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糖尿病学(第2版)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临床糖尿病学(第2版) |
|
|
|
临床糖尿病学(第2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3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33733363/9787533733360
·条形码:9787533733360
·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临床糖尿病学(第2版)》就糖尿病病因、诊断和分型、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与高血压、糖尿病与低血糖、糖尿病与妊娠、糖尿病与心理障碍、糖尿病与感染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对于临床医师,尤其是从事糖尿病临床工作的医师,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能有所启迪,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教育亦有一些裨益。
编辑推荐 《临床糖尿病学(第2版)》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糖尿病基础知识
第一节 血糖的调节
第二节 胰岛素及其作用机制
第二章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一节 糖尿病流行特点
第二节 糖尿病的筛查
第三节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常用的统计指标
第三章 糖尿病的预防
第一节 一级预防
第二节 二级预防
第三节 三级预防
第四节 糖尿病社区防治模式的建立
第四章 糖尿病的分型
第一节 先前糖尿病分型
第二节 新的糖尿病分型
第三节 糖尿病新分型的特点
第五章 糖尿病的病因学
第一节 1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 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六章 糖尿病的诊断和鉴另{l诊断
第一节 糖尿病的症状
第二节 血糖测定与糖尿病的诊断
第三节 糖尿病的鉴别诊断
第七章 糖尿病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葡萄糖耐量试验
第二节 尿液检查
第三节 糖基化蛋白测定
第四节 胰岛B细胞功能的评价
第五节 胰岛素抵抗的评价
第六节 胰岛自身抗体的检测
第八章 糖尿病的降血糖治疗
第一节 糖尿病教育
第二节 糖尿病饮食治疗
第三节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第四节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第五节 胰岛素
第六节 胰岛移植
第七节 胰岛素转基因治疗
第八节 中医中药
第九节 常用抗糖尿病药物的联合治疗
第十节 生病期间的糖尿病管理
第十一节 HbAlc与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第十二节 糖尿病强化血糖达标的十条建议
第十三节 糖尿病监测
第四节 糖尿病全面控制标准
第九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一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第二节 病理生理
第三节 临床表现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六节 治疗
第七节 预防
第十章 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五节 治疗
第六节 预防
第十一章 乳酸酸中毒
第一节 乳酸代谢
笫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
笫三节实验室检查
第四节 临床表现
第五节 治疗
第六节 预防
第十二章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机制
第一节 高血糖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第二节 氧化应激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第三节 遗传易感性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第十三章 糖尿病心脏病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糖尿病心脏病病理
第三节 糖尿病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第四节 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生机制
第五节 糖尿病心脏病的诊断
第六节 糖尿病心脏病的防治
第十四章 糖尿病和高血压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 高血压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
第四节 糖尿病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
第五节 糖尿病高血压的防治
第十五章 糖尿病肾病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糖尿病肾病病理
第三节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四节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分期
第五节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第十六章 糖尿病眼病
第一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第二节 糖尿病与白内障
第三节 糖尿病与青光眼
第十七章 糖尿病神经病变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糖尿病神经病变病理改变
第三节 糖尿病神经病变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四节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类和诊断
第五节 治疗
第十八章 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变
第一节 危险因素
第二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三节 脑血管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第十九章 糖尿病足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糖尿病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 糖尿病足的检查
第四节 糖尿病足部病变的分级和分类
第五节 预防和治疗
第二十章 糖尿病和皮肤病变
第一节 黑棘皮病
第二节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第三节 糖尿病性溃疡
第四节 糖尿病硬皮病样综合征
第五节 糖尿病性硬肿病
第六节 环状肉芽肿
第七节 皮肤瘙痒症
第八节 糖尿病性皮肤大疱
第九节 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第十节 糖尿病性胫前斑点
第十一节 糖尿病性黄瘤
第十二节 皮肤感染
第二十一章 糖尿病和妊娠
第一节 妊娠对糖代谢的影响
第二节 糖尿病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
第三节 流行病学
第四节 妊娠糖尿病的筛选和诊断
第五节 妊娠糖尿病的治疗
第六节 妊娠糖尿病的转归
第二十二章 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处理
第一节 手术和麻醉对代谢的影响
第二节 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处理
第二十三章 糖尿病和感染
第一节 糖尿病易发生感染的机制
第二节 感染对糖尿病代谢的影响
第三节 糖尿病患者各系统常见的感染
第四节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第二十四章 糖尿病和低血糖
第一节 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和诱因
第二节 低血糖的病理生理
第三节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第四节 低血糖的处理
第二十五章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对策
第一节 糖尿病影响个体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糖尿病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和处理
第二十六章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第一节 胰岛素抵抗的评价
第二节 胰岛素抵抗的危害性
第三节 代谢综合征的组成和诊断
第四节 胰岛素抵抗的病因
第五节 胰岛素抵抗或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第二十七章 糖尿病控制和前瞻性研究
第一节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
第二节 英国前瞻陸糖尿病研究
附录
附录l 糖尿病病人的随访表
附录2 常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附录3 常用胰岛素及其作用特点
附录4 糖尿病常用降血压药物
附录5 常用的调脂药物
附表6 常用食物成分表(工OOg可食部分)
附录7 常用英汉名词缩写对照表
参考文献
……
序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我国近20年来的糖尿病患病率(包括成年人和老年人)均有增高,而老年人患病率增高更为明显。1978年全国抽样调查30多万人群中糖尿病总患病率为0.67%,而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4。3%,约为总患病率的6倍。1994-1995年全国又进行了一次20多万人的调查,25-64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2.5%,而55-64岁组则为7.1%。美国的情况则更甚,20-70岁白种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6.1%,其中60岁以上人群高达10%.在美国,糖尿病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冠心病和高血压而居第4位.21世纪初,我国随着社会的人口老龄化(>60周岁者将达10.18%)、平均寿命的延长、饮食条件的改善、体力活动的减少和诊断率的提高等,糖尿病患者人数必然会增长更多。
1997年7月美国糖尿病学会主持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专家委员会报告中对糖尿病的定义是: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不足导致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并根据糖尿病发生的病因不同而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异型糖尿病,新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已于1999年获得WHO的认可并被广泛采用。糖尿病的并发症极多,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眼底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动脉硬化而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和“糖尿病足”等;在急性代谢紊乱方面可致酮症酸中毒昏迷和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并有易患各种细菌感染和结核病危险等。因此说糖尿病是个影响多系统多器官的疾患。因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往往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常常因其首发症状而就诊于相应的临床专业科室,故要求临床各专科医师能对糖尿病有所认识和警惕,以避免可能发生的漏诊、误诊和误治.
为了尽可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在编写此书时,作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广泛搜集新近国内外有关糖尿病的资料,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到治疗和预防,均叙述得有条有理,并数易其稿而定之。内容堪称广博精粹、新型适时,足俱各临床医师参考之用。
文摘 插图:
周围神经病变以四肢对称性感觉障碍为主,常表现各种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和膝反射减弱或消失,应用音叉测定震动觉是监测糖尿病感觉减退的简单方法.自主神经病变的检查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测定和胃肠动力学测定常比较复杂,但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较简便,对提示膀胱自主神经病变有一定价值。
4.糖尿病足
血管(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其发病的基础,在外部诱因如感染和创伤等情况下发生。伴下肢神经和血管疾病的患者是发生糖尿病足的高危病人.足部触诊有助于判断血管搏动和温度改变,如难以触及动脉脉搏,可进一步超声多普勒检查。每一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足部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震动觉以及对压力的感受程度,观察足的外形如足趾外翻、鹰爪足等和有无受力点的变化,80%以上的糖尿病足溃疡可通过找出高危病人和给予适当的护理教育而预防。
(三)重视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易感的人群
最近不少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常存在遗传易感性,临床观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情控制好坏缺乏完全的一致性,临床上20%-30%的糖尿病患者不论血糖控制好坏,患病多年从不发生严重慢性并发症,而约5%的糖尿病患者在短期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却发生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这种现象尤其在糖尿病肾病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如临床发现工型糖尿病最终仅30%-40%发生终末期肾功能不全,且其发病高峰在糖尿病病程的15-20年期间,嗣后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性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亦仅5%-1O%的患者因肾病致死,且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家族聚集性。确切的机制不清,一些研究提示可能和原发性高血压遗传倾向、硫酸肝素蛋白多糖有关酶(如N-脱乙酰酶)的遗传多态性、血管紧张素l转换酶基因多态性、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及醛糖还原酶活性个体差异等有关。遗传易感因素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作用似可完全成立,但确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需进一步阐明,以便为临床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供有力手段,有利于对上述易感人群进行强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