫,似写实、似浪漫的田园诗。
这也在一定的意义上流露出他对故乡、乡间父老以及千百年来形成的古老淳朴的民间风习和文化的热爱。
对我影响深远的正是这短笛横吹的废名,他后来寄给我的构成本文内容的这些篇章,我也能理解和接受,但因从事的工作不同,且涉世渐深,总觉得理想与现实之间有着永恒的差距,其影响也就有点深而不远了。现在我带着怀念和感慨来介绍故人的另一侧面,它是否也映出了一个时代的剪影呢?
文摘 “余识废名在民十以前,于今将二十年,其间可记事颇多,但细思之又空空洞洞一片,无从下笔处。废名之貌奇古,其额如螳螂,声音苍哑,初见者每不知其云何。所写文章甚妙,但此是隐居西山前后事,《莫须有先生传》与<桥》皆是,只是不易读耳。废名曾寄住余家,常往来如亲属,次女若子亡十年矣,今日循俗例小作法事,废名如在北平,亦必来赴,感念今昔,弥增怅触。余未能如废名之悟道,写此小文,他日如能觅路寄予一读,恐或未必印可也。”以上是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末所写,题日《怀废名》,但是留得底稿在,终于未曾抄了寄去。于今又已过了五年了,想起要写一篇同名的文章,极自然的便把旧文抄上,预备拿来做个引子。可是重读了一遍之后,觉得可说的话大都也就有了,不过或者稍为简略一点,现在所能做的只是加以补充,也可以说是作笺注罢了。关于认识废名的年代,当然是在他进了北京大学之后,推算起来应当在民国十一年考进预科,两年后升人本科,中间休学一年,至民国十八年才毕业。但是在他来北京之前,我早已接到他的几封信,其时当然只是简单的叫冯文炳,在武昌当小学教师,现在原信存在故纸堆中,日记查找也很费事,昕以时日难以确知,不过推想起来这大概总是民九民十之交吧,距今已是二十年以上了。废名眉棱骨奇高,是最特别处。在《莫须有先生传》、第四章中房东太太说,莫须有先生,你的脖子上怎么那么多伤痕?这是他自己讲到的一点,此盖由于瘰疬,其声音之低哑或者也是这个缘故吧。
后记 本书中收录的《杜诗讲稿》,是废名1955年至1956年间写的,1957年4月由吉林大学中文系印出,作为讲义用于教学。后来,作者觉得讲稿中有些问题还没有说尽,又加以补充,写了《杜诗稿续》,可惜因患病而未写完。《杜甫论》完稿于1963年2月。《杜甫诗论》是1963年8月开始动笔的,原计划有八个专题,即“生活是诗的源泉”、“杜诗的各体”、“杜诗的表现方法(中国诗与戏曲小说不同)”、“杜诗的语言”、“杜诗的风格”“杜诗怎样学习前人”、“杜诗对后代的影响”和“杜诗对我们今天的借鉴”,也因病未完成。以上著作,除《杜诗讲稿》在《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上陆续刊载过外,其余的或为手稿,或为铅印稿,都未曾公开发表过。其中,《杜诗稿续》和《杜甫诗论》是陈建军先生从作者的遗稿中整理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