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 |
|
|
|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476 页
·ISBN:7208032785
·条形码:978720803278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该书获得2002年全国普通高学校优秀教材优秀教材二等奖。
自F· W ·泰罗的名著《科学管理的原理》出版以来,管理科学历时80多年已取得了长足的。国内学者一方面引进和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成果,另一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管理学本工化工作。本教材就是这样一项从西方向东方转换的出色成果。作为一本管理学基础教材,本书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尽可能地进行了原汁原味的介绍,基本上反映了管理科学“理论丛林”的风貌。不仅如此,本教材还介绍了9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管理学成果,如学习型组织、共同愿景、流程再造等内容,并且反映了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在管理学问题上的新观点。在结构上,本教材一改过去按照管理职能进行论述的分裂式安排,从管理活动是一个整体角度出发,循从管理本质入手,通过管理架构、管理过程及管理方式的运用以达到管理绩效的路径,给出了一个有所改进的推演思路,进行结构的创新。
作者简介 芮明杰,初中毕业后从城市到农村务农,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顺利考入不是自己志愿的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1982年2月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9月考入心仪已久的复旦大学科学管理系工业经济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晋升为讲师,同年在职攻读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系工业经济专业博士学位,之后成为复旦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于1991年12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工业与企业发展、企业战略与经营、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现代公司理论、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开设十余门课,其中《中国经济分析》、《产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现代企业理论》、《现代市场学专题》、《现代管理理论》等课程均受到学生热烈欢迎。
从1993年起,先后应邀到新加坡、日本鹿儿岛经济大学、爱知学泉大学、日本大学、挪威管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讲学,先后到香港、台湾、韩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两次参加世界管理大会,一次在上海(1997),一次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IFSAM) (1998) ,并发表论文,受到与会同行的重视和赞扬。现为美国管理学会会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理事,IFSAM 中国委员会委员,上海管理教育学会理事等,并受聘成为多家股份公司独立董事,大集团、大银行的顾问或咨询专家。
媒体推荐 前言
一直想编写一本管理学教材以适应迈入21世纪的莘莘学子和那些有志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人们的需要,帮助他们奠定在管理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开拓他们的学术视野,增强他们对管理学科和管理实践的兴趣。这一想法真正的付诸实施是在复旦大学将此列为面向新世纪重点教材以及上海市教委将此教材列为上海市教委重点教材之后,因为此时我方感到压力和责任的重大,只得放下手中其他工作全力以赴:
本书的编写设想
管理学教材现有两类:一类为从西方原版引进或全文翻译出版;一类为我国的学者在参阅了西方同类教材后自己编写出版。前者虽属经典,保留·原汁原味,但因为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与我们有所不同,从而使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应有效果未能有效发挥出来。后者虽属自己人之作,已没有了文化和观念上的差异,但往往因为编写者研究不透,把握不准,不知如何从西方到东方的转换,从而导致质量上有差异。也正是如此,我才迟迟不敢主持编写教材,害怕“误人子弟”。
我们在编写这本教材时心存谨慎:
1.希望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方面能够尽量地保留原汁原味,不做穿凿附会、一知半解的解释和论证。
2.希望在全书的谋篇布章、案例选择、观念习俗、文句描述等方面更本土化一点,使我们的学生和读者读来兴趣盎然,易于接受。
3.在全书的结构上有比较大的创新,一改一般管理学教材按管理职能分别进行论述的分裂式安排,从管理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角度出发,设计出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架构、管理的过程;管理的方式和管理的绩效5大篇共23章。
4.希望教材的内容能反映‘20世纪90年代管理学科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方面的重大成果,结束目前已有教材内容陈旧、脱离现实的状况。
本书的特色
在我看来,本书的写作已基本达到了原定的设想,概括起来,本书有如下特色:
1.现代的观点。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管理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样一个管理的问题,过去与今天的看法可能完全不同,尽管我们需要了解管理问:题的过去看法,但我们更要用今天的观点去看那些基本的管理问题,从而给现代人以启迪。例如,从现代的观点来看,目标、决策、计划、领导、监督、控制是管理的一个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管理流程,是在一定的组织架构下进行的;管理职能之说不过是管理分工后的产物,不能用分工来割裂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
2.演绎的体系。一门成熟的学科体系应该是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虽不能说管理学至今还不成熟,但其内在内容的演绎性是不强的,学生们总是在学完此课程后得不到一个逻辑推演的体系,抓不住纲。本书在这方面作了尝试性改进,从管理的本质问题展开,通过管理的架构、管理的过程及管理的方式运用最终达到管理的目标即管理的绩效提高或保持,使读者至少有这么一个大的演绎要领和印象。
3.崭新的内容。虽然不能期望一本教材能把所有最新的成果都罗列出来介绍给读者,但应该把那些本学科最重要、最新的成果用教材叙述方式表达出来。本书事实上已把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管理学成果,如学习型组织、共同愿景、流程再造、人际沟通等很好地纳入本教材之中,同时还吸纳了不少现代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在管理问题上的新观点,如交易成本、委托代理、管理绩效、人性看法等等,使本书的内容能够符合时代的要求。
4.本土化。管理从来就是本土化的。可以证明:照搬别人的管理模式于自己成功的概率极小。管理的本土化不是说管理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到了中国就失效了,而是说应该在了解我们自己特殊文化、制度、环境等特点下有效运用管理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从而创造自己的管理模式。本书所选的案例绝大部分都是本土发生的事,故分析研究这些案例,有助于读者进行管理本土化的思考。
……
目录 前言
导论: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
第1篇 管理的内涵
第1章 管理的定义与特性
第2章 管理的基本问题
第3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
文摘 书摘
管理学面临着未来的挑战,管理者面临着未来的挑战!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迈向21世纪的时刻用,管理者已经不能把自己的思维定格于如何创造性的有效整合组织内的有限资源,以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和责任的范围之内,而要想一想所使用资源的长远供给问题,即当管理者现在合理或有效配置资源时,是否正在将这一资源消耗殆尽而危及未来的使用?需要想一想组织既定的目标和责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与人类、全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相一致,而不是仅仅从某个利益集团出发?需要进一步审视一番你所创新的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是否对人本身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好处?
即将呼啸而来的21世纪虽然多少带有人类过去行为刻下的痕迹,但又以其自身的逻辑和自然的法则给人类一种未知,管理学自然也不例外:
1.传统的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资本和自然资源支撑了20世纪的发展。但有人说,到21世纪,知识与信息将成为发展的最大资源。假定这一说法成立,现行的资源配置模式是否应该放弃,未来的资源配置模式又应该如何?90年代风行欧美的组织改造理论与实践,似乎是先知先觉者的先行行为,然而确实有其历史的背景和未来的呼唤。
2.在物质不甚丰富而又在逐步丰富的20世纪中,大众迫于生计更多地像一个追逐利益的经济人,经济学家们以此构造了他们的理论体系和现实的经济体系,然而在物质甚为丰富、人类生活有了大步提高之后,人们也许开始摆脱经济人的头衔,此时不仅经济体系需要重构,对人们工作努力的驱动源恐怕也需要重构。现在不也有许多管理者在号称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似乎在寻找一种未来的范式吗?
3.发展的环境变化速度愈来愈快,一些巨大的僵化的组织已不能敏捷地变化自己以适应环境,从而导致衰落乃至消亡。新世纪的到来使得一些肩负组织重托的人不得不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担心,于是便有“第五项修炼”一说,以针对现时组织。然而使组织真正成为有学习能力,有超然思维的有机体又谈何容易。21世纪中有哪些组织能真正成为这样的组织,从而保持不败的地位呢?
4.20世纪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20世纪众多约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这些约束因素在21世纪发生变化之后,作为管理的出发者,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将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然而,重利不重义的20世纪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应该转为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以此来构造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体系。21世纪的管理学将覆盖全新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观和
……